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六

作者:張廷玉等

◎諸王三

○太祖諸子三

岷王梗 谷王橞 韓王松 瀋王模(沁水王珵階 清源王幼〈土予〉)安王楹 唐王桱(三城王芝垝 文城王彌鉗 彌鋠 輔國將軍宇浹)郢王棟 伊王〈木彝〉 皇子楠 靖江王守謙

興宗諸子

虞王雄英 吳王允熥 衡王允熞 徐王允熙

惠帝諸子

太子文奎 少子文圭

成祖諸子

高煦 趙王高燧 高爔

岷莊王楩,太祖第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國岷州。二十八年以雲南新附,宜親王鎮撫,改雲南。有司請營宮殿,帝令斬居棕亭,俟民力稍紓後作。建文元年,西平侯沐晟奏其過,廢為庶人,徙漳州。永樂初復王,與晟交惡。帝賜書諭楩,而詔戒晟。楩沉湎廢禮,擅收諸司印信,殺戮吏民。帝怒,奪冊寶。尋念王建文中久幽系,復予之,而楩不悛。六年,削其護衛,罷官屬。仁宗即位,徙武岡,寄居州治。久之,始建王邸。景泰元年薨。子恭王徽煣嗣。

初,世子徽焲,宣德初,訐其弟鎮南王徽煣誹謗仁廟。宣宗疑其詐,並召至京,及所連閹豎面質,事果誣,斬閹豎而遣徽煣等歸。徽煣嗣位。弟廣通王徽煠有勇力,家人段友洪以技術得寵。致仕後軍都事於利賓言徽煠有異相,當主天下,遂謀亂。作偽敕,分遣友洪及蒙能、陳添行入苗中,誘諸苗以銀印金幣,使發兵攻武岡。苗首楊文伯等不敢受。事覺,友洪為徽煣所執。都御史李實以聞,遣駙馬都尉焦敬、中官李琮徵徽煠入京師。湖廣總管王來、總兵官梁珤復發陽宗王徽焟通謀狀,亦徵入。皆除爵,幽高牆。時景泰二年十月也。

天順七年,徽煣薨。子順王音瀼嗣,病瘋痹,屢年不起。次子安昌王膺鋪侍醫藥,晨夕不去左右。憲宗聞之,賜敕嘉獎。成化十六年,音瀼薨。世子膺鉟居喪,飲博無度,承奉劉忠禁制之,遂殺忠。事聞,驗實,革冠帶停封。居四年,乃嗣。弘治十三年薨,謚曰簡。子靖王彥汰嗣。嘉靖四年,與弟南安王彥泥訐陰事,彥泥廢為庶人,彥汰亦坐抗制擅權革爵。八年令世子譽榮攝府事。譽榮上疏懇辭,謂:“臣坐享尊榮,而父困苦寂寞,臣心何安!且前曾舉臣弟善化王譽桔,廷議以子無制父理,奏寢不行。臣亦人子也,獨不愧臣弟乎!”帝覽疏憐之,下部議。十二年賜彥汰冠帶,理府事。十五年,以兩宮徽號恩復王。又八年始薨。子康王譽榮嗣,三十一年薨。子憲王定耀嗣,三十四年薨。曾孫禋洪,天啟二年嗣,崇禎元年薨。無子,從父企崟嗣。十六年,流賊陷武岡遇害。谷王橞,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藩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燕兵起,橞走還京師。及燕師渡江,橞奉命守金川門,登城望見成祖麾蓋,開門迎降。成祖德之,即位,賜橞樂七奏,衛士三百,賚予甚厚。改封長沙,增歲祿二千石。

橞居國橫甚,忠誠伯茹瑺過長沙不謁橞,橞白之帝,瑺得罪死。遂益驕肆,奪民田,侵公稅,殺無罪人。長史虞廷綱數諫,誣廷綱誹謗,磔殺之。招匿亡命,習兵法戰陣,造戰艦弓弩器械。大創佛寺,度僧千人,為咒詛。日與都指揮張成,宦者吳智、劉信謀,呼成“師尚父”,智、信“國老令公”。偽引讖書,云:“我高皇帝十八子,與讖合。”橞行次十九,以趙王杞早卒,故云。謀於元夕獻燈,選壯士教之音樂,同入禁中,伺隙為變。又致書蜀王為隱語,欲結蜀為援。蜀王貽書切責。不聽。己而蜀王子崇寧王悅燇得罪,逃橞所。橞因詭眾:“往年我開金川門出建文君,今在邸中。我將為申大義,事發有日矣。”蜀王聞之,上變告。

初,護衛都督僉事張興見橞為不法,懼禍及,因奏事北京,白其狀。帝不信。興過南京,復啟於太子,且曰:“乞他日無連坐。”至是,帝嘆曰:“朕待橞厚,張興常為朕言,不忍信,今果然。”立命中官持敕諭橞歸悅燇於蜀,且召橞入朝。橞至,帝示以蜀王章,伏地請死。諸大臣廷劾橞曰:“周戮管、蔡,漢辟濞、長,皆大義滅親,陛下縱念橞,奈天下何?”帝曰:“橞,朕弟,朕且令諸兄弟議。”永樂十五年正月,周王橚、楚王楨、蜀王椿等各上議:“橞違祖訓,謀不軌,蹤跡甚著,大逆不道,誅無赦。”帝曰:“諸王群臣奉大義,國法固爾,吾寧生橞?”於是及二子皆廢為庶人,官屬多誅死,興以先發不坐。韓憲王松,太祖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國開原。性英敏,通古今,恭謹無過。永樂五年薨。以未之國,命葬安德門外。十年,子恭王沖或嗣。時棄大寧三衛地,開原逼塞不可居。二十二年改封平涼。仁宗即位,召沖或與弟襄陵王沖秌、樂平王沖烌入朝,各獻詩頌。帝嘉悅,賜金幣有差。宣宗初,請徙江南。不許。請蠲護衛屯租,建邸第。許之。遣主事毛俊經度,並建襄陵、樂平二邸及岷州廣福寺。陝西守臣言歲歉,請輟工。帝令繕王宮,罷建寺役。平涼接邊徼,間諜充斥,沖或習邊鄙利弊,正統元年上書極言邊事。賜書褒答。五年薨。子懷王范圯嗣,九年薨。弟靖王范〈土仰〉嗣,景泰元年薨。子惠王征釙嗣。初,土木之變,沖秌赴京師勤王,會解嚴。下書慰勞。及成化六年,寇入河套,沖秌復請率子婿擊賊。憲宗止之。沖或兄弟並急王事,以藩禁嚴不用。自是宗臣無預兵事者。

