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三十三

作者:張廷玉等

姚廣孝 張玉(子輗軏 從子信) 朱能 邱福(李遠 王忠 王聰 火真)譚淵 王真 陳亨 (子懋 徐理 房寬 劉才)

姚廣孝,長洲人,本醫家子。年十四,度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應真,得其陰陽術數之學。嘗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洪武中,詔通儒書僧試禮部。不受官,賜僧服還。經北固山,賦詩懷古。其儕宗泐曰:“此豈釋子語耶?”道衍笑不答。高皇后崩,太祖選高僧侍諸王,為誦經薦福。宗泐時為左善世,舉道衍。燕王與語甚合,請以從。至北平,住持慶壽寺。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奪諸王。周、湘、代、齊、岷相繼得罪。道衍遂密勸成祖舉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乃進袁珙及卜者金忠。於是成祖意益決。陰選將校,勾軍卒,收材勇異能之士。燕邸,故元宮也,深邃。道衍練兵後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建文元年六月,燕府護衛百戶倪諒上變。詔逮府中官屬。都指揮張信輸誠於成祖,成祖遂決策起兵。適大風雨至,檐瓦墮地,成祖色變。道衍曰:“祥也。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墮,將易黃也。”兵起,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名,號其眾曰“靖難之師。”道衍輔世子居守。其年十月,成祖襲大寧,李景隆乘間圍北平。道衍守御甚固,擊卻攻者。夜縋壯士擊傷南兵。援師至,內外合擊,斬首無算。景隆、平安等先後敗遁。成祖圍濟南三月,不克。道衍馳書曰:“師老矣,請班師。”乃還。復攻東昌,戰敗,亡大將張玉,復還。成祖意欲稍休,道衍力趣之。益募勇士,敗盛庸,破房昭西水寨。道衍語成祖:“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從之。遂連敗諸將於淝河、靈璧,渡江入京師。

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錄司左善世。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鏇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永樂二年四月,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復其姓,賜名廣孝,贈祖父如其官。帝與語,呼少師而不名。命蓄髮,不肯。賜第及兩宮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帶而朝,退仍緇衣。出振蘇、湖。至長洲,以所賜金帛散宗族鄉人。重修《太祖實錄》,廣孝為監修。又與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書成,帝褒美之。帝往來兩都、出塞北征,廣孝皆留輔太子於南京。五年四月,皇長孫出閣就學,廣孝侍說書。

十六年三月,入觀,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慶壽寺。車駕臨視者再,語甚歡,賜以金睡壺。問所欲言,廣孝曰:“僧溥洽系久,願赦之。”溥洽者,建文帝主錄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為僧遁去,溥洽知狀,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給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餘年。至是,帝以廣孝言,即命出之。廣孝頓首謝。尋卒。帝震悼,輟視朝二日,命有司治喪,以僧禮葬。追贈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謚恭靖。賜葬房山縣東北。帝親制神道碑誌其功。官其養子繼尚寶少卿。

廣孝少好學,工詩。與王賓、高啟、楊孟載友善。宋濂、蘇伯衡亦推獎之。晚著《道余錄》,頗毀先儒,識者鄙焉。其至長洲,候同產姊,姊不納。訪其友王賓,賓亦不見,但遙語曰:“和尚誤矣,和尚誤矣。”復往見姊,姊詈之。廣孝惘然。

洪熙元年,加贈少師,配享成祖廟庭。嘉靖九年,世宗諭閣臣曰:“姚廣孝佐命嗣興,勞烈具有。顧系釋氏之徒,班諸功臣,侑食太廟,恐不足尊敬祖宗。”於是尚書李時偕大學士張璁、桂萼等議請移祀大興隆寺,太常春秋致祭。詔曰:“可”。

張玉,字世美,祥符人。仕元為樞密知院。元亡,從走漠北。洪武十八年來歸。從大軍出塞,至捕魚兒海,以功授濟南衛副千戶,遷安慶衛指揮僉事。又從征遠順、散毛諸洞。北逐元人之擾邊者,至鴉寒山還,調燕山左護衛。從燕王出塞,至黑松林。又從征野人諸部。以驍果善謀畫為王所親任。

建文元年,成祖起兵。玉帥眾奪北平九門,撫諭城內外,三日而定。師將南,玉獻計,遣朱能東攻薊州,殺馬宣,降遵化。分兵下永平、密雲,皆致其精甲以益師。擢都指揮僉事。是時朝廷遣大兵討燕:都督徐凱軍河間;潘忠、楊松軍鄚州;長興侯耿炳文以三十萬眾軍真定。玉進說曰:“潘、楊勇而無謀,可襲而俘也。”成祖命玉將親兵為前鋒,抵樓桑。值中秋,南軍方宴會。夜半,疾馳破雄縣。忠、松來援,邀擊於月漾橋,生擒之。遂克鄚州。自以輕騎覘炳文軍。還言:“軍無紀律,其上有敗氣,宜急擊。”成祖遂引兵西,至無極,顧諸將謀所向。諸將以南軍盛,請屯新樂。玉曰:“彼雖眾,皆新集。我軍乘勝徑趨真定,破之必矣。”成祖喜曰:“吾倚玉足濟大事!”明日抵真定,大破炳文軍,獲副將李堅、甯忠,都督顧成等,斬首三萬。復敗安陸侯吳傑軍。燕兵由是大振。

江陰侯吳高以遼東兵圍永平。曹國公李景隆引數十萬眾將攻北平。成祖與玉謀,先援永平。至則高遁走,玉追斬甚眾。遂從間道襲大寧,拔其眾而還,次會州。初立五軍,以玉將中軍。時李景隆已圍北平,成祖鏇師,大戰於鄭村壩,景隆敗。成祖乘勝抵城下。城中兵鼓譟出,內外夾攻,南軍大潰。

明年從攻廣昌、蔚州、大同。諜報景隆收潰卒,號百萬,且復至。玉曰:“兵貴神速,請先據白溝河,以逸待勞。”駐河上三日,景隆至。以精騎馳擊,復大敗之。進拔德州,追奔至濟南,圍其城三月,解圍還。尋再出,破滄州,擒徐凱。進攻東昌,與盛庸軍遇。成祖以數十騎繞出其後。庸圍之數重,成祖奮擊得出。玉不知成祖所在,突入陣中力戰,格殺數十人,被創死。年五十八。

