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讀史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黮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創作背景

王安石這首《讀史》作於公元1085年(元豐八年)。這年三月,神宗趙頊去世後,舊黨得勢,新法漸廢,王安石心中十分痛苦,這首《讀史》就是在這種滿懷憂憤的情況下寫成的。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931篇詩文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