成化五年,徵釒卜薨,子悼王偕氵充嗣,十年薨。弟康王偕灊嗣,弘治十四年薨。子昭王旭櫏嗣。性忠孝,工詩,居藩有惠政。韓土瘠祿薄,弟建寧王旭〈木餚〉至,以所受金冊質於宗室偕泆,事聞,廢為庶人。諸貧宗往往凌劫有司,平涼知府吳世良、鄺衍、任守德、王松先後被窘辱。嘉靖十三年,旭櫏薨。子定王融燧嗣,懲宗室之橫,頗繩以法。不逞者怨之。三十二年,襄陵王融焚及諸宗二百餘人訐奏王奸利事。勘無實,革融焚等祿。四十四年,融燧薨。子謨〈土典〉先卒。世宗末年,以宗祿不足,詔身不及王者,許其嫡長子繼王,餘子如故秩。謨〈土典〉以世子不及王,王其長子朗錡,餘子止鎮國將軍。萬曆三十四年,朗錡薨,謚曰端。子孫皆早卒,曾孫亶塉嗣。崇禎十六年,賊陷平涼,被執。

襄陵王沖秌,憲王第二子,有至性。母病,刲股和藥,病良已。及卒,終喪毀瘠。每展墓,必率子孫躬畚鍤培冢。先後璽書褒美者六。子范址服其教,母荊罹危疾,亦刲股進之,愈。其後五世同居,門內雍肅。嘉靖十一年賚以羊酒文幣。韓諸王以襄陵家法為第一。王孫征鑖病卒,聘杜氏女,未婚,歸王家,志操甚歷,詔賜旌表。瀋簡王模,太祖第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樂六年就藩潞州。宣德六年薨。子康王佶焞嗣。景泰中,數與州官置酒大會,巡撫朱鑒以聞。帝令諸王,非時令壽節,不得輒與有司宴飲,著為令。天順元年薨。子莊王幼〈土學〉嗣,正德十一年薨。子恭王詮鉦嗣,嘉靖六年薨。孫允榿攝府事,九年卒。無子,再從弟憲王允栘攝府事,凡十年乃嗣封。當是時,瀋府諸郡王勛淯、詮薙並爭襲,帝皆切責之,而令允栘嗣。二十八年薨。子宣王恬烄嗣,好學,工古文詞,審聲律。弟安慶王恬爖、鎮康王恬焯,穆宗時皆以孝義旌。萬曆十年,恬烄薨。子定王珵堯嗣,仁孝恭慎。弟六人,封郡王者二。余例不得封,朝廷獎王恭,皆封郡王而不與祿。薨,子效鏞嗣,明亡,國除。

沁水王珵堦、簡王七世孫也,工詩喜士,名譽藉甚。前此,有德平王允梃負俊才,與衡府新樂王載璽,周宗人睦〈木挈〉、俊噤等齊名。

又清源王幼〈土予〉,康王第三子,博學能文詞。其後,輔國將軍勛漣,從子允杉、允檸、允析,及鎮國將軍恬烷與諸子珵圻等,並以能詩名,時稱瀋藩多才焉。

安惠王楹,太祖第二十二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樂六年就藩平涼。十五年薨。無子,封除。府僚及樂戶悉罷,留典仗校尉百人守園。洪熙初,韓恭王改封平涼,就安王邸。英宗令官校隸韓,長史供安王祀,暇日給韓王子襄陵王沖秌使令。景泰五年,沖秌遂乞承安王祀。正德十二年嗣襄陵王征鈐,請樂戶祀安王。明年,樂平王征錏援征鈐例以請。禮部言:“親王有樂戶。郡王別城居者,有事假鼓吹於有司。其附親王國者,假樂戶於長史司。”因並革安王供祀樂戶。嘉靖二年,韓王旭櫏復為代請。帝以安王故,報可之。征鈐卒,韓王融燧令長史革之。征鈐長孫旭橦上言:“禮樂自天子出,韓王不宜擅予奪。”融燧亦言:“親王、郡王禮樂宜有降殺。”帝曰:“樂戶為安王祀也。”給如故。

唐定王桱,太祖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樂六年就藩南陽。十三年薨。子靖王瓊烴嗣。綜核有矩矱,為成祖所喜。入朝,五日三召見。宣德元年薨。妃高氏未冊,自經以殉,詔封靖王妃。無子,弟憲王瓊炟嗣,成化十一年薨。子莊王芝址嗣,諸弟三城王芝垝、盪陰王芝〈土瓦〉並好學,有令譽。而承休王芝垠,憲王繼妃焦氏子也,妃愛之。遇節旦,召樂婦入宮。芝址詰之,語不遜。焦妃怒,持鐵錘擊宮門,芝址閉不敢出。芝垠與妃弟璟誣王詈繼母。按驗不實,得芝垠慢母詈兄狀,革爵。久之始復。

二十一年,芝址薨。子成王彌鍗嗣。弘治中,疏言:“朝廷待親藩,生爵歿謚,親親至矣。間有惡未敗聞,歿獲美謚,是使善者怠,惡者肆也。自今宜勘實,用寓彰癉。”禮臣請降敕獎諭,勉勵諸王。詔可。武宗喜游幸,彌鍗作《憂國詩》,且上疏以用賢圖治為言。弟文城王彌鉗有學行,孝友篤至。嘉靖二年,彌鍗薨。無子,彌鉗子敬王宇溫嗣。二十一年,獻金助太廟工,賜玉帶,益祿二百石。時承休王芝垠子彌鋠以父與莊王交訐,失令名,折節蓋前愆。宇溫上其事。璽書褒獎。三十九年,宇溫薨。子順王宙栐嗣,四十三年薨。子端王碩熿嗣。惑於嬖人,囚世子器墭及其子聿鍵於承奉司,器墭中毒死。