燕兵起,轉斗三年,鋒銳甚。至是失大將,一軍奪氣。師還北平,諸將叩頭請罪。成祖曰:“勝負常事,不足計,恨失玉耳。艱難之際,失吾良輔。”因泣下不能止,諸將皆泣。其後譚淵沒於夾河,王真沒於淝河,雖悼惜,不如玉也。建文四年六月,成祖稱帝,贈玉都指揮同知。九月甲申,追贈榮國公,謚忠顯。洪熙元年三月,加封河間王,改謚忠武,與東平王朱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並侑享成祖廟廷。

子三人,長輔,次輗。次軏,從子信。輔自有傳。

輗,以功臣子為神策衛指揮使。正統五年,英國公輔訴輗毆守墳者,斥及先臣,詞多悖慢。帝命錦衣衛鞫實,錮之,尋釋。三遷至中府右都督,領宿衛。景泰三年加太子太保。英宗復位,以軏迎立功,並封輗文安伯,食祿千二百石。天順六年卒。贈侯,謚忠僖。子斌嗣,坐詛咒,奪爵。

軏,永樂中入宿衛,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從宣宗征高煦,又從成國公朱勇出塞至氈帽山。正統十三年,以副總兵征麓川。還,討貴州叛苗。積功為前府右都督,總京營兵。景泰二年,坐驕淫不道下獄,尋釋。景帝不豫,與石亨、曹吉祥迎上皇於南城。封太平侯,食祿二千石。于謙、王文、范廣之死,軏有力焉。納賄亂政,亞於亨。天順二年卒,贈裕國公,謚勇襄。子瑾嗣。成化元年,革“奪門”功,奪侯,授指揮使。

信,舉建文二年鄉試第一。永樂中,歷刑科都給事中,數言事。擢工部右侍郎。奉命視開封決河,請疏魚王口至中灤故道二十餘里。詔如其議,詳《宋禮傳》。出治浙江海塘,坐事謫交阯。洪熙初,召為兵部左侍郎。帝嘗謂英國公輔:“有兄弟可加恩者乎?”輔頓首言:“輗、軏蒙上恩,備近侍,然皆奢侈。獨從兄侍郎信賢,可使也。”帝召見信曰:“是英國公兄耶?”趣武冠冠之,改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時去開國未遠,武階重故也。居職以平恕稱。宣德六年遷四川都指揮僉事。在蜀十五年致仕。

朱能,字士弘,懷遠人。父亮,從太祖渡江,積功至燕山護衛副千戶。能嗣職,事成祖藩邸。嘗從北征,降元太尉乃兒不花。

燕兵起,與張玉首謀殺張昺、謝貴,奪九門。授指揮同知。帥眾拔薊州,殺馬宣,下遵化。從破雄縣,戰月漾橋,執楊松、潘忠,降其眾於鄚州。長驅至真定,大敗耿炳文軍。獨與敢死士三十騎追奔至滹沱河,躍馬大呼突南軍,軍數萬人皆披靡,蹂藉死者甚眾,降三千餘人。成祖以手札勞之,進都指揮僉事。從援永平,走吳高,襲克大寧。還,將左軍,破李景隆於鄭村壩。從攻廣昌、蔚州、大同,戰白溝河,為前鋒,再敗平安軍。進攻濟南,次鏵山。南軍乘高而陣,能以奇兵繞其後,襲破之,降萬餘人。從攻滄州,破東門入,斬首萬餘級。東昌之戰,盛庸、鐵鉉圍成祖數重。張玉戰死。事急,能帥周長等殊死斗,翼成祖潰圍出。復從戰夾河,譚淵死,燕師挫。能至,再戰再捷,軍復振。與平安戰藁城,敗之。追奔至真定,略地彰德、定州,破西水寨。將輕騎千人掠衡水,獲指揮賈榮。克東阿、東平,盡破汶上諸寨。既而王真戰死淝河,燕軍屢敗。諸將議鏇師,能獨按劍曰:“漢高十戰九敗,終有天下。今舉事連得勝。小挫輒歸,更能北面事人耶!”成祖亦叱諸將曰:“任公等所之!”諸將乃不敢言。遂引兵南,敗平安銀牌軍。都督陳暉來援,又敗之。遂拔靈璧軍,擒平安等,降十萬眾。累遷右軍都督僉事。進克泗州,渡淮,敗盛庸兵。拔盱眙,下揚州,渡江,入金川門。

九月甲申論功,次邱福。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祿二千二百石,與世券。永樂二年兼太子太傅,加祿千石。四年七月詔能佩征夷將軍印,西平侯沐晟為左副將軍,由廣西、雲南分道討安南,帝親送之龍江。十月行次龍州,卒于軍。年三十七。

能於諸將中年最少,善戰,張玉善謀,帝倚為左右手。玉歿後,軍中進止悉諮能。能身長八尺。雄毅開豁,居家孝友。位列上公,未嘗以富貴驕人。善撫士卒。卒之日,將校皆為流涕。敕葬昌平,追封東平王,謚武烈。洪熙時,配享成祖廟廷。

子勇嗣,以元勛子特見任用。歷掌都督府事,留守南京。永樂二十二年從北征。宣宗即位,從平漢庶人,征兀良哈。張輔解兵柄,詔以勇代。勇以南北諸衛所軍備邊轉運,錯互非便,請專令南軍轉運,北軍備邊。又言:“京軍多遠戍,非居重馭輕之道。請選精兵十萬益之。”又請令公、侯、伯、都督子弟操練。皆報可。正統九年出喜峰口,擊朵顏諸部,至富峪川而還,為兵部尚書徐晞所劾。詔不問。尋論功,加太保。

勇赬面虬須,狀貌甚偉,勇略不足,而敬禮士大夫。十四年從駕至土木,迎戰鷂兒嶺,中伏死,所帥五萬騎皆沒。于謙等追論勇罪,奪封。景泰元年,勇子儀乞葬祭。帝以勇大將,喪師辱國,致陷乘輿,不許。已,請襲。禮部尚書胡濙主之,又以立東宮恩得嗣,減歲祿至千石。天順初,追封勇平陰王,謚武愍。儀及子輔皆守備南京。

