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志·卷三

作者:張廷玉等

◎天文三

▲星晝見

恆星 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二十年五月丁丑,七月壬寅,二十一年十二月丁卯,俱三辰晝見。弘治十八年九月甲午申刻,河鼓、北斗見。庚子,星晝見。正德元年二月癸酉,星斗晝見。天啟二年五月壬寅,有星隨日晝見。崇禎十六年十二月辛酉朔,星晝見。

歲星 景泰二年九月甲辰,晝見。三年六月壬戌,四年五月丁丑,六月甲辰,五年七月庚戌、壬子、癸亥,六年七月丁酉,天順元年五月丙子,五年七月乙卯,六年八月庚午,七年三月乙巳,成化十四年六月庚子,八月丁酉,十六年七月丙申,十八年九月癸亥,二十年八月壬申,弘治元年六月甲寅,二年五月癸亥,六月甲午,五年十月己酉,六年九月癸卯,七年十一月癸卯,九年二月辛亥至甲寅,四月壬午,十年正月甲寅至丙辰,十一年八月甲申,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十四年六月壬辰至乙未,並如之。十五年六月,連日晝見。十六年七月辛卯,十七年七月壬子,十八年五月乙未,八月辛巳至九月癸未,正德元年十一月乙酉,二年十一月辛酉至丁卯,六年三月壬寅至四月壬申,九年八月乙巳至甲寅,十二年十月甲子至乙巳,並如之。嘉靖二年三月辛未,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晝見守井。崇禎十一年四月壬子,晝見。