崇禎五年,碩熿薨,聿鍵嗣。七年,流賊大熾,蠲金築南陽城,又援潞藩例,乞增兵三千人。不許。九年秋八月,京師戒嚴,倡義勤王。詔切責,勒還國。事定,下部議,廢為庶人,幽之鳳陽。弟聿鏌嗣。十四年,李自成陷南陽,聿鏌遇害。十七年,京師陷,福王由崧立於南京,乃赦聿鍵出。大清順治二年五月,南都降。聿鍵行至杭,遇鎮江總兵官鄭鴻逵、戶部郎中蘇觀生,遂奉入閩。南安伯鄭芝龍、巡撫都御史張肯堂與禮部尚書黃道周等定議,奉王稱監國。閏六月丁未,遂立於福州,號隆武,改福州為天興府。進芝龍、鴻逵為侯,封鄭芝豹、鄭彩為伯,觀生、道周俱大學士,肯堂為兵部尚書,余拜官有差。

聿鍵好學,通典故,然權在鄭氏,不能有所為。是年八月,芝龍議簡戰守兵二十餘萬,計餉不支其半。請預借兩稅一年,令群下捐俸,勸紳士輸助,征府縣銀谷未解者。官吏督迫,閭里騷然。又廣開事例,猶苦不足。仙霞嶺守關兵僅數百人,皆不堪用。聿鍵屢促芝龍出兵,輒以餉詘辭。久之,芝龍知眾論不平,乃請以鴻逵出浙東,彩出江西,各擁兵數千,號數萬。既行,托候餉,皆行百里而還。先是,黃道周知芝龍無意出師,自請行,從廣信趨婺源,兵潰死,事詳《道周傳》。

是時,李自成兵敗,走死通山。其兄子李錦帥眾降於湖廣總督何騰蛟,一時增兵十餘萬。侍郎楊廷麟、祭酒劉同升起兵復吉安、臨江。於是廷麟等請聿鍵出江右,騰蛟請出湖南。原任知州金堡言騰蛟可恃,芝龍不可恃,宜棄閩就楚。聿鍵大喜,授堡給事中,遣觀生先行募兵。

先是,靖江王亨嘉僣稱監國,不奉聿鍵命,為巡撫瞿式耜等所擒,以捷聞。而魯王以海又稱監國於紹興,拒聿鍵使者,故聿鍵決意出江西、湖廣。十二月發福州,駐建寧。廣東布政湯來賀運餉十萬,由海道至。明年二月駐延平。三月,大清兵取吉安、撫州,圍楊廷麟於贛州。尚書郭維經出閩,募兵援贛。六月,大兵克紹興,魯王以海遁入海,閩中大震。芝龍假言海寇至,徹兵回安平鎮,航海去。守關將士皆隨之,仙霞嶺空無一人。七月,何騰蛟遣使迎聿鍵,將至韶州。唯時我兵已抵閩關,守浦城御史鄭為虹、給事中黃大鵬、延平知府王士和死焉。八月,聿鍵出走,數日方至汀州。大兵奄至,從官奔散,與妃曾氏俱被執。妃至九瀧投於水,聿鍵死於福州。給事中熊緯、尚書曹學佺、通政使馬思禮等自縊死。郢靖王棟,太祖第二十四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樂六年之藩安陸。十二年薨。無子封除。留內外官校守園。王妃郭氏,武定侯英女。王薨逾月,妃慟哭曰:“未亡人無子,尚誰恃?”引鏡寫容付宮人,曰:“俟諸女長,令識母。”遂自經。妃四女,一夭,其三女封光化、穀城、南漳郡主,歲祿各八百石。宣德四年,以郢故邸封梁王瞻垍,移郢宮人居南京。伊歷王鷖,太祖第二十五子。洪武二十一年生,生四年封。永樂六年之藩洛陽,歲祿僅二千石。王好武,不樂居宮中,時時挾彈露劍,馳逐郊外。奔避不及者,手擊之。髡裸男女以為笑樂。十二年薨。禮臣請追削封爵,不許。

二十二年,子簡王顒炴始得嗣。縱中官擾民,洛陽人苦之。河南知府李驥稍持以法。誣奏,驥被逮治。己而得白,罪王左右。英宗時上表,文不恭,屢被譙讓。天順六年薨。世孫悼王諟釩嗣,成化十一年薨。弟定王諟鋝嗣,好學崇禮,居喪哀毀,歲時祀先,致齋於外。郡王、諸將軍、中尉非慶賀不褻見。民間高年者,禮下之。正德三年薨。子莊王訏淵嗣,嘉靖五年薨。弟敬王訏淳嗣,居母喪,以孝聞。以祿薄上言:“先朝以河南課鈔萬七千七百貫,準祿米八千石。八年革諸王請乞租稅,伊府課鈔亦在革中,乞補祿。”戶部言:“課鈔本成、弘間請乞,非永樂時欽賜比。河南一省缺祿者八十餘萬,宜不許。”帝從部議。二十一年薨。

世子典楧嗣,貪而愎,多持官吏短長。不如指,必構之去,既去復折辱之。御史行部過北邙山外,典楧要笞之。縉紳往來,率紆途取他境。經郭外者,府中人輒追挽其車,詈其不朝,入朝者復辱以非禮。府牆壞,請更築,乃奪取民舍以廣其宮。郎中陳大壯與邸鄰,索其居不與,使數十人從大壯臥起,奪其飲食,竟至餒死。所為宮,崇台連城,擬帝闕。有錦衣官校之陝者,經洛陽,典楧忽召官屬迎詔,鼓吹擁錦衣入,捧一黃捲入宮。眾請開讀,曰:“密詔也。”遂趣錦衣去。錦衣謂王厚待之,不知所以。其夜大張樂,至曙,府中皆呼千歲,詐謂“天子特親我也”。閉河南府城,大選民間子女七百餘,留其姝麗者九十人。不中選者,令以金贖。都御史張永明、御史林潤、給事中丘岳相繼言其罪狀。再遣使往勘,革祿三之二,令壞所僣造宮城,歸民間女,執群小付有司。典楧不奉詔。部牒促之,布政使持牒入見。典楧曰:“牒何為者,可用障欞耳!”四十三年二月,撫按官以聞。詔禮部會三法司議。僉謂:“典楧淫暴,無藩臣禮,陛下曲赦再四,終不湔改,奸回日甚。宜如徽王載〈土龠〉故事,禁錮高牆,削除世封。”詔從其議,與子褒節俱安置開封。皇子楠,太祖第二十六子。洪武二十六年生,逾月殤。靖江王守謙,太祖從孫。父文正,南昌王子也。當太祖起兵時,南昌王前死,妻王氏攜文正依太祖。太祖、高后撫如己子。比長,涉獵傳記,饒勇略,隨渡江取集慶路。已,有功,授樞密院同僉。太祖從容問:“若欲何官?”文正對曰:“叔父成大業,何患不富貴。爵賞先私親,何以服眾!”太祖喜其言,益愛之。