又三傳至希忠,從世宗幸承天,掌行在左府事。至衛輝,行宮夜火,希忠與都督陸炳翼帝出,由是被恩遇,入直西苑。歷掌後、右兩府,總神機營,提督十二團營及五軍營,累加太師,益歲祿七百石。代郊天者三十九,賞賚不可勝紀。卒,追封定襄王,謚恭靖。萬曆十一年,以給事中余懋學言,追奪王爵。弟希孝亦至都督,加太保。卒,贈太傅,謚忠僖。

希忠五傳至曾孫純臣,崇禎時見倚任。李自成薄京師,帝手刺純臣總督中外諸軍,輔太子。敕未下,城已陷,為賊所殺。

邱福,鳳陽人。起卒伍,事成祖藩邸。積年勞,授燕山中護衛千戶。燕師起,與朱能、張玉首奪九門。大戰真定,突入子城。戰白溝河,以勁卒搗中堅。夾河、滄州、靈璧諸大戰,皆為軍鋒。盛庸兵扼淮,戰艦數千艘蔽淮岸。福與朱能將數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潛濟,猝薄南軍。庸驚走,盡奪其戰艦,軍乃得渡。累遷至中軍都督同知。

福為人朴戇鷙勇,謀畫智計不如玉,敢戰深入與能埒。每戰勝,諸將爭前效虜獲,福獨後。成祖每嘆曰:“丘將軍功,我自知之。”即位,大封功臣,第福為首。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祿二千五百石,與世券。命議諸功臣封賞,每奉命議政,皆首福。

漢王高煦數將兵有功,成祖愛之。福武人,與之善,數勸立為太子。帝猶豫久之,竟立仁宗。以福為太子太師。六年加歲祿千石。尋命與蹇義、金忠等輔導皇長孫。明年七月將大軍出塞,至臚朐河,敗沒。

先是,本雅失里殺使臣郭驥,帝大怒,發兵討之。命福佩征虜大將軍印,充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以十萬騎行。帝慮福輕敵,諭以:“兵事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不見寇。宜時時如對敵,相機進止,不可執一。一舉未捷,俟再舉。”已行,又連賜敕,謂軍中有言敵易取者,慎勿信之。福出塞,帥千餘人先至臚朐河南。遇游騎,擊敗之,遂渡河。獲其尚書一人,飲之酒,問本雅失里所在。尚書言:“聞大兵來,惶恐北走,去此可三十里。”福大喜曰:“當疾馳擒之。”諸將請俟諸軍集,偵虛實而後進。福不從。以尚書為鄉導,直薄敵營。戰二日,每戰,敵輒佯敗引去,福銳意乘之。李遠諫曰:“將軍輕信敵閒,懸軍轉斗。敵示弱誘我深入,進必不利,退則懼為所乘,獨可結營自固。晝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多燃炬鳴炮,張軍勢,使彼莫測。俟我軍畢至,並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師而還。始上與將軍言何如,而遂忘之乎?”王聰亦力言不可。福皆不聽,厲聲曰:“違命者斬!”即先馳,麾士卒隨行。控馬者皆泣下。諸將不得已與俱。俄而敵大至,圍之數重。聰戰死,福及諸將皆被執遇害,年六十七,一軍皆沒。敗聞,帝震怒。以諸將無足任者,決計親征。奪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李遠,懷遠人。襲父職為蔚州衛指揮僉事。燕兵攻蔚州,舉城降。南軍駐德州,運道出徐、沛間。遠以輕兵六千,詐為南軍袍鎧,人插柳一枝於背,徑濟寧、沙河至沛,無覺者。焚糧舟數萬,河水盡熱,魚鱉皆浮死。南將袁宇三萬騎來追,伏兵擊敗之。建文四年正月,燕軍駐蠡縣。遠分哨至藁城,遇德州將葛進步騎萬餘,乘冰渡滹沱河。遠迎擊之。進系馬林間,以步兵接戰。遠佯卻,潛分兵出其後,解所系馬,再戰。進引退失馬,遂大敗。斬首四千,獲馬千匹。成祖以歲首大捷,賜書嘉勞曰:“將軍以輕騎八百,破敵數萬,出奇應變,雖古名將不過也。”復遣哨淮上,敗守淮將士,斬千餘級。累功為都督僉事,封安平侯,祿千石,予世伯券。永樂元年,偕武安侯鄭亨備宣府。

遠沈毅有膽略,言論慷慨。既從邱福出塞,至臚朐河。諫福,不聽,師敗。遠帥五百騎突陣,殺數百人,馬蹶被執,罵不絕口死。年四十六。追封莒國公,謚忠壯。

子安,嗣伯爵。洪熙元年為交阯參將,失律,謫為事官。已,從王通棄交阯還,下獄奪券,謫赤城,立功。英宗即位,起都督僉事。征阿台朵兒只伯。遷都督同知,充總兵官,鎮松潘。正統六年,副定西伯蔣貴徵麓川。貴令安駐軍潞江護餉,而自帥大軍進。賊破。安恥無功,聞有餘賊屯高黎貢山,逕往擊之。為所敗,失士卒千餘人,都指揮趙斌等皆死。逮下獄,謫戍獨石。卒。詔授子清都指揮同知。

王忠,孝感人。與李遠同降於蔚州。每戰,帥精騎為奇兵,多斬獲。累遷都督僉事,封靖安侯,祿千石。出塞戰歿,年五十一,爵除。

王聰,蘄水人。以燕山中護衛百戶從起兵。取薊州,攻遵化,徇涿州。轉戰茌平、滑口,破南軍,獲馬千五百。還守保定。從次江上,略南軍舟濟師。累遷都指揮使。封武城侯,祿千五百石。偕同安侯火真備御宣府。屢奉詔巡邊。從邱福出塞,戰死,年五十三。追封漳國公,謚武毅。子琰嗣。聰及遠嘗諫福,故得褒恤。

火真,蒙古人,初名火里火真。洪武時歸附,為燕山中護衛千戶。從攻真定,先馳突耿炳文陣,大軍乘之,遂捷。從襲大寧,戰鄭村壩。日暝,天甚寒,真斂敝鞍爇火成祖前。甲士數人趨附火,衛士止之。成祖曰:“吾衣重裘猶寒。此皆壯士,勿止也。”聞者感泣。真嘗將騎兵,每戰輒有斬獲,呼噪歸營,眾服其勇。累遷都督僉事,封同安侯,祿千五石。出塞戰歿,年六十一。爵除。子孫世襲觀海衛千戶。

