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帶酒沖山雨,和衣睡晚晴。

出自宋代蘇軾的《南歌子·再用前韻

譯文山中下雨我便冒雨去喝酒,傍晚天氣晴好我便和衣而睡。

注釋和衣:睡不解衣。

賞析此句描寫了詞人旅途中冒雨趕路的辛勞以及歸來後歇宿的情景,展示出詞人淡然閒適的情懷。

古文島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原文

蘇軾蘇軾南歌子·再用前韻

帶酒沖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鐘鼓報天明。夢裡栩然蝴蝶、一身輕。
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求田問舍笑豪英。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山中下雨我便冒雨去喝酒,傍晚天氣晴好我便和衣而睡。不知道報時的鐘鼓幾時響起,酣睡夢中,我如蝴蝶一樣歡樂暢快。
人老才盡,還無法實現歸隱的志向。我經營家產惹得人們笑話,他們不知道我只想在湖邊無泥的地方悠閒散步而已。

注釋
和衣:睡不解衣。

閱讀全文 ∨

賞析

上片寫旅途中冒雨趕路的辛勞以及歸來後歇宿的情景。詞一開始,就描繪出蘇軾帶著酒意冒著山中陣雨匆匆趕路的形象。帶酒沖山雨」,蘇軾的勞苦以至於狼狽不言而喻(這同蘇軾在黃州時期「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不可同日而語)。接著便轉到寫歸來後酣睡的情景。當他趕回鳳翔城時,已是傍晚時分,天已放晴,蘇軾似乎什

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在鳳翔通判任的蘇軾赴長安(今西安),往岐山,過寶雞,重遊終南山,游途中遇到晴雨變化,蘇軾由景生情寫下該詞。

簡析

詞的上片寫詞人旅途中冒雨趕路的辛勞以及歸來後歇宿的情景,下片著重抒寫歸來後的牢騷情緒以及進退兩難的矛盾心情。 該詞有較多的敘事成分,即事寓情,表現詞人出旅行歸來後輕鬆、欣慰的心情,反映了他擺脫仕宦名利、紅塵俗務的束縛,以及曠達、瀟散、淡然的人生情懷。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與父蘇洵、弟蘇轍三人並稱「三蘇」。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3786篇詩文 ► 4814條名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