太祖為吳王,命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及再定江西,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乃命文正統元帥趙得勝等鎮其地,儒士郭之章、劉仲服為參謀。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號令明肅,遠近震懾。居無何,友諒帥舟師六十萬圍洪都。文正數摧其鋒,堅守八十有五日,城壞復完者數十丈。友諒旁掠吉安、臨江,俘其守將徇城下,不為動。太祖親帥兵來援,友諒乃解去,與太祖相拒於彭蠡。友諒掠糧都昌,文正遣方亮焚其舟。糧道絕,友諒遂敗。復遣何文輝等討平未附州縣。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

太祖還京,告廟飲至,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甚厚。念文正前言知大體,錫功尚有待也,而文正不能無少望。性素卡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任掾吏衛可達奪部中子女。按察使李飲冰奏其驕侈觖望,太祖遣使詰責。文正懼,飲冰益言其有異志。太祖即日登舟至城下,遣人召之。文天上倉卒出迎,太祖數曰:“汝何為者?”遂載與俱歸,欲竟其事。高后力解之曰:“兒特性剛耳,無他也。”免官安置桐城,未幾卒。飲冰亦以他事伏誅。

文正之被謫也,守謙甫四歲,太祖撫其頂曰:“兒無恐,爾父倍訓教,貽我憂,我終不以爾父故廢爾。”育之宮中。守謙幼名鐵柱,吳元年以諸子命名告廟,更名煒。洪武三年更名守謙,封靖江王。祿視郡王,官屬親王之半,命耆儒趙壎為長史傅之。既長,之藩桂林。桂林有元順帝潛邸,改為王宮,上表謝。太祖敕其從臣曰:“從孫幼而遠鎮西南,其善導之。”守謙知書,而好比群小,粵人怨咨。召還,戒諭之。守謙作詩怨望。帝怒,廢為庶人。居鳳陽七年,復其爵。徙鎮雲南,使其妃弟徐溥同往,賜書戒飭,語極摯切。守謙暴橫如故。召還,使再居鳳陽。復以強取牧馬,錮之京師。二十五年卒。子贊儀幼,命為世子。

三十年春遣省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谷、秦十三王,自湘、楚入蜀,歷陝西,抵河南、山西、北平,東至大寧、遼陽,還自山東,使知親親之義,熟山川險易,習勞苦。贊儀恭慎好學。永樂元年復之國桂林,使蕭用道為長史。用道善輔導,贊儀亦敬禮之。六年薨,謚曰悼僖。

子莊簡王佐敬嗣。初給銀印,宣德中,改用金塗。正統初,與其弟奉國將軍佐敏相訐奏,語連大學士楊榮。帝怒,戍其使人。成化五年薨。子相承先卒,孫昭和王規裕嗣,弘治二年薨。子端懿王約麒嗣,以孝謹聞。正德十一年薨。子安肅王經扶嗣,好學有儉德,嘗為《敬義箴》。嘉靖四年薨。子恭惠王邦薴嗣,與巡按御史徐南金相訐奏。奪祿米,罪其官校。隆慶六年薨。子康僖王任昌嗣,萬曆十年薨。子溫裕王履燾嗣,二十年薨。無子,從父憲定王任晟嗣,三十八年薨。子榮穆王履祜嗣,薨。子亨嘉嗣。李自成陷京師後,自稱監國於廣西,為巡撫瞿式耜所誅。時唐王聿鍵在福建,奏捷焉。

興宗五子。後常氏生虞懷王雄英、吳王允熥。呂后生惠帝、衡王允熞、徐王允熙。

虞懷王雄英,興宗長子,太祖嫡長孫也。洪武十五年五月薨。年八歲。追加封謚。

吳王允熥,興宗第三子。建文元年封國杭州,未之藩。成祖即位,降為廣澤王,居漳州。未幾,召還京,廢為庶人,錮鳳陽。永樂十五年卒。

衡王允熞,興宗第四子,建文元年封。成祖降為懷恩王,居建昌。與允通俱召還,錮鳳陽,先後卒。

徐王允熙,興宗第五子,建文元年封。成祖降為敷惠王,隨母呂太后居懿文陵。永樂二年下詔改甌寧王,奉太子祀。四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謚曰哀簡。

惠帝二子。俱馬後生。

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

少子文圭。年二歲,成祖入,幽之中都廣安宮,號為建庶人。英宗復辟,憐庶人無罪久系,欲釋之,左右或以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大學士李賢贊曰:“此堯、舜之心也。”遂請於太后,命內臣牛玉往出之。聽居鳳陽,婚娶出入使自便。與閽者二十人,婢妾十餘人,給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幾卒。

成祖四子。仁宗、漢王高煦、趙王高燧俱文皇后生。高爔未詳所生母。

漢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兇悍。洪武時,召諸王子學於京師。高煦不肯學,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及太祖崩,成祖遣仁宗及高煦入臨京師。舅徐輝祖以其無賴,密戒之。不聽,盜輝祖善馬,徑渡江馳歸。途中輒殺民吏,至涿州,又擊殺驛丞,於是朝臣舉以責燕。成祖起兵,仁宗居守,高煦從,嘗為軍鋒。白溝河之戰,成祖幾為瞿能所及,高煦帥精騎數千,直前決戰,斬能父子於陣。及成祖東昌之敗,張玉戰死,成祖隻身走,適高煦引師至,擊退南軍。徐輝祖敗燕兵於浦子口,高煦引蕃騎來。成祖大喜,曰:“吾力疲矣,兒當鼓勇再戰。”高煦麾蕃騎力戰,南軍遂卻。成祖屢瀕於危而轉敗為功者,高煦力為多。成祖以為類己,高煦亦以此自負,恃功驕恣,多不法。