裔孫斌,嘉靖中武舉。倭寇浙東,帥海舟與賊戰。賊然火球擲斌舟,斌輒手接之,還燒賊舟。賊屯補陀山,斌直搗其營,多殺傷。後軍不繼,被擒。不屈,賊支解之。官為建祠曰“忠勇”。

譚淵,清流人。嗣父職為燕山右護衛副千戶。燕兵起,從奪九門。破雄縣。潘忠、楊松自鄚州來援,淵帥壯士千餘人,伏月漾橋水中,人持茭草一束,蒙頭通鼻息。南軍已過,即出據橋。忠等戰敗,趨橋不得渡,遂被擒。累進都指揮同知。

淵驍勇善戰,引兩石弓,射無不中。然性嗜殺。滄州破,成祖命給牒散降卒。未遣者三千餘人,待明給牒。淵一夜盡殺之。王怒。淵曰:“此曹皆壯士,釋之為後患。”王曰:“如爾言,當盡殺敵。敵可盡乎?”淵慚而退。

夾河之戰,南軍陣動塵起。淵遽前搏戰,馬蹶被殺。成祖悼惜之。即位,贈都指揮使,追封崇安侯,謚壯節,立祠祀之。

子忠,從入京師有功。又以淵故封新寧伯,祿千石。永樂二十一年,將右哨從征沙漠。宣德元年從征樂安。三年坐征交阯失律,下獄論死,已得釋,卒。子璟乞嗣。吏部言忠罪死,不當襲。帝曰:“券有免死文,其予嗣。”再傳至孫祐。成化中,協守南京。還,掌前府提督團營,累加太傅,嗣伯,六十九年始卒。謚莊僖。子綸嗣。嘉靖十四年鎮湖廣,剿九溪蠻有功,益祿。坐占役軍士奪爵。數傳至弘業,國亡,死於賊。

王真,鹹寧人。洪武中,起卒伍。積功至燕山右護衛百戶。燕兵起,攻九門。戰永平、真定,下廣昌,徇雁門。從破滄州,追南兵至滑口,俘獲七千餘人。累遷都指揮使。淝河之戰,真與白義、劉江各帥百騎誘平安軍。縛草置囊中為束帛狀,安追擊,真等佯棄囊走,安軍士競取之。伏發,兩軍鏖戰。真帥壯士直前,斬馘無算。後軍不繼,安軍圍之數匝。真被重創,連格殺數十人,顧左右曰:“我義不死敵手。”遂自刎。成祖即位,追封金鄉侯,謚忠壯。

真勇健有智略。成祖每追悼之曰:“奮武如王真,何功不成!不死,功當冠諸將。”仁宗時,追封寧國公,加號效忠。子通自有傳。

陳亨,壽州人。元末揚州萬戶。從太祖於濠,為鐵甲長,擢千戶。從大將軍北征,守東昌。敵數萬奄至,亨固守,出奇兵誘敗之。復從徇未下諸城。洪武二年守大同。積功至燕山左衛指揮僉事。數從出塞,遷北平都指揮使。及惠帝即位,擢都督僉事。

燕師起,亨與劉真、卜萬守大寧。移兵出松亭關,駐沙河,謀攻遵化。燕兵至,退保關。當是時,李景隆帥五十萬眾將攻北平。北平勢弱,而大寧行都司所領興州、營州二十餘衛,皆西北精銳;朵顏、泰寧、福餘三衛,元降將所統番騎彍卒,尤驍勇。卜萬將與景隆軍合。成祖懼,以計紿亨囚萬,遂從劉家口間道疾攻大寧。亨及劉真自松亭回救,中道聞大寧破,乃與指揮徐理、陳文等謀降燕。夜二鼓,襲劉真營。真單騎走廣寧,亨等帥眾降。成祖盡拔諸軍及三衛騎卒,挾寧王以歸。自是衝鋒陷陣多三衛兵。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寧始。

亨、理既降,累從破南軍。白溝河之戰,亨中創幾死。已,攻濟南,與平安戰鏵山,大敗。創甚,輿還北平。進都督同知。成祖還軍,親詣亨第勞問。其年十月卒。成祖自為文以祭。比即位,追封涇國公,謚襄敏。長子恭,嗣都督同知。

少子懋,初以舍人從軍,立功為指揮僉事。已而將亨兵,功多,累進右都督。永樂元年,封寧陽伯,祿千石。六年三月佩征西將軍印,鎮寧夏,善撫降卒。明年秋,故元丞相昝卜及平章、司徒、國公、知院十餘人,皆帥眾相繼來降。已而平章都連等叛去,懋追擒之黑山,盡收所部人口畜牧。進侯,益祿二百石。八年從北征,督左掖。十一年巡寧夏邊。尋命將山西、陝西二都司及鞏昌、平涼諸衛兵,駐宣府。明年從北征,領左哨。戰忽失溫,與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明年復鎮寧夏。二十年從北征。領御前精騎破敵於屈裂河。別將五千騎循河東北,捕余寇,殲之山澤中。師還,武安侯鄭亨將輜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敵來躡,伏起縱擊,敵死過半。還京,賜龍衣玉帶,冊其女為麗妃。明年將陝西、寧夏、甘肅三鎮兵,從征阿魯台,為前鋒。又明年復領前鋒,從北征。

成祖之崩於榆木川也,六軍在外,京師守備虛弱。仁宗召懋與陽武侯薛祿帥精騎三千馳歸,衛京師。命掌前府,加太保,與世侯。宣德元年,從討樂安。還,仍鎮寧夏。三年奏徙靈州城。得黑白二兔以獻,宣宗喜,親畫馬賜之。懋在鎮久,威名震漠北。顧恃寵自恣,乾沒鉅萬。屢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贓。懋自陳用已盡,詔貸免。

英宗即位,命偕張輔參議朝政,出為平羌將軍,鎮甘肅。其冬,寇掠鎮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斬獲聞。參贊侍郎柴車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遺老弱,冒為都指揮馬亮等功受升賞,論斬。詔免死,奪祿。久之還祿,奉朝請。十三年,福建賊鄧茂七反。都御史張楷討之無功,乃詔懋佩征南將軍印,充總兵官,帥京營、江浙兵往討。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賊致死於我也。”明年抵建寧,茂七已死,余賊聚尤溪、沙縣。諸將欲屠之,懋曰:“是堅賊心也。”乃下令招撫,賊黨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縣賊復熾,久不定。會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詔班師。言官劾之,以賊平不問。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領宗人府事。英宗復位,益祿二百石。天順七年卒,年八十四。贈浚國公,謚武靖。

