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29 / 37頁

夜航船·禮樂部·禮制二·喪事

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子貢曰:“君其不沒於魯乎!”五穀瓶《喪服小記》:魯哀公曰:“五穀囊起伯夷叔齊,不食粟而死,故作五穀囊。吾父食味含哺而死,何用此為?”今人遂為五穀瓶。青蠅為弔客虞翻字仲翔,放棄海南,自恨疏節... 閱讀全文

呻吟語·卷一·禮集·談道

。”或問:“聖人有可克之已否?”曰:“惟堯、舜、文王、周、孔無已可克,其餘聖人都有已。任是伊尹的已,和是柳下惠的已,清是伯夷的已。志向偏於那一邊便是已,己者,我也,不能忘我而任意見也,狃於氣質之偏而離中也。這已便是人慾,勝不得這己都不成個剛... 閱讀全文

呻吟語·卷二·樂集·修身

。性分、職分在己,在己者不可不盡;名分、勢分在上,在上者不可不守。初看得我污了世界,便是個盜跖;後看得世界污了我,便是個伯夷;最後看得世界也不污我,我也不污世界,便是個老子。心要有城池,口要有門戶。有城池則不出,有門戶則不縱。士君子作人不長... 閱讀全文

呻吟語·卷四·御集·天地

氣,五行均調,精粹之氣也,人鍾之而為堯、舜、禹、文、周、孔,物得之而為鱗鳳之類是也。純氣,五行各具純一之氣也,人得之而為伯夷、伊尹、柳下惠,物得之而為龍虎之類是也。雜氣,五行交亂之氣也。戾氣,五行粗惡之氣也。似氣,五行假借之氣也。大氣,磅磅... 閱讀全文

呻吟語·卷四·御集·聖賢

禹、湯、文、武、周、孔、顏、曾、思、孟,其餘識得的周、程、張、朱,雖走不到盡頭,畢竟是這路上人。將這個路來比較古今人,雖伯夷、伊、惠也是異端,更那說那佛、老、楊、墨、陰陽術數諸家。若論個分曉,伯夷、伊、惠是旁行的,佛、老、楊、墨是斜行的,陰...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幽夢影·卷二

谷而測晴雨,久且數,未免生厭矣。而友之中,又當以能詩為第一,能談次之,能畫次之,能歌又次之,解觴政者又次之。玉蘭,花中之伯夷也;葵,花中之伊尹也;蓮,花中之柳下惠也。鶴,鳥中之伯夷也;雞,鳥中之伊尹也;鶯,鳥中之柳下惠也。無其罪而虛受惡名者... 閱讀全文

女仙外史·第八十七回

取的。朝廷尚有養老之禮,何況做兄弟的送與姊姊?”其姊又厲聲道:“你說的那個朝廷?我只知道建文皇帝,卻不知又有個恁么永樂!伯夷、叔齊恥食周粟,我雖不敢自比古之賢人,也怎肯受此污穢之金錢?列位諸親長聽者,道衍那廝,老身從六歲上撫養他起來,送與先... 閱讀全文

鹽鐵論·卷四

不為賤易志,惟仁之處,惟義之行。臨財苟得,見利反義,不義而富,無名而貴,仁者不為也。故曾參、閔子,不以其仁易晉、楚之富。伯夷不以其行易諸侯之位,是以齊景公有馬千駟,而不能與之爭名。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於陋巷,人不堪其憂,回... 閱讀全文

鹽鐵論·卷十

正弧刺也。故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無法勢,雖賢人不能以為治;無甲兵,雖孫、吳不能以制敵。是以孔子倡以仁義而民從風,伯夷遁首陽而民不可化。”文學曰:“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殺人而不能使人仁。所貴良醫者,貴其審訊息而退邪氣也,非貴其下針... 閱讀全文

武經總要·前集·卷二十二

山,其川曰奚養,即遼東山也。唐築巫閭守捉城,契丹改為閭州,又置乾州、顯州,在山之南,二州相去七里。首陽山,古孤竹國之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餓死首陽山之下,即此山也。碣石山,地里志:碣石山在右北平驪城縣西南。漢武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