成祖即位,命將兵往開平備邊。時議建儲,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善高煦,時時稱高煦功高,幾奪嫡。成祖卒以元子仁賢,且太祖所立,而高煦又多過失,不果。永樂二年,仁宗立為太子,封高煦漢王,國雲南。高煦曰:“我何罪!斥萬里。”不肯行。從成祖巡北京,力請並其子歸南京。成祖不得已,聽之。請得天策衛為護衛,輒以唐太宗自比。己,復乘間請益兩護衛,所為益恣。成祖嘗命同仁宗謁孝陵。仁宗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恆失足。高煦從後言曰:“前人蹉跌,後人知警。”時宣宗為皇太孫,在後應聲曰:“更有後人知警也。”高煦回顧失色。高煦長七尺余,輕趫善騎射,兩腋若龍鱗者數片。既負其雄武,又每從北征,在成祖左右,時媒孽東宮事,譖解縉至死,黃淮等皆系獄。

十三年五月改封青州,又不欲行。成祖始疑之,賜敕曰:“既受藩封,豈可常居京邸!前以雲南遠憚行,今封青州,又託故欲留侍,前後殆非實意,茲命更不可辭。”然高煦遷延自如。私選各衛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隸籍兵部,縱使劫掠。兵馬指揮徐野驢擒治之。高煦怒,手鐵瓜撾殺野驢,眾莫敢言。遂僣用乘輿器物。成祖聞之怒。十四年十月還南京,盡得其不法數十事,切責之,褫冠服,囚系西華門內,將廢為庶人。仁宗涕泣力救,乃削兩護衛,誅其左右狎〈目匿〉諸人。明年三月徙封樂安州,趣即日行。高煦至樂安,怨望,異謀益急。仁宗數以書戒,不悛。

成祖北征晏駕。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仁宗知之,顧益厚遇。遺書召至,增歲祿,賜賚萬計,仍命歸藩。封其長子為世子,余皆郡王。先是,瞻圻怨父殺其母,屢發父過惡。成祖曰:“爾父子何忍也!”至是高煦入朝,悉上瞻圻前後覘報中朝事。仁宗召示瞻圻曰:“汝處父子兄弟間,讒構至此,稚子不足誅。”遣守鳳陽皇陵。

未幾,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卒不果。及帝即位,賜高煦及趙王視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請,並陳利國安民四事。帝命有司施行,仍復書謝之。因語群臣曰:“皇祖嘗諭皇考,謂叔有異志,宜備之。然皇考待之極厚。如今所言,果出於誠,則是舊心已革,可不順從。”凡有求請,皆曲徇其意。高煦益自肆。

宣德元年八月,遂反。遣其親信枚青等潛至京師,約舊功臣為內應。英國公張輔執之以聞。時高煦已約山東都指揮靳榮等,又散弓刀旂幟於衛所,盡奪傍郡縣畜馬。立五軍:指揮王斌領前軍,韋達左軍,千戶盛堅右軍,知州朱恆後軍,諸子各監一軍,高煦自將中軍。世子瞻坦居守,指揮韋弘、韋興,千戶王玉、李智領四哨。部署已定,偽授王斌、朱恆等太師、都督、尚書等官。御史李濬以父喪家居,高煦招之,不從,變姓名,間道詣京師上變。帝猶不忍加兵,遣中官侯泰賜高煦書。泰至,高煦盛兵見泰,南面坐,大言曰:“永樂中信讒,削我護衛,徙我樂安。仁宗徒以金帛餌我,我豈能鬱郁居此!汝歸報,急縛奸臣夏原吉等來,徐議我所欲。”泰懼,唯唯而已。比還,帝問漢王何言,治兵何如,泰皆不敢以實對。

是月,高煦遣百戶陳剛進疏,更為書與公侯大臣,多所指斥。帝嘆曰:“漢王果反。”乃議遣陽武侯薛祿將兵往討。大學士楊榮等勸帝親征。帝是之。張輔奏曰:“高煦素懦,願假臣兵二萬,擒獻闕下。”帝曰:“卿誠足擒賊,顧朕初即位,小人或懷二心,不親行,不足安反側。”於是車駕發京師,過楊村,馬上顧從臣曰:“度高煦計安出?”或對曰:“必先取濟南為巢窟。”或對曰:“彼曩不肯離南京,今必引兵南下。”帝曰:“不然。濟南雖近,未易攻,聞大軍至,亦不暇攻。護衛軍家樂安,必內顧,不肯徑趨南京。高煦外夸詐,內實怯,臨事狐疑不能斷。今敢反者,輕朕年少新立,眾心未附,不能親征耳。今聞朕行,已膽落,敢出戰乎?至即擒矣。”高煦初聞祿等將兵,攘臂大喜,以為易與。及聞親征,始懼。時有從樂安來歸者,帝厚賞之,令還諭其眾。仍遺書高煦曰:“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被誅,成於伍被。今六師壓境,王即出倡謀者,朕與王除過,恩禮如初。不然,一戰成擒,或以王為奇貨,縛以來獻,悔無及矣。”前鋒至樂安,高煦約詰旦出戰。帝令大軍蓐食兼行,駐蹕樂安城北,壁其四門。賊乘城守,王師發神機銃箭,聲震如雷。諸將請即攻城。帝不許。再敕諭高煦,皆不答。城中人多欲執獻高煦者,高煦大懼。乃密遣人詣行幄,願假今夕訣妻子,即出歸罪。帝許之。是夜,高煦盡焚兵器及通逆謀書。明日,帝移蹕樂安城南。高煦將出城,王斌等力止曰:“寧一戰死,無為人擒。”高煦紿斌等復入宮,遂潛從間道出見帝。群臣請正典刑。不允。以劾章示之,高煦頓首言:“臣罪萬萬死,惟陛下命。”帝令高煦為書召諸子,餘黨悉就擒。赦城中罪,脅從者不問。命薛祿及尚書張本鎮撫樂安,改曰武定州,遂班師。廢高煦父子為庶人,築室西安門內錮之。王斌等皆伏誅,惟長史李默以嘗諫免死,謫口北為民。天津、青州、滄州、山西諸都督指揮約舉城應者,事覺相繼誅,凡六百四十餘人,其故縱與藏匿坐死戍邊者一千五百餘人,編邊氓者七百二十人。帝制《東征記》以示群臣。高煦及諸子相繼皆死。