懋修髯偉貌,聲如洪鐘。胸次磊落,敬禮士大夫。“靖難”功臣至天順時無在者,惟懋久享祿位,數廢數起,卒以功名終。

長子晟有罪,弟潤嗣。潤卒,弟瑛嗣,減祿之半,嗣侯。十六年而晟子輔已長,乃令輔嗣,瑛免為勛衛。輔後坐事失侯。卒,無子。復封瑛孫繼祖為侯,傳爵至明亡。

徐理,西平人。洪武時,為永清中護衛指揮僉事,改營州衛。既降,為右軍副將。每戰先登,有功。成祖將襲滄州,命理及陳旭潛於直沽造浮橋,以濟師。累進都指揮僉事,封武康伯。還守北平。理馭下寬,得士卒心。永樂六年卒。再傳至孫勇,無子絕封。

陳文,降後為前軍左副將。戰小河,死於陣。

房寬,陳州人。洪武中,以濟寧左衛指揮從徐達練兵北平,遂為北平都指揮同知,移守大寧。寬在邊久,凡山川夋塞,殊域情偽,莫不畢知,然不能撫士卒。燕兵奄至,城中縛寬以降。成祖釋之,俾領其眾。戰白溝河,將右軍,失利。從克廣昌、彰德,進都督僉事。以舊臣,略其過。封思恩侯,祿八百石,世指揮使。永樂七年卒。

劉才,字子才,霍丘人。元末為元帥,明興歸附,歷營州中護衛指揮僉事。燕師襲大寧,才降。從戰有功,封廣恩伯,祿九百石,世指揮同知。永樂八年,從北征,督右掖。失律議罪,既而宥之。二十一年偕隆平侯張信理永平、山海邊務。明年復從北征,至懷來,以疾還。才悃愊無華,不為苟合,亦不輕訾毀人,甚為仁宗所重。宣德五年卒。

贊曰:惠帝承太祖遺威餘烈,國勢初張,仁聞昭宣,眾心悅附。成祖奮起方隅,冒不韙以爭天下,未嘗有萬全之計也。乃道衍首贊密謀,發機決策。張玉、朱能之輩戮力行間,轉戰無前,隕身不顧。於是收勁旅,摧雄師,四年而成帝業。意者天之所興,群策群力,應時並濟。諸人之得為功臣首也,可不謂厚幸哉!

部分譯文

姚廣孝,長洲人,本是醫家子弟。十四歲時,他出家為僧,法號道衍,字斯道,奉事道士席應真,獲得其陰陽術數之學。道衍曾遊歷嵩山寺,有一名叫袁珙的相士見到他後說“:這是何等僧人,三角眼,形如病虎,必定嗜殺成性,是劉秉忠之流。”道衍聽後大喜。

洪武年中,太祖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道衍不受官,被賜僧服而歸。途經北固山,賦懷古。其同輩宗泐問道“:這難道是僧人該說的話嗎?”道衍笑而不答。高皇后去世後,太祖要挑選高僧陪侍諸王,為他們誦經祝福。宗泐當時為左善世,於是舉薦道衍。燕王與他交談,十分投合,便奏請讓道衍跟隨自己。到北平後,道衍住持慶壽寺。他出入燕王府中,行蹤十分隱密,經常與燕王避人而語。太祖去世後,惠帝即位,依次削除諸王,周、湘、代、齊、岷諸王相繼獲罪,道衍於是密勸成祖舉兵。成祖說“:民心向著他,怎么辦?”道衍回答說:“臣知天道,何必去理會民心呢?”然後向成祖推薦袁珙及卜者金忠。於是成祖主意更加堅定,暗地裡挑選將校,聚集軍隊,收納才勇異能之士。燕王宮邸是以前元朝的王宮,宮內十分深邃。道衍在後苑中練兵。穴地建造層疊的房屋,又以厚牆環繞,暗中用磚將瓶子瓦器砌在其中,日夜在屋內鑄造兵器,並畜養鵝、鴨來掩蓋所發出的聲響。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府護衛百戶倪諒上奏告變。皇上詔令逮捕府中官屬。都指揮張信向成祖獻納誠心,成祖於是決意起兵。適逢大風雨突至,屋上的瓦片墜落下地,成祖見此色變。道衍卻說“:這是祥兆。飛龍在天,風雨相隨。瓦片墜地,意味著將換成黃色了。”成祖這才起兵,以誅殺齊泰、黃子澄為名,其軍隊號稱“靖難之師”。道衍輔佐世子留守。這年十月,成祖率軍襲擊大寧,李景隆乘機圍攻北平。道衍防守十分嚴密,擊退來攻者。又在夜間派壯士,縋城而出擊傷南兵。援軍趕到,內外合擊,斬首無數。李景隆、平安等先後敗逃。成祖圍攻濟南達三個月,未能攻克,道衍馬上去信說“:我軍已經疲憊了,請班師回來吧。”成祖因而撤軍返回。又攻東昌,戰敗,損失大將張玉,又返回。成祖意欲稍微休整一下,道衍卻極力催促他,更抓緊招募勇士,擊敗盛庸,攻破房昭西水寨。道衍對成祖說:“不要去攻城邑,而要迅速直趨京城。京城兵力單薄,一定能攻克。”成祖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連敗諸將於氵肥水、靈璧,渡江進入京城。

成祖即帝位後,授道衍為僧錄司左善世。皇上在藩邸時,所接觸的都是武人,唯獨道衍定策起兵。當皇上轉戰山東、黃河之北時,在軍中三年,或去或歸,戰守機宜都由道衍決定。道衍雖未曾臨陣作戰,但是皇上用兵得天下,道衍出力最多,論功時名列第一。永樂二年(1404)四月,皇上授道衍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恢復其姓,賜名廣孝,追贈其祖父以同樣的官職。皇上與他交談時,稱他為少師而不叫他的名字。命他蓄髮,他不肯。又賜給府邸及兩名宮女,他都不接受。姚廣孝常住僧寺,去朝見皇上時便穿著冠服,佩上腰帶,退朝之後則仍換回僧服。他曾去賑濟蘇、湖,到長洲時,將所賜的黃金、布帛全都分發給宗族鄉人。朝廷重新編修《太祖實錄》,姚廣孝為監修。他又與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書成之後,皇上褒獎了他。皇上往來於兩都,出塞北征時,姚廣孝都留在南京輔佐太子。五年四月,皇長孫出門就學,姚廣孝陪同講解書籍。

