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47 / 100頁

反經·察相

《左傳》曰:“周內史叔服如魯,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難也收子。谷也豐下,必有後於魯國。’”(杜預曰:“豐下,謂面方也”。 鄭伯享趙孟於垂隴,七子從。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子展賦〈草蟲... 閱讀全文

反經·論士

臣聞黃石公曰:“昔太平之時,諸侯二師,方伯三師,天子六師。世亂則叛逆生,王澤竭則盟誓相罰,德同無以相加,乃攬英雄之心。”故曰:得人則興,失士則崩。何以明之?昔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往而不得見,從者止之。桓公曰:“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 閱讀全文

反經·反經

(議曰:理國之要,以仁義賞罰,此其大略也。然用失其宜,反以為害。故著《反經》一章以明之也。) 臣聞三代之亡,非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陳跡,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故尹文子曰:“仁義禮樂、名法刑賞,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術。... 閱讀全文

反經·是非

夫損益殊途,質文異政。或尚權以經緯,或敦道以鎮俗。是故,前志垂教,今皆可以理違。何以明之? (是曰)《大雅》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非曰)《語》曰:“士見危致命。”又曰:“君子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閱讀全文

反經·七雄略

臣聞: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獨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劃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親疏相鎮,所以關盛衰也。昔周監二代,立爵五等,封國八百,同姓五十五。深根固本,為不可拔者也。故盛則周、召相其治;衰則五霸扶其弱,所以夾輔王室,左右厥世,...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反經·三國權

(《蜀》、《吳》、《魏》)論曰:臣聞昔漢氏不綱,網漏凶狡。袁本初虎視河朔,劉景升鵲起荊州,馬超、韓遂雄據於關西,呂布、陳宮竊命於東夏,遼河、海岱,王公十數,皆阻兵百萬、鐵騎千群,合縱締交,為一時之傑也。然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六七年間,夷滅... 閱讀全文

反經·懼誡

《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書》曰:“撫我則後,虐我則仇。”《尸子》曰:“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周公其不聖乎!以天下讓,不為兆人也。’”(議曰:昔堯稱:“吾以天下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吾... 閱讀全文

反經·用無用

古人有言曰:“得鳥者,羅之一目。然張一目之羅,終不能得鳥矣。鳥之所以能遠飛者,六翮之力也,然無眾毛之助,則飛不能遠矣。”以是推之,無用之為用也大矣。故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矣。”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夫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 閱讀全文

反經·昏智

夫神者,智之淵也,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符也,智公則心平(此出《文子》)。今士有神清智明而暗於成敗者,非愚也,以聲色、勢利、怒愛昏其智矣。何以言之?昔孔子攝魯相,齊景公聞而懼,曰:“孔子為政,魯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先並矣。”犁且曰:“... 閱讀全文

公孫龍子·通變論

曰:二有一乎?曰:二無一。曰:二有右乎?曰:二無右。曰:二有左乎?曰:二無左。曰:右可謂二乎?曰:不可。曰:左可謂二乎?曰:不可。曰:左與右可謂二乎?曰:可。曰:謂變非變,可乎?曰:可。曰:右有與,可謂變乎?曰:可。曰:變奚?曰:右。曰:右...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