趙簡王高燧,成祖第三子。永樂二年封。尋命居北京,詔有司,政務皆啟王后行。歲時朝京師,辭歸,太子輒送之江東驛。高燧恃寵,多行不法,又與漢王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於是太子宮寮多得罪。七年,帝聞其不法事,大怒,誅其長史顧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擇國子司業趙亨道、董子莊為長史輔導之,高燧稍改行。

二十一年五月,帝不豫。護衛指揮孟賢等結欽天監官王射成及內侍楊慶養子造偽詔,謀進毒於帝,俟晏駕,詔從中下,廢太子,立趙王。總旗王瑜姻家高以正者,為賢等畫謀,謀定告瑜。瑜上變。帝曰:“豈應有此!”立捕賢,得為偽詔。賢等皆伏誅,陛瑜遼海衛千戶。帝顧高燧曰:“爾為之耶?”高燧大懼,不能言。太子力為之解曰:“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自是益斂戢。

仁宗即位,加漢、趙二王歲祿二萬石。明年,之國彰德,辭常山左右二護衛。宣宗即位,賜田園八十頃。帝擒高煦歸,至單橋,尚書陳山迎駕,言曰:“趙王與高煦共謀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趙王。否則趙王反側不自安,異日復勞聖慮。”帝未決。時惟楊士奇以為不可。山復邀尚書蹇義、夏原吉共請。帝曰:“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及高煦至京,亦言嘗遣人與趙通謀。戶部主事李儀請削其護衛,尚書張本亦以為言。帝不聽。既而言者益眾。明年,帝以其詞及群臣章遣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持示高燧。高燧大懼,乃請還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帝命收其所還護衛,而與儀衛司。宣德六年薨。

子惠王蟾塙嗣,景泰五年薨。子悼王祈釒茲嗣,天順四年薨。子靖王見灂嗣。惠王、悼王皆頗有過失,至見灂惡尤甚,屢賊殺人,又嘗乘醉欲殺其叔父。成化十二年,事聞,詔奪祿米三之二,去冠服,戴民巾,讀書習禮。其後二年,見灂母妃李氏為之請,得冠服如故。見灂卒不能改。愛幼子祐枳,遂誣長子祐棌以大逆,復被詔誚讓。弘治十五年薨。子莊王祐棌嗣,正德十三年薨。

子康王厚煜嗣,事祖母楊妃以孝聞。嘉靖七年六月,璽書褒予。明年冬,境內大飢。厚煜上疏,請辭祿一千石以佐振。帝嘉王憂國,詔有司發粟,不允所辭。及帝南巡,厚煜遠出迎,命益祿三百石。厚煜性和厚,構一樓名“思訓”,嘗獨居讀書,文藻贍麗。宗人輔國將軍祐椋等數犯法,與有司為難。厚煜庇祐椋。祐椋卒得罪,並見責讓。其後有司益務以事裁抑諸宗。洛川王翊鏴奴與通判田時雨之隸爭瓜而毆,時雨捕王奴。厚煜請解不得,竟論奴充軍。未幾,宗室數十人索祿,時雨以宗室毆府官,白於上官。知府傅汝礪盡捕各府人。厚煜由是忿恚,竟自縊死。三十九年十月也。厚煜子成皋王載垸疏聞於朝,下法司按問。時雨斬河南市,汝礪戍極邊。厚煜子載培及載培子翊錙皆前卒。翊錙子穆王常清嗣,以善行見旌。萬曆四十二年薨。世子由松前卒,弟壽光王由桂子慈夬嗣,薨。無子,穆王弟常氵臾嗣。崇禎十七年,彰德陷,被執。

部分譯文

唐定王朱桱,太祖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受封。永樂六年(1408)前往藩地南陽。十三年去世。其子靖王朱瓊烴繼嗣。朱瓊烴行為規矩,為成祖疼愛。入朝之後,成祖三天兩頭召見他。宣德元年(1426),朱瓊烴去世。其妃高氏還未被冊封,她自己便已上吊殉夫,宣宗下詔封她為靖王妃。朱瓊烴無子,其弟憲王朱瓊火旦繼嗣,成化十一年(1475)去世。

崇禎五年(1632),朱碩火黃去世,朱聿鍵繼嗣。七年,流賊勢頭正盛,朱聿鍵免獻黃金,而用來修築南陽城,又援用潞藩陳例,請求增兵三千人。崇禎帝不許。九年八月,京城戒嚴,朱聿鍵帶頭勤王。崇禎帝下詔切責,勒令他返回藩地。事定之後,崇禎帝將其下部議罪,廢為庶人,幽禁於鳳陽。其弟朱聿鏌繼嗣。十四年,李自成攻陷南陽,朱聿鏌遇害。十七年,京城失陷,福王朱由崧立位於南京,才將朱聿鍵赦免出來。大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投降。朱聿鍵行至杭州,遇到鎮江總兵官鄭鴻逵、戶部郎中蘇觀生,於是兩人尊奉朱聿鍵進入閩境。南安伯鄭芝龍、巡撫都御史張肯堂與禮部尚書黃道周等議定,尊奉朱聿鍵為監國。閏六月二十八日,朱聿鍵在福州即位,年號隆武,改福州為天興府。他進封鄭芝龍、鄭鴻逵為侯,封鄭芝豹、鄭彩為伯,蘇觀生、黃道周為大學士,張肯堂為兵部尚書,其他人都分別授以官職。

朱聿鍵十分好學,通曉典故,然而實權被鄭氏掌握,不能有所作為。這年八月,鄭芝龍提出操練備戰守軍二十餘萬,而糧餉卻不足以支付軍隊的一半。請求預借一年稅收,並命下屬捐出俸祿,勸說紳士出資捐助,徵調府縣庫存銀兩、谷糧。官吏四處督促,鄉里一片騷亂。又廣開事例,猶苦不足。仙霞嶺守關軍隊僅數百人,而且都不堪使用。朱聿鍵屢次催促鄭芝龍出兵,他總是以缺餉為由昧心推辭。時間一久,鄭芝龍知道輿論不平,於是請求命鄭鴻逵前往浙東,鄭彩前往江西,各擁兵數千,號稱數萬。兩人出發後,藉口等候糧餉,都行至百里而返。在此之前,黃道周了解鄭芝龍無意出兵,便自己請求率軍而行,從廣信直趨婺源,兵敗而死,事情詳見《黃道周傳》。