十六年(1418)三月,姚廣孝入朝覲見,這時他已八十四歲,病得很重,此後再也不能去朝見了,仍住在慶壽寺。皇上兩次乘車前去探視,兩人談得十分高興。皇上賜給他金唾壺,並問他有什麼要求。姚廣孝說道“:僧人溥洽被關在牢里已經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錄僧。當初,皇上進入南京,有人說建文帝裝成僧人逃走了,溥洽知道這件事,有人則說建文帝藏在溥洽家裡。皇上便以他事為由禁錮溥洽,而命給事中胡氵熒等到處尋找建文帝,一直都找不到,溥洽被下獄已有十餘年。直到這時,皇上因姚廣孝的請求,馬上下令將他放出來。姚廣孝叩首拜謝。不久便去世了。皇上為之震動悲悼,輟朝二日,並命有關官員治喪,以僧禮安葬。追贈他為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諡號恭靖。賜葬於房山縣東北。皇上親自書寫神道碑文以記述他的功勞,並授給其養子姚繼尚寶少卿的官職。

姚廣孝年少好學,擅長作詩。他與王賓、高啟、楊孟載是好友。宋濂、蘇伯衡也都推舉他。晚年著有《道余錄》,詆毀以往的儒者,知道這本書的人都開始輕視他。他到長洲去問候同胞姐姐,其姐竟不讓他進門。去拜訪朋友王賓,王賓也不見他,只是遠遠地對他說:“和尚錯了,和尚錯了。”又再去見他姐姐,其姐罵他。姚廣孝十分惘然。

張玉,字世美,祥符人。元朝時任樞密知院。元朝滅亡後,他跟隨逃往漠北。洪武十八年(1385),前來歸附太祖。他隨大軍出塞,到達捕魚兒海,因功被授為濟南衛副千戶,升為安慶衛指揮僉事。又隨征遠順、散毛諸洞,北逐騷擾邊境的元朝人,追至鴉寒山而返,調任燕山左護衛。他隨燕王出塞,到達黑松林。又跟隨征討野人諸部,因為他驍勇果敢,善於謀劃,而被燕王重用。

建文元年(1399),成祖起兵。張玉率軍奪取北平九門,安撫城中內外,三日遂定。軍隊將往南,張玉獻計,派朱能東攻薊州,殺死馬宣,降服遵化,分兵攻下永平、密雲,每到一處,都將所獲精銳充實軍中。張玉因而被提升為都指揮僉事。

這時朝廷派大軍伐燕,都督徐凱駐紮河間,潘忠、楊松駐紮莫阝州,長興侯耿炳文率三十萬軍隊駐紮真定。張玉勸說道“:潘、楊二人有勇無謀,可以前去襲擊,俘獲他們。”成祖便命張玉率領親兵為前鋒,直抵樓桑。恰好是中秋節,南軍正在設宴。夜半時分,張玉軍迅速攻破雄縣。當潘忠、楊松前來救援時,便在月漾橋進行攔擊,生擒他倆,遂克莫阝州。張玉親率輕騎窺探耿炳文軍。回來後說耿炳文軍毫無紀律,在當官的中間有失敗氣氛,應當迅速進擊。成祖遂引兵往西,到達無極時,回頭與諸將商量該往何處。諸將認為南軍盛多,請求駐紮新樂。張玉則說“:他們人雖多,但都是新招集的。我軍乘勝直趨真定,一定能攻克它。”成祖高興地說“:我有了張玉便足以成大事了。”第二天便抵達真定,大破耿炳文軍,俘獲副將李堅、寧忠,都督顧成等,斬首三萬,又擊敗安陸侯吳傑軍,燕兵從此大振。

江陰侯吳高率遼東兵圍攻永平。曹國公李景隆則率數十萬大軍將攻北平。成祖與張玉商量,決定先援永平。燕兵一到,吳高便逃走了,張玉追斬甚多。然後抄小道襲擊大寧,俘虜多人而返。駐紮會州。開始設立五軍,張玉統領中軍。當時李景隆已圍攻北平,成祖回師,雙方大戰於鄭村壩。李景隆戰敗,成祖乘勝直抵城下。城中守軍吶喊而出,內外夾攻,南軍大潰。

第二年,張玉隨軍進攻廣昌、蔚州、大同。探子報告說李景隆收集潰兵,號稱百萬,即將來到。張玉說:“兵貴神速,我們要先占白溝河,以逸待勞。”燕軍駐紮河上三日後,李景隆才到,燕兵以精銳騎兵迅速進擊,又大敗之。並進拔德州,追趕到濟南,圍攻三月後,解圍而返。隨後再次出兵,破滄州,擒徐凱,進攻東昌,與盛庸軍相遇。成祖率數十名騎兵繞到其後。盛庸將他們層層包圍起來,成祖奮擊才得以衝出重圍。張玉不知成祖在何處,便突入陣中拼力而戰,格殺數十人,自己也受傷而死。終年五十八歲。

燕兵興起以來,轉戰三年,兵鋒極銳。現在損失大將,全軍氣餒。回師北平後,諸將叩首請罪。成祖說:“勝敗乃是常事,不必在意,只可惜失去了張玉。正是艱難之際,我卻失去了一位好幫手。”成祖淚流不止,諸將也都哭了。此後譚淵死於夾河,王真死於氵肥河,成祖雖然悲悼痛惜,卻都不如當初對張玉。建文四年(1402)六月,成祖稱帝,追贈張玉為都指揮同知。九月初四日,又追贈他為榮國公,諡號忠顯。洪熙元年(1425)三月,張玉被加封河間王,改謚忠武,與東平王朱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一起配享成祖廟庭。