熒惑 景泰三年八月甲子,晝見於未位。

太白 洪武四年二月戊午,晝見。四月戊申,六月壬午朔,五年六月甲申至丁亥,十二月甲申,八年八月丁巳,九年二月乙巳至己酉,三月壬申,十二年閏五月戊戌,十三年七月甲午,十五年四月丁亥,七月戊申、辛酉,九月丁未朔,十六年十月壬辰至乙未,十八年四月己亥至辛丑,六月丙申至辛丑、辛亥,並如之。九月戊寅,經天與熒惑同度。乙酉,晝見。丁亥,又見,犯熒惑。十月癸巳至丙申,晝見。戊戌至辛丑,十九年十月甲申朔至庚寅,並如之。二十年六月戊戌,經天。七月壬寅至甲辰,晝見。二十一年四月己巳,七月丙申,二十三年三月丁亥,二十四年八月辛巳,二十五年二月辛酉,二十六年四月甲辰,並如之。八月庚子,與太陰同晝見。建文四年七月庚子,經天。永樂元年五月癸未、癸卯,俱與太陰同晝見。六月壬申,與太陰晝見。四年七月壬寅,晝見。五年八月丙申,六年二月甲辰,八年十月庚戌,十二年九月癸未,十五年七月己酉,八月庚戌,洪熙元年六月戊戌,七月乙巳,八月癸巳,宣德六年十月乙巳,八年九月戊戌至甲寅,九年十二月甲子,十年七月丁亥,正統四年七月壬子,十月丙申,六年五月庚戌,並如之。十一年七月甲申,經天。十三年二月辛酉,晝見。十四年正月辛亥,八月丙子,景泰元年十月乙酉,二年五月庚子、辛亥,並如之。壬子,經天。三年五月丁巳,晝見。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甲戌,二月丙戌,六月癸卯,七年正月戊戌,天順元年四月甲午,八月壬子,二年十月己未,三年四月癸亥、癸酉,四年十一月庚寅,十二月丙戌,五年正月丁未,十二月癸巳,六年六月己丑,八月庚午,七年閏七月辛酉、癸未,八年正月庚申,成化元年二月癸未,三年四月癸丑,四年六月丙申,六年六月丙戌,七年八月癸卯,並如之。八年正月乙卯,經天,與日爭明。十一年五月己未,晝見。十二年十月丙戌,十三年十二月甲午,並如之。十四年六月庚子,與歲星俱晝見。八月甲午,晝見。十五年十二月丙子,十七年三月癸未,八月癸亥,十八年九月庚戌,十九年四月癸亥朔,並如之。二十年八月壬申,與歲星俱晝見。二十一年十一月丙辰,晝見。二十二年六月己丑,二十三年九月丙午,弘治元年五月庚午,二年正月壬戌,三月庚申,五月丙戌,八月癸巳、庚子,四年四月辛未,五年五月乙亥,十月辛酉,六年十二月乙丑,七年五月庚戌,八年七月戊子,九年二月己酉朔,十年正月甲子至丁卯,並如之。六月丙子未刻,經天。八月癸未及十一年十月辛巳,晝見。十二年三月戊辰至壬申,八月庚寅,並如之。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與歲星同晝見。十月丁未、己酉,十四年十二月庚戌,十五年五月庚寅至癸巳,十六年七月壬辰,十七年二月戊戌及六月癸亥,十八年二月壬戌,並晝見。五月辛亥,經天。八月癸亥至戊辰,晝見。正德元年十月己未,如之。二年正月庚辰,經天。三月戊辰,晝見。三年五月乙巳至丁未,十月己卯、庚辰,四年十月戊戌至乙巳,五年五月丙子,六年七月壬申至八月癸未,八年正月丙戌至己丑,四月壬戌、癸亥,八月庚戌至乙卯,九年十一月甲申至十二月壬辰,十一年六月甲寅至己未,十四年八月丙寅至庚辰,十五年正月己未至二月辛酉,十六年八月丁亥,嘉靖元年九月辛未,並如之。二年三月辛未,與歲星俱晝見。三年四月庚戌,晝見。五年五月庚子,十一年四月癸巳,十月辛巳、戊子,十一月甲寅,十三年閏二月庚申,並如之。五月癸巳,與月同晝見。十七年九月辛卯,晝見。十八年四月癸亥,十一月壬寅,二十年十一月乙巳至丁未,二十二年七月丙午,二十三年二月辛巳,二十四年閏正月戊寅,二十五年十月辛卯,二十六年四月丙申,二十七年四月丁巳,十一月丙戌至乙未,二十八年十一月乙酉至己丑,二十九年六月戊申、甲寅,三十年六月丙子至辛巳,三十一年正月丙戌至丙申,三十二年二月辛未至甲戌,七月戊辰至辛未,三十五年五月壬午,十月癸卯至丙午,三十六年十二月庚辰朔,三十八年七月癸酉,三十九年正月庚寅至壬辰,並如之。四十年三月丙子,晝見,歷二十四日。八月辛未,晝見。四十一年九月乙未,四十二年四月己巳至壬申,四十三年五月甲寅,並如之。十月戊子,晝見,歷二十二日。四十五年正月己亥,晝見。隆慶元年七月辛酉,二年正月甲寅,並如之。三年三月甲子,晝見,歷二十二日,四年十一月乙丑至丁卯,晝見。萬曆十一年七月辛丑,十二年七月癸巳,十六年九月丁丑,二十一年八月甲午,二十四年十月丙寅,並如之。二十七年九月辛卯,經天。三十七年三月辛丑,晝見。三十八年十月辛巳,四十年五月壬寅,天啟二年二月丙戌,三年三月丁巳,十二月乙丑,五年四月癸未,並如之。七月癸酉,經天。崇禎元年七月壬戌,晝見。三年四月己卯,十二月丙辰,並如之。

▲客星

《史記·天官書》有客星之名,而不詳其形狀。敘國皇、昭明諸異星甚悉,而無瑞星、妖星之名。然則客星者,言其非常有之星,殆諸異星之總名,而非有專屬也。李淳風志晉、隋天文,始分景星、含譽之屬為瑞星,彗、孛、國皇之類為妖星,又以周伯老子等為客星,自謂本之漢末劉睿《荊州占》。夫含譽,所謂瑞星也,而光芒則似彗;國皇,所謂妖星也,而形色又類南極老人。瑞與妖果有定哉?且周伯一星也,既屬之瑞星,而雲其國大昌。又屬之客星,而雲其國兵起有喪。其說如此,果可為法乎?馬遷不復區別,良有以也。今按《實錄》,彗、孛變見特甚,皆別書。老人星則江以南常見,而燕京必無見理,故不書。余悉屬客星而編次之。