當時,李自成兵敗逃走,死於通山,其兄之子李錦率部投降湖廣總督何騰蛟,何騰蛟一時增兵十餘萬。侍郎楊廷麟、祭酒劉同升起兵收復吉安、臨江。於是楊廷麟等請求朱聿鍵前去江右,而何騰蛟請求他前往湖南。原任知州金堡說何騰蛟可以依靠,而鄭芝龍不可依靠,應當棄閩趨楚。朱聿鍵聽後大喜,便授金堡為給事中,派蘇觀生先行募兵。

在此之前,靖江王亨嘉僭稱監國,不遵從朱聿鍵的命令,被巡撫瞿式耜等擒獲,瞿式耜等向朱聿鍵報捷。而魯王朱以海又在紹興稱監國,並將朱聿鍵的使者拒之門外,所以朱聿鍵決意前往江西、湖廣。十二月,從福州出發,駐紮建寧。廣東布政使湯來賀由海路運來十萬石糧餉。第二年二月,駐紮延平。三月,大清軍隊攻取吉安、撫州,將楊廷麟圍困於贛州。尚書郭維經離開閩,募兵援贛。六月,清軍攻克紹興,魯王朱以海逃亡入海,閩中大為震驚。鄭芝龍假稱海寇到來,撤兵返回安平鎮,然後航海而逃。守關將士都跟隨而去,仙霞嶺空無一人。七月,何騰蛟派遣使者迎接朱聿鍵,即將到達韶州。這時清軍已抵閩關,駐守浦城的御史鄭為虹、給事中黃大鵬、延平知府王士和戰死。八月,朱聿鍵出走,數日才至汀州。清軍突至,隨從官吏四處奔散,朱聿鍵與其妃曾氏均被俘獲。曾氏在九瀧投水而死,朱聿鍵則死於福州。給事中熊緯、尚書曹學亻全、通政使馬思禮等自縊而死。

漢王朱高煦,成祖第二子。性情兇悍。洪武年間,太祖將各位王子召往京城學習。朱高煦不肯學,而且言行輕佻,為太祖所厭惡。太祖去世後,成祖派仁宗及朱高煦進入京城。朱高煦的舅舅徐輝祖見他遊手好閒,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誡他。他不聽勸告,並偷走徐輝祖的一匹好馬,徑直渡江返回燕,朱高煦在歸途中動不動就殺死官民,到涿州時,又擊殺驛丞,於是朝臣以此指責燕。成祖起兵時,仁宗留守,朱高煦跟隨成祖,曾為軍中先鋒。白溝河之戰,成祖幾乎被瞿能趕上時,朱高煦率領數千精銳騎兵,上前決戰,將瞿能父子斬於陣前。到成祖東昌兵敗,張玉戰死,成祖隻身逃走時,又是朱高煦率軍趕到,擊退南軍。徐輝祖在浦子口打敗燕兵,朱高煦率領番騎奔來。成祖大喜,說:“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朱高煦指揮番騎,拼力作戰,南軍這才退兵。成祖屢次瀕臨危難而轉敗為勝,朱高煦功勞很大。成祖認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負,恃功驕縱,經常違法。

成祖即位後,命朱高煦率軍前往開平防守邊境。當時朝廷正在商議立儲之事,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喜歡朱高煦,常常在成祖面前稱讚他功勞很大,幾乎廢立長子。成祖最終還是認為長子仁愛、賢能,況且是太祖所立,而朱高煦過失又多,沒有改立朱高煦。永樂二年(1404),仁宗立為太子,朱高煦封為漢王,藩地為雲南。朱高煦說:“我有何罪,要被排斥到遠隔萬里之地。”不肯前往。朱高煦跟隨成祖巡幸北京,極力請求與其子一起返回南京。成祖不得已,只好同意了他的請求。朱高煦求得天策衛為護衛,動不動就自比為唐太宗。不久,他又乘機請求增加兩護衛,其所作所為更加放縱。成祖曾命他與仁宗一起謁拜孝陵。仁宗身體肥碩,且有足疾,在雨中由使臣攙扶行走,還常常失足。朱高煦便從後說道:“前人失足,後人知警。”當時是皇太孫的宣宗,在其後應聲道:“更有後人知警啊。”朱高煦回首失色。朱高煦身高七尺余,動作輕捷,善於騎射,兩腋皮膚長似數片龍鱗。朱高煦依仗自己威武雄壯,又每次隨軍北征,跟在成祖左右,便經常在成祖面前挑撥是非,陷害東宮,因為他的譖言,使解縉致死,黃淮等人被捕下獄。

十三年五月,朱高煦改封青州,又不想前往。成祖才開始懷疑他,賜詔說道:“你既已受封藩地,豈可常居守邸。前因雲南遙遠,害怕前往,而今封於青州,又託故欲留,前後恐非實意,此命更不可辭。”但是朱高煦仍拖延自如。私自挑選各衛壯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隸屬兵部,縱使他們四處劫掠。兵馬指揮徐野驢將他們擒獲懲處。朱高煦大怒,手持鐵勺擊殺徐野驢,對此無人敢言。朱高煦於是僭用御用車馬器物。成祖聽說後十分生氣。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盡獲其違法之事數十樁,於是對他予以切責,褫奪其冠服,將他囚禁於西華門內,並準備將他廢為庶人。仁宗流淚力救,成祖乃削其兩護衛,處死其左右狎昵數人。第二年三月遷封樂安州,命其即日啟程。朱高煦到樂安後,心中怨恨,便急於謀反。仁宗多次以信警告,他卻不肯悔改。

成祖北征而死。朱高煦之子朱瞻圻當時正在北京,窺視朝廷情況,迅速報告其父,一晝夜信使往返六七次。朱高煦也連日派人潛入京城,伺機叛亂。仁宗獲悉後,反而更厚待他。寫信將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其歲祿,賞賜數以萬計,然後仍命其返回藩地。封其長子為世子,其他兒子均為郡王。在此之前,朱瞻圻怨恨父親殺死其母,屢次揭發父親罪過。成祖聽後說:“你們是父子,你這么做於心何忍呢?”現在朱高煦入朝,則將朱瞻圻前後窺報朝中情況一事全部上奏皇上。仁宗於是將朱瞻圻召來說道“:你在父子兄弟之間,讒害至此,我念你年紀尚幼,不處死你。”乃命朱瞻圻守護鳳陽皇陵。