朱能,字士弘,懷遠人。父親朱亮,跟隨太祖渡江,積功升至燕山護衛副千戶。朱能承襲父職,在成祖藩邸奉事。曾隨軍北征,降服元太尉乃兒不花。

燕王起兵後,朱能與張玉謀劃殺死張籨、謝貴,奪取九門。朱能被授為指揮同知。他率軍拔薊州,殺馬宣,下遵化。又隨軍破雄縣,戰月漾橋,捉拿楊松、潘忠,在莫阝州降服其部眾。長驅直入真定,大敗耿炳文軍。朱能獨自與三十名騎兵敢死隊追奔至滹沱河,躍馬大呼沖向南軍。南軍數萬人望風披靡,被踩死者甚多,三千人投降。成祖親自寫信慰勞朱能,並進升他為都指揮僉事。朱能隨軍支援永平,趕走吳高,攻克大寧。返回後,統領左軍。在鄭村壩打敗李景隆。又隨軍進攻廣昌、蔚州、大同,戰於白溝河,朱能為前鋒,再敗平安軍。進攻濟南,駐紮鏵山。南軍居高列陣,朱能以奇兵繞到其後,擊敗之,降服萬餘人。又隨攻滄州,斬殺萬餘人。

東昌之戰,成祖陷入盛庸、鐵鉉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張玉戰死。情況十分危急,朱能率周長等殊死作戰,幫助成祖突圍而出。又隨軍戰於夾河,譚淵戰死,燕軍受挫。朱能趕到,再戰再捷,使燕軍重新振作起來。又與平安戰於藁城,擊敗之,追奔至真定,奪取彰德、定州,攻破西水寨。朱能率輕騎千人奪取衡水,俘獲指揮賈榮,攻克東阿、東平,盡克汶上諸寨。

不久,王真在氵肥河戰死,燕軍屢屢戰敗,諸將建議回師。唯獨朱能按劍說道:“漢高祖開始十戰九敗,最終卻獲得了天下。而今舉兵連連得勝,遇上小挫動輒就歸,豈能因此而北面事人耶?”成祖也大聲呵斥諸將說“:你們想怎么辦都行。”諸將遂不再敢言。於是引兵往南,擊敗平安的銀牌軍。都督陳暉來援,又敗之。然後擊敗靈璧軍隊,擒獲平安等,降服十萬人。朱能累升至右軍都督僉事。又進克泗州,渡過淮河,擊敗盛庸軍。然後拔盱眙,下揚州,渡長江,入金川門。

九月初四日,論功時,朱能僅次於邱福,被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成國公,食祿二千二百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永樂二年(1404),朱能兼任太子太傅,加祿一千石。四年七月,皇上下詔命朱能佩征夷將軍印,西平侯沐晟為左副將軍,由廣西、雲南分道征討安南,皇上親自送到龍江。十月,朱能行至龍州,死於軍中。年僅三十七歲。

朱能在諸將中年紀最輕,十分善戰,張玉則善於謀略,皇上將他倆當作左右手。張玉死後,關於軍中進退之事全都找朱能商量。朱能身高八尺,雄毅豁達,孝敬友愛。雖位列上公,卻不曾因富貴而放縱自己。他善於安撫士卒,他死的時候,將校們都為之悲痛流淚。皇上將他賜葬於昌平,追封為東平王,諡號武烈。洪熙時,朱能配享成祖廟庭。

邱福,鳳陽人。出身於行伍,在成祖藩邸奉事。積多年功勞,被授為燕山中護衛千戶。燕王起兵後,邱福與朱能、張玉一起率先攻奪九門。大戰真定,突入子城。戰於白溝河,他率勁卒直搗敵軍中堅。夾河、滄州、靈璧諸場大戰,邱福都為前鋒。盛庸軍扼守淮河,數千艘戰艦排列淮河岸邊。邱福與朱能率領數百人,西行二十里,從上游悄悄渡過淮河,突然進逼南軍。盛庸大驚而逃,燕軍奪取全部戰艦,使大軍得以渡河。邱福累升至中軍都督同知。

邱福為人樸實憨厚,十分勇猛,出謀劃策不如張玉,敢沖敢戰卻與朱能相同。每打勝仗諸將都爭相獻上所俘獲的東西,邱福卻獨落其後。成祖每次都嘆道:“丘將軍之功,我心裡明白。”即位後,大封功臣,將邱福排在首位。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淇國公,食祿二千五百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成祖下令商議諸功臣的封賞,及每次奉命議政,邱福均排在首位。

漢王高煦多次率軍有功,成祖很疼愛他。邱福是個武人,與高煦關係很好,多次勸皇上立他為太子。皇上猶豫再三,最終立仁宗為太子,命邱福為太子太師。六年(1408),邱福增加食祿一千石。隨即受命與蹇義、金忠等輔導皇長孫。第二年七月,邱福率大軍出塞,至臚朐河,邱福戰敗而死。

在此之前,本雅失里處死使臣郭驥,皇上大怒,發兵聲討。命邱福佩征虜大將軍印,充任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率十萬騎兵前往。皇上擔心邱福輕敵,囑咐道:“兵事必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使未見賊寇,也應時時如臨敵兵,相機進退,不可固執一見。一戰未捷,可圖再舉。”出發之後,又接連賜詔,說軍中如果有人認為敵兵容易攻取,千萬不要相信。

邱福出塞後,率千餘人先至臚朐河之南。遇上敵軍游騎,擊敗之,遂渡河。俘獲其一名尚書,給他酒喝,並詢問本雅失里現在何處。尚書說:“聽說大軍來到,他惶恐北逃,現在大概離這三十里。”邱福大喜道“:應當馬上去將他擒獲。”諸將請求等諸軍齊集,並偵察虛實後再出兵。邱福不聽。以尚書為嚮導,直逼敵營。交戰二日,每次作戰,敵軍總是佯裝戰敗退去,邱福急於想乘機取之。李遠勸道“:將軍輕信敵人之言,毫無把握地率軍轉戰,敵人故意示弱引誘我軍深入,我軍前進必然不利,後退則恐怕為敵所乘,所以只能結營自固。白天揚旗擊鼓,出奇兵向敵人挑戰;夜裡則燃炬鳴炮,聲張軍勢,使敵人摸不著頭腦。待我軍全部趕到,合力而攻,必定獲勝,否則也可以全軍而返。當初皇上對將軍說了些什麼,你難道都忘了嗎?”王聰也力言不可。邱福都聽不進去,並厲聲說道:“違命者斬!”隨即率先驅馬前進,命士卒隨行。騎馬的人都哭了。諸將不得已與他同行。不久,敵軍大至,將他們重重包圍起來,王聰戰死,邱福及諸將都被俘遇害,邱福當時六十歲,全軍覆沒。訊息傳至朝廷,成祖為之震怒,因為諸將中無人能承擔此任,決定親征。並剝奪邱福的世襲爵位,將其家遷徙海南。