洪武三年七月,太史奏文星見。九年六月戊子,有星大如彈丸,白色。止天倉,經外屏、捲舌,入紫微垣,掃文昌,指內廚,入於張。七月乙亥滅。十一年九月甲戌,有星見於五車東北,發芒丈余。掃內階,入紫微宮,掃北極五星,犯東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陰雲不見。十八年九月戊寅,有星見太微垣,犯右執法,出端門。乙酉,入翼,彗長丈余。至十月庚寅,犯軍門,彗掃天廟。二十一年二月丙寅,有星出東壁,占曰“文士效用”。帝大喜,以為將策進士兆也。

永樂二年十月庚辰,輦道東南有星如盞,黃色,光潤而不行。二十二年九月戊戌,有星見斗宿,大如碗,色黃白,光燭地,有聲,如撒沙石。

宣德五年八月庚寅,有星見南河旁,如彈丸大,色青黑,凡二十六日滅。十月丙申,蓬星見外屏南,東南行,經天倉、天庾,八日而滅。十二月丁亥,有星如彈丸,見九斿旁,黃白光潤,旬有五日而隱。六年三月壬午,又見。八年閏八月戊午,景星三,見西北方天門,青赤黃各一,大如碗,明朗清潤,良久聚半月形。丁丑,有黃赤色見東南方,如星非星,如雲非雲,蓋歸邪星也。

景泰三年十一月癸未,有星見鬼宿積屍氣旁,徐徐西行。

天順二年十一月癸卯,有星見於星宿,色白,西行,至丙午,其體微,狀如粉絮,在軒轅旁。庚戌,生芒五寸,犯爟位西北星,至十二月壬戌,沒於東井。五年六月壬辰,天市垣宗正旁,有星粉白,至乙未,化為白氣而消。六年六月丙寅,有星見策星旁,色蒼白,入紫微垣,犯天牢,至癸未,居中台下,形漸微。

弘治三年十二月丁巳,有星見天市垣,東南行。戊辰,見天倉下,漸向壁。七年十二月丙寅,有星見天江旁,徐行近斗,至八年正月庚戌,入危。十二年七月戊辰,有星見天市垣宗星旁,入紫微垣東藩,經少宰、尚書,抵太子後宮,出西藩少輔旁,至八月己丑滅。十五年十月戊辰,有星見天廟旁,自張抵翼,復退至張,戊寅滅。

正德十六年正月甲寅朔,東南有星如火,變白,長可六七尺,橫亘東西,復變勾屈狀,良久乃散。

嘉靖八年正月立春日,長星亘天。七月又如之。十一年二月壬午,有星見東南,色蒼白,有芒,積十九日滅。十三年五月丁卯朔,有星見螣蛇,歷天廄入閣道,二十四日滅。十五年三月戊午,有星見天棓旁,東行歷天廚,西入天漢,至四月壬辰沒。二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有星出天棓,入箕,轉東北行,逾月沒。

萬曆六年正月戊辰,有大星如日,出自西方,眾星皆西環。十二年六月己酉,有星出房。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彈丸,色赤黃,見西南方,至十月而隱。十二月辛酉,轉出東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漸暗,八月丁卯始滅。三十七年,有大星見西南,芒刺四射。四十六年九月乙卯,東南有白氣一道,闊尺余,長二丈余,東至軫,西入翼,十九日而滅。十一月丙寅,旦有花白星見東方。天啟元年四月癸酉,赤星見於東方。

崇禎九年冬,天狗見豫分。

▲彗孛

彗之光芒傅日而生,故夕見者必東指,晨見者必西指。孛亦彗類,其芒氣四出,天文家言其災更甚於彗。

洪武元年正月庚寅,彗星見於昴、畢。三月辛卯,彗星出昴北大陵、天船間,長八尺余,指文昌,近五車,四月己酉,沒於五車北。六年四月,彗星三入紫微垣。二十四年四月丙子,彗星二,一入紫微垣閶闔門,犯天床;一犯六甲,掃五帝內座。

永樂五年十一月丙寅,彗星見。

宣德六年四月戊戌,有星孛於東井,長五尺余。七年正月壬戌,彗星出東方,長丈余,尾掃天津,東南行,十月始滅。是月戊子,又出西方,十有七日而滅。八年閏八月壬子,彗星出天倉旁,長丈許。己巳,入貫索,掃七公。己卯,復入天市垣,掃晉星,二十有四日而滅。