不久,仁宗去世,宣宗從南京前往奔喪。朱高煦企圖在路上伏擊,因行動倉促,未能成功。宣宗即帝位後,對朱高煦及趙王的賞賜比其他王府優厚。朱高煦有一天向宣宗提出請求,同時敷陳利國安民四事。宣宗命有關官員將其建議予以實施,又覆信答謝。並因此對群臣說:“皇祖曾囑咐先皇,說皇叔存有二心,應當加以防備。但先皇十分厚待皇叔。而今皇叔所言,果然出於一片誠心,說明他已革心洗面,皇祖此話可以不聽從。”以後朱高煦提出任何請求,宣宗都委曲順從。而朱高煦則更加放肆。

宣德元年(1426)八月,朱高煦終於謀反。他派遣親信枚青等潛至京城,約集舊功臣為內應。英國公張輔將他們逮捕,並予以上奏。當時朱高煦已與山東都指揮靳榮等約定,又在衛所散發刀箭、旗幟,奪取了相鄰郡縣所有馬匹。設立五軍:指揮王斌統領前軍,韋達統領左軍,千戶盛堅統領右軍,知州朱恆統領後軍,諸子各自監督一軍,朱高煦親自統率一軍。世子朱瞻坦留守,指揮韋弘、韋興,千戶王玉、李智統領四哨。部署已定,朱高煦又偽授王斌、朱恆等為太師、都督、尚書等官職。御史李..因父喪在家守喪,朱高煦招他前來,李..拒不從命,並改名換姓,抄小路趕往京城稟報謀反一事。宣宗仍不忍用兵,而派宦官侯泰前去送信。侯泰一到,朱高煦便大軍壓陣會見侯泰,他南面而坐,對侯泰大聲說道“:永樂年中皇上聽信讒言,削除我的護衛,將我遷徙樂安。仁宗也僅以黃金、絲帛對我加以引誘,我豈能這樣鬱鬱不樂地生活?你回去答覆宣宗,迅速將奸臣夏原吉等捆綁送來,然後再慢慢商議我的要求。”侯泰非常害怕,面對朱高煦只是連連卑恭應答而已。返回京城後,宣宗問起漢王說了些什麼話,治兵情況如何,侯泰都不敢如實回答。

當月,朱高煦派遣百戶陳剛進疏,又親自寫信給公侯大臣,大多是指斥之言。宣宗嘆道“:漢王果然謀反。”於是商議派遣陽武侯薛祿率軍前往征討。大學士楊榮等則勸說宣宗親征。宣宗認為楊榮等的建議正確。張輔上奏說“:朱高煦一向懦弱,臣願領兵二萬,將其擒獲獻給皇上。”宣宗回答說:“你誠然可以擒獲此賊,但我才剛剛即位,也許還有心懷二意的小人,朕若不親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於是宣宗率軍從京城出發,御駕親征。經過楊村時,宣宗騎著馬,回頭對隨從大臣問道“:你們估計朱高煦會有什麼計謀呢?”有的大臣回答說“:一定會先攻取濟南,作為其巢穴。”有的則說:“他昔日不肯離開南京,而今必然引兵南下。”宣宗聽後說道:“你們都說得不對。濟南雖近,卻不易攻取,聽說大軍到來,他們也來不及進攻。護衛軍家住樂安,必然內顧,而不肯直趨南京。朱高煦對外誇耀、欺詐,其實內心十分膽怯,遇事多疑而不能決斷。如今他敢謀反,是輕視朕年少新立,眾心未附,不能親征。而現在聽說朕率軍親征,便已喪膽,還敢出戰嗎?所以大軍一到即可將他擒獲。”

朱高煦開始聽說薛祿等率軍,攘臂大喜,以為容易對付。後來獲悉宣宗親征,才害怕起來。當時有人從樂安前來歸附,宣宗厚賞他們,命其回去曉示其他人。又寫信給朱高煦說:“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被誅,成於伍被。而今六師壓境,漢王你馬上交出首倡謀反之人,朕便可免除你的過失,恩禮如初,不然,一旦被擒,有人會將你看成奇貨,捆綁起來獻給朕的,到那時你就悔之晚矣。”征討大軍前鋒到達樂安,朱高煦約定次日清晨出戰。宣宗命大軍在寢萇上吃飯,星夜兼程,御駕停留樂安城北,軍營堵住樂安四城門。賊軍據城而守,王軍發射神機銃箭,聲震如雷。諸將請求立即攻城,宣宗不許。再下詔諭示朱高煦,可他均不作答。這時城中許多人都想捉拿朱高煦獻給宣宗,朱高煦十分恐懼。便秘密派人到宣宗所駐帳幕,表示今晚辭別妻兒,便馬上出城認罪歸降,宣宗允許。當夜,朱高煦將兵器及叛逆謀反來往的書信全部焚毀。第二天,宣宗移駐樂安城南。朱高煦準備出城,王斌等極力勸阻說“:寧可戰死,不為人擒。”朱高煦哄騙王斌等重新入宮,然後偷偷從小路出城拜見宣宗。群臣請求將其處以正典之刑。宣宗不同意。只是以彈劾奏章曉示他,朱高煦叩首說道:“臣罪該萬死,唯聽陛下之命。”宣宗命朱高煦寫信召其諸子,餘黨全部就擒。宣宗赦免城中守軍之罪,協從者也不予問罪。命薛祿及尚書張本鎮撫樂安,將樂安改名為武定州,然後班師回朝。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在西安門內建造房屋,將他們禁錮於內。王斌等均被處死,只有長史李默因曾進諫而免死,被貶謫至口北為民。天津、青州、滄州、山西諸都督指揮相約舉城回響者,事發之後相繼被誅,共六百四十餘人,那些故意放縱與藏匿反賊而獲罪被處死或戍邊者達一千五百餘人,被編為邊民者達七百二十人。宣宗親自寫成《東征記》以示群臣。朱高煦及諸子均相繼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