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7 / 44頁

魏書·列傳·卷四十三

今之祭酒,即周師氏。《洛陽記》:國子學宮與天子宮對,太學在開陽門外。案 《學記》云:‘古之王者,建國親民,教學為先。’鄭氏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 使國子學焉;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由斯而言,國學在內,太學在外,明矣。 案如《洛陽記》,... 閱讀全文

魏書·列傳·卷五十三

郎, 俄遷太子中庶子。卒,年四十六,朝廷嗟惜焉。贈建威將軍、平州刺史、樂城子, 謚曰定。 祐從子虬,字神虎。少為《三禮》鄭氏學,明經有文思。舉秀才上第,為中書 議郎、尚書殿中郎。高祖因公事與語,問朝覲宴饗之禮,虬以經對,大合上旨。轉 司徒屬... 閱讀全文

魏書·列傳·卷七十二

梁祚,北地泥陽人。父劭,皇始二年歸國,拜吏部郎,出為濟陽太守。至祚, 居趙郡。祚篤志好學,歷治諸經,尤善《公羊春秋》、鄭氏《易》,常以教授。有 儒者風,而無當世之才。與幽州別駕平恆有舊,又姊先適范陽李氏,遂攜家人僑居 於薊。積十餘年,雖羈... 閱讀全文

魏書·列傳·卷七十六

尚書、中山王英共薦世景為國子博士,尋薦為尚書右丞。 王顯與宋弁有隙,毀之於世宗,故事寢不報。 尋加伏波將軍。行滎陽太守。鄭氏豪橫,號為難治。濟州刺史鄭尚弟遠慶先為 苑陵令,多所受納,百姓患之。世景下車,召而謂之曰:“與卿親,宜假借。吾未 至... 閱讀全文

魏書·列傳·卷七十八

焉。且凡室二筵,丈八地耳,然則戶牖之間不逾二尺也。《禮記 明堂》:“天子負斧扆南向而立。”鄭玄注曰:“設斧於戶牖之間。而鄭氏《禮圖》 說扆制曰:“縱廣八尺,畫斧文於其上,今之屏風也。”以八尺扆置二尺之間,此 之叵通,不待智者,較然可見矣。且...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魏書·列傳·卷七十九

。明陰陽九宮及兵法,尤善風角。太宗時,喪亂之後,多 相殺害。有人詣早求問勝術,早為設法,令各無咎。由是州里稱之。時有東莞鄭氏, 因為同縣趙氏所殺。其後鄭氏執得仇人趙氏,又克明晨會宗族,當就墓所刑之。趙 氏求救於早,早為占候,並授以一符,曰:... 閱讀全文

魏書·志·卷十

斷可知矣。禮文大略,諸儒之說,盡具於 此。卿等便可議其是非。” 尚書游明根、左丞郭祚、中書侍郎封琳、著作郎崔光等對曰:“鄭氏之義,禘 者大祭之名。大祭圜丘謂之禘者,審諦五精星辰也;大祭宗廟謂之禘者,審諦其昭 穆。圜丘常合不言祫,宗廟時合故言... 閱讀全文

魏書·志·卷十三

, 《記》云:“改葬緦。”鄭註:“臣為君,子為父,妻為夫。親見屍柩,不可以無 服,故服緦。”三年者緦,則期已下無服。竊謂鄭氏得服緦之旨,謬三月之言。如 臣所見,請依康成之服緦,既葬而除。’愚以為允。”詔可。 二年正月二日元會,高陽王雍以靈太... 閱讀全文

北齊書·列傳·卷十

浚,穆氏生平陽靖翼王淹,大爾朱氏 生彭城景思王浟、華山王凝,韓氏生上黨剛王渙,小爾朱氏生任城王湝,游氏生高 陽康穆王湜,鄭氏生馮翊王潤,馮氏生漢陽敬懷王洽。 永安簡平王浚,字定樂,神武第三子也。初,神武納浚母,當月而有孕,及產 浚,疑非己類... 閱讀全文

北齊書·列傳·卷十一

能退。及江淮寇擾,恐復為將,嘆曰:“我去 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飲以毒藥。長恭 謂妃鄭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妃曰:“何不求見天顏?” 長恭曰:“天顏何由可見。”遂飲藥薨。贈太尉。 長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