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11 / 44頁

舊唐書·本紀·卷十九

書舍人趙騭權知禮部貢舉;以吏部侍郎蕭仿檢校禮部尚書、滑州刺 史、御史大夫,充義成軍節度、判滑潁觀察等使。十二月,太皇太后鄭氏崩,謚曰 孝明。是歲秋,高駢自海門進軍破蠻軍,收復安南府。自李琢失政,交趾湮沒十年, 蠻軍北寇邕容界,人不聊生,至是... 閱讀全文

舊唐書·志·卷二

。 旌旗冠冕,古今不同,律度權衡,前後不一,隨時之義,斷可知矣。假如周公舊章, 猶當擇其可否;宣尼彝則,尚或補其闕漏。況鄭氏臆說,淳于謏聞,匪異守株,何 殊膠柱?愚謂不出墉雉,邇接宮闈,實允事宜,諒無所惑。但當上遵天旨,祗奉德 音,作皇代之... 閱讀全文

舊唐書·志·卷五

取西南屋三 間,以備三室告饗所。”敕旨從之。 大順元年,將行禘祭,有司請以三太后神主祔饗於太廟。三太后者,孝明太皇 太后鄭氏,宣宗之母也;恭僖皇太后王氏,敬宗之母也;貞獻皇太后蕭氏,文宗之 母也。三後之崩,皆作神主,有故不當入太廟。當時禮官... 閱讀全文

舊唐書·志·卷六

象閏之理,大抵亦同。而禘後置 祫,或近或遠,盈縮之度,有二法焉:鄭玄宗高堂,則先三而後二;徐邈之議,則 先二而後三。謹按鄭氏所注,先三之法,約三祫五禘之文,存三歲五年之位。以為 甲年既禘,丁年當祫,己年又禘,壬年又祫,甲年又禘,丁年又祫,周... 閱讀全文

舊唐書·志·卷十五

朝多陰。日至之景尺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 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合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鄭氏以為 “凡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萬五千里,地與星辰 四游升降於三萬里之中,是以半之,得地...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舊唐書·列傳·卷一

楚客又諷補闕趙延禧表陳符命,解《桑條》以為十八代之符, 請頒示天下,編諸史冊。帝大悅,擢延禧為諫議大夫。時上官昭容與其母鄭氏及尚 宮柴氏、賀婁氏,樹用親黨,廣納貨賂,別降墨敕,斜封授官,或出臧獲屠販之類, 累居榮秩。又引女巫趙氏出入禁中,封...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二

崔妃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代宗貞懿皇后獨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德宗韋妃順宗莊 憲皇后王氏 憲宗懿安皇后郭氏 憲宗孝明皇后鄭氏 女學士尚宮宋氏穆宗恭僖皇 後王氏 敬宗郭貴妃 穆宗貞獻皇后蕭氏 穆宗宣懿皇后韋氏 武宗王賢妃 宣宗 元昭皇后晁氏 ...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二十三

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也。祖碩,後魏南台丞。父安,齊青州法曹參軍。 穎達八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及長,尤明《左氏傳》、《鄭氏尚書》、《王氏易》、 《毛詩》、《禮記》,兼善算曆,解屬文。同郡劉焯名重海內,穎達造其門。焯初 不之禮,穎達請質疑滯...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二十七

,朝議不許。永徽中,累遷將作大匠,兼檢校燕然都護,襲封 彭城郡公。審禮父歿雖久,猶悲慕不已,每見父時僚舊,必嗚咽流涕。母鄭氏早亡, 事繼母平壽縣主,稍疾輒憂懼形於容色,終夕不寐。撫繼母男延景,友愛甚篤。所 得祿俸,皆送母處,以資延景之費;而... 閱讀全文

舊唐書·列傳·卷三十六

重潤 庶人重福 節愍太子重俊 殤帝重茂 高宗八男:則天順聖皇后生中宗、睿宗及孝敬皇帝弘、章懷太子賢,後宮劉氏 生燕王忠,鄭氏生原王孝,楊氏生澤王上金,蕭淑妃生許王素節。 燕王忠,字正本,高宗長子也。高宗初入東宮而生忠,宴宮僚於弘教殿。太宗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