正統四年閏二月己丑,彗星見張宿旁,大如彈。丁酉,長五丈余,西行,掃酒旗,迤北,犯鬼宿。六月戊寅,彗星見畢宿旁,長丈余,指西南,計五十有五日乃滅。九年七月庚午,彗星見太微東垣,長丈許,累日漸長,至閏七月己卯,入角沒。十四年十二月壬子,彗星見天市垣市樓旁,曆尾度,長二尺余,至乙亥沒。

景泰元年正月壬午,彗星出天市垣外,掃天紀星。三年三月甲午朔,有星孛於畢。七年四月壬戌,彗星東北見於胃,長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漸長丈余。戊子,西北見於柳,長九尺余,掃犯軒轅星。甲午,見於張,長七尺余,掃太微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長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復見於畢,長五寸,東南行,漸長,至癸亥而沒。

天順元年五月丙戌,彗星見於危,若動搖者,東行一度,芒長五寸,指西南。六月癸巳朔,見室,長丈余,由尾至東壁,犯天大將軍、捲舌第三星,井宿水位南第二星。十月己亥,彗星見於角,長五寸余,指北,犯角北星及平道東星。五年六月戊戌,彗見東方,指西南,入井度。七月丙寅始滅。

成化元年二月,彗星見。三月,又見西北,長三丈余,三閱月而沒。四年九月己未,有星見星五度,東北行,越五日,芒長三丈余,尾指西南,變為彗星。其後晨見東方,昏見室,南犯三公、北斗、瑤光、七公,轉入天市垣。出垣漸小,犯天屏西第一星。十一月庚辰,始滅。七年十二月甲戌,彗星見天田,西指,尋北行,犯右攝提,掃太微垣上將及幸臣、太子、從官,尾指正西,橫掃太微垣郎位。己卯,光芒長大,東西竟天。北行二十八度余,犯天槍,掃北斗、三公、太陽,入紫微垣內,正晝猶見。自帝星、北斗、魁、庶子、後宮、勾陳、天樞、三師、天牢、中台、天皇大帝、上衛、閣道、文昌、上台,無所不犯。乙酉,南行犯婁、天河、天陰、外屏、天囷。八年正月丙午,行奎宿外屏,漸微,久之始滅。

弘治三年十一月戊戌,彗星見天津南,尾指東北。犯人星,歷杵臼。十二月戊申朔,入營室。庚申,犯天倉。十三年四月甲午,彗星見壘壁陣上,入室壁間,漸長三尺余。指離宮,掃造父,過太微垣,漸微。入紫微垣,近女史,犯尚書,六月丁酉沒。

正德元年七月己丑,有星見紫微西藩外,如彈丸,色蒼白。越數日,有微芒見參、井間,漸長二尺,如帚,西北至文昌。庚子,彗星見,有光,流東南,長三尺。越三日,長五尺許,掃下台上星,入太微垣。十五年正月,彗星見。

嘉靖二年六月,有星孛於天市。十年閏六月乙巳,彗星見於東井,長尺余,掃軒轅第一星。芒漸長,至翼,長七尺余。東北掃天樽,入太微垣,掃郎位,行角度,東南掃亢北第二星,漸斂,積三十四日而沒。十一年八月己卯,彗星見東井,長尺許。後東北行,歷天津,漸至丈余。掃太微垣諸星及角宿、天門,至十二月甲戌,凡一百十五日而滅。十二年六月辛巳,彗星見於五車,長五尺余,掃大陵及天大將軍。漸長丈余,掃閣道,犯螣蛇,至八月戊戌而滅。十八年四月庚戌,彗星見,長三尺許,光指東南。掃軒轅北第八星,旬日始滅。三十三年五月癸亥,彗星見天權旁,犯文昌,行入近濁,積二十七日而沒。三十五年正月庚辰,彗星見進賢旁,長尺許,西南指,漸至三尺余。掃太微垣,次相東北,入紫微垣,犯天床,四月二日滅。三十六年九月戊辰,彗星見天市垣列肆旁,東北指,至十月二十三日滅。

