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5 / 16頁

北史·列傳·卷二十二

長事類,抑亦於文為益者。然其《字詁》,方之許篇,古今 體用,或得或失。陳留邯鄲淳亦與揖同,博開古藝,特善《倉》、《雅》。許氏字 指、八體、六書,精究閒理,有名於揖。以書教諸皇子。又建《三字石經》於漢碑 西,其文蔚煥,三體復宣。校之《說文》,... 閱讀全文

北史·列傳·卷二十七

曄大言求見,申父功厚賞屈。於是賜爵都昌子,深見 待遇,拜協律中郎。卒於高陽太守,贈兗州刺史,謚曰貞。 休賓叔父鏇之,其妻許氏生二子法鳳、法武,而鏇之早卒。東陽平,許氏攜二 子入魏,孤貧不自立,母子並出家為尼僧。既而反俗,俱奔江南。法武后改名... 閱讀全文

北史·列傳·卷六十八

為平州刺史,遼 東公。追贈英祖父苻堅扶風太守亥為鎮西將軍、遼西蘭公;勃海太守澄為侍中、征 東大將軍、太宰、遼西獻王;英母許氏博陵郡君。遣兼太常盧度世持節改葬獻王於 遼西,樹碑立廟,置守冢百家。太安初,英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 ... 閱讀全文

北史·列傳·卷七十

之能。其從祖廣,太武時尚書郎,善古學。常從吏部尚書清河崔宏受字義, 又從司徒崔浩學楷篆,自是家傳其法。季明亦傳習之,頗與許氏有異。又好玄象, 頗知術數,而落魄不事生業。有書千餘卷。雖窮居獨處,不以饑寒易操。與范陽盧 道源為莫逆交。永安中,道... 閱讀全文

北史·列傳·卷七十八

審, 名冠一代,其所全濟,固亦多焉。而弘茲義方,皆為令器,故能享眉壽,縻好爵。 老聃雲“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於是信矣!許氏之運針石,百載可稱。寶常聲律 之奇,足以追蹤牙、曠,各一時之妙也。蔣、何以剞劂見知,沒其學思,藝成為下, 其近是乎?...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舊唐書·本紀·卷十四

、夏州刺史,充夏、綏、銀節度使。 甲子,郇王母王昭儀、宋王母趙昭儀、郯王母張昭訓、衡王母閻昭訓等,各以其王 並為太妃。以許氏為美人,尹氏、段氏為才人。潯陽公主母崔昭訓為太妃。韓全義 子進女樂八人,詔還之。丁卯,封王子平原郡王寧為鄧王,同安郡... 閱讀全文

舊唐書·志·卷二十六

六卷 姚恭撰。 《帝錄》十卷 諸葛忱撰。 《長曆》十四卷 《歷代記》三十卷 庾和之撰。 《千年歷》二卷 《千歲歷》三卷 許氏作。 《十代記》十卷 熊襄撰。 《帝王年曆》五卷 陶弘景撰。 《分王年表》八卷 羊瑗撰。 《曆紀》十卷 《通曆》七卷... 閱讀全文

舊唐書·志·卷二十七

飛候》六卷 《京氏周易混沌》四卷 《京氏周易錯卦》八卷 京房撰。 《費氏周易林》二卷 費直撰。 《崔氏周易林》十六卷 《許氏周易雜占》七卷 許峻撰。 《周易參同契》二卷 魏伯陽撰。 《周易五相類》一卷 魏伯陽撰。 《周易林》四卷 管輅撰。 ...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三十二

,易名之典,須憑實行。按諡法‘名與實爽曰繆’,請謚為‘繆’。” 敬宗孫、太子舍人彥伯不勝其恥,與思古大相忿競,又稱思古與許氏先有嫌隙,請 改謚官。太常博士王福畤議曰:“謚者,飾終之稱也,得失一朝,榮辱千載。若使 嫌隙是實,即合據法推繩;如其... 閱讀全文

新唐書·志·卷四十八

《洞歷記》九卷 徐整《三五曆紀》二卷 又《通曆》二卷 《雜歷》五卷 孔衍《國志歷》五卷 《長曆》十四卷 《千年歷》二卷 許氏《千歲歷》三卷 陶弘景《帝王年曆》五卷 羊瑗《分王年曆》五卷 王嘉《拾遺錄》三卷 又《拾遺記》十卷蕭綺錄。 周祗《崇...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