李遠,懷遠人。承襲父職為蔚州衛指揮僉事。燕兵進攻蔚州時,李遠舉城投降。南軍駐紮德州,運送糧餉時途經徐、沛之間。李遠率輕兵六千,假裝南軍官兵,每人在背上插一支柳條,經濟寧、沙河至沛無人發覺。他們焚毀南軍數萬糧船,河水全被燒熱,連魚鱉都被燙死,浮於水面。南軍將領袁宇率領三萬騎兵來追,李遠伏兵擊敗之。建文四年(1402)正月,燕軍駐紮蠡縣。李遠巡哨至藁城,恰遇德州守將葛進率步騎萬餘,乘結冰時渡過滹沱河。李遠迎擊之。葛進將馬系在樹林中,率步兵接戰。李遠佯裝後退,暗中分兵抄至其後,解開繫著的馬匹,然後再戰。葛進引兵退卻,卻失去了戰馬,於是大敗。李遠斬首四千,獲馬千匹。成祖因歲首大捷,賜信嘉獎、慰勞道“:將軍以輕騎八百,破敵數萬,出奇應變,即使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遠又奉命巡哨淮河上,擊敗守淮將士,斬殺千餘人。他積功升為都督僉事,被封為安平侯,食祿一千石,並被授予世襲伯爵憑證。永樂元年(1403)李遠偕同武安侯鄭亨守備宣府。

李遠沉毅有膽略,言談慷慨。他隨邱福出塞,至臚朐河。勸諫邱福,邱福不聽。兵敗後,李遠率五百名騎兵突圍,殺死數百人,因戰馬摔倒被俘,罵不絕口而死。年僅四十六歲。李遠被追封為莒國公,諡號忠壯。

譚淵,清流人。承襲父職為燕山右護衛副千戶。燕王起兵時,他隨軍攻奪九門,攻取雄縣。潘忠、楊松自莫阝州來援。譚淵率壯士千餘人,埋伏於月漾橋下的水裡,每人持一束茭草,將頭蒙在水中以茭草通氣息。南軍過後,便馬上出來占據此橋。潘忠等戰敗,過不了橋,因而被擒。譚淵累升至都指揮同知。

譚淵驍勇善戰,能張開兩石弓,百發百中。但是卻嗜殺成性。攻克滄州後,成祖下令遣散降兵。還未遣散的三千餘人,待第二天再給予憑證遣散。譚淵卻一夜之間將他們全部殺了。燕王大怒。譚淵則說“:這些人都是壯士,放了他們,將成為後患。”燕王說道:“如你所說,應當將敵人全部殺掉。敵人殺得完嗎?”譚淵慚愧而退。

夾河之戰,南軍齊軍上陣。譚淵迅速向前衝殺,馬倒被殺。成祖為之悲悼痛惜。即位之後,追贈他為都指揮使,追封為崇安侯,諡號壯節,並立祠祭祀。

王真,鹹寧人。洪武年間,起於行伍。積功升至燕山右護衛百戶。燕王興兵,攻奪九門。戰於永平、真定,攻下廣昌,攻戰於雁門。王真隨軍攻克滄州,追擊南軍至滑口,俘獲七千餘人。累升至都指揮使。

氵肥河之戰,王真與白義、劉江各帥百名騎兵前去引誘平安軍,將草綁起來放置袋中成束帛狀。平安軍追擊,王真等佯裝棄袋逃走,平安軍紛紛去搶他們扔下的袋子。這時伏兵趁機出擊,兩軍鏖戰。王真率領壯士直衝向前,斬首無數。可是後軍不繼,平安軍將他們包圍數層。王真身受重傷,還接連格殺數十人,對左右說道“:我決不死於敵人之手。”於是自刎而死。成祖即位後,追封他為金鄉侯,諡號真壯。

王真強健勇敢,富有智謀。成祖每當追悼他時便說“:如果都能像王真那么勇猛,還有什麼功業不能實現的呢?他不死的話,功勞應當居諸將之首。”仁宗時,追封王真為寧國公,加封號為效忠。

陳亨,壽州人,元末揚州萬戶。在濠州跟隨太祖,為鐵甲長,後提升為千戶。他隨大將軍北征,駐守東昌。數萬敵軍突至,陳亨固守,派出奇兵引誘敵軍,將其擊敗。又隨軍攻奪,未下諸城。洪武二年(1369),陳亨駐守大同。積功升至燕山左衛指揮僉事。他多次隨軍出塞。升為北平都指揮使。惠帝即位後,陳亨被提升為都督僉事。

燕王起兵時,陳亨與劉真、卜萬駐守大寧。他移兵出松亭關,駐紮沙河,謀攻遵化。燕兵到後,陳亨退兵保關。當時,李景隆率五十萬大軍將攻北平。北平兵力虛弱,而大寧行都司所統領的興州、營州二十餘衛,都是西北精銳。朵顏、泰寧、福餘三衛,元降將所統的番騎弓廣卒,尤其驍勇。卜萬將與李景隆軍會合,成祖很擔心,便設計哄騙陳亨拘禁卜萬,然後從劉家口抄小路進攻大寧。陳亨及劉真自松亭回救,途中獲悉大寧已陷,便與指揮徐理、陳文等商量投降燕軍。夜裡二更時分,襲擊劉真營壘。劉真獨自騎馬逃往廣寧,陳亨等率眾投降。成祖盡拔諸軍及三衛騎兵,挾持寧王而歸。從此為成祖衝鋒陷陣的大多是三衛兵。成祖獲取天下,即自大寧開始。

陳亨、徐理投降後,屢屢隨軍擊敗南軍。白溝河之戰,陳亨受傷,幾乎喪命,不久進攻濟南,陳亨與平安戰於鏵山,大敗。他傷勢極重,乘車返回北平。進升為都督同知。成祖率軍返回後,親自到陳亨的府邸慰勞問候。這年十月,陳亨去世。成祖親自寫文章祭祀。即位之後,追封他為涇國公,諡號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