隆慶三年十月辛丑朔,彗星見天市垣,東北指,至庚申滅。

萬曆五年十月戊子,彗星見西南,蒼白色,長數丈,氣成白虹。由尾、箕越斗、牛逼女,經月而滅。八年八月庚申,彗星見東南方,每夜漸長,縱橫河漢凡七十日有奇。十年四月丙辰,彗星見西北,形如匹練,尾指五車,歷二十餘日滅。十三年九月戊子,彗星出羽林旁,長尺許。每夕東行,漸小,至十月癸酉滅。十九年三月丙辰,西北有星如彗,長尺余。歷胃、室、壁,長二尺。閏三月丙寅朔,入婁。二十一年七月乙卯,彗星見東井。乙亥,逆行入紫微垣,犯華蓋。二十四年七月丁丑,彗星見西北,如彈丸。入翼,長尺余,西北行。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彗星見東井,指西南,漸往西北。壬午,自房歷心滅。四十六年十月乙丑,彗星出於氐,長丈余,指東南,漸指西北。掃犯太陽守星,入亢度,西北掃北斗、璇璣、文昌、五車,逼紫微垣右,至十一月甲辰滅。四十七年正月杪,彗見東南,長數百尺,光芒下射,末曲而銳,未幾見於東北,又未幾見於西。

崇禎十二年秋,彗星見參分。十三年十月丙戌,彗星見。

▲天變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壬戌至甲子,天鼓鳴,晝夜不止。二十八年三月戊午,昏刻天鳴,如風水相搏,至一鼓止。九月戊戌,初鼓,天鳴如瀉水,自東北而南,至二鼓止。宣德元年八月戊辰,昏刻天鳴,如雨陣迭至,自東南而西南,良久乃息。辛未,東南天鳴,聲如萬鼓。正統十年三月庚寅,西北天鳴,如鳥群飛。正德元年二月壬子,夜東北天鳴,如風水相搏者五七次。隆慶二年八月甲辰,絳州西北天裂,自醜至寅乃合。萬曆十六年九月乙丑,甘肅石灰溝天鳴,雲中如犬狀亂吠,有聲。崇禎元年三月辛巳,昧爽,天赤如血,射窗牖皆紅。十年九月,每晨夕天色赤黃。

▲日變月變

洪武二年十二月甲子,日中有黑子。三年九月戊戌,十月丁巳,十一月甲辰,四年三月戊戌,五月壬子至辛巳,九月戊寅,五年正月庚戌,二月丁未,五月甲子,七月辛未,六年十一月戊戌朔,七年二月庚戌至甲寅,八年二月辛亥,九月癸未,十二月癸丑,十四年二月壬午至乙酉,十五年閏二月丙戌,十二月辛巳,並如之。

正統元年八月癸酉至己卯,月出入時皆有游氣,色赤無光。十四年八月辛未,月晝見,與日爭明。十月壬申,日上黑氣如煙,尋發紅光,散焰如火。

景泰二年四月己卯,月色如赭。七年九月丙子,日色變赤。

天順二年閏二月己巳,日無光,鏇赤如赭。三年八月丁卯,日色如赭。六年十月丙子,日赤如血。七年四月癸未,如之。乙酉,日色變白。八年二月己亥,日無光。

成化五年閏二月己卯,日色變白。十一年二月己亥,日色如赭。四月辛卯,如之。十三年三月壬申,日白無光。十月辛卯,十四年三月庚午,十六年三月丙戌,並如之。十七年三月丁酉,日赤如赭。十八年四月壬寅,日赤無光。十二月癸酉,日赤如赭。二十年二月癸酉,如之。

弘治元年十一月己卯,月生芒如齒,長三尺余,色蒼白。十八年八月癸酉至九月甲午,日無光。

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慘白,變青,無光。二十八年三月丙申至庚子,日色慘白。三十四年十二月庚申,晦,日忽暗,有青黑紫日影如盤數十相摩,久之千百,飛盪滿天,向西北而散。

萬曆二十五年三月癸丑,黑日二三十餘,迴繞日旁,移時雲隱不見。五月辛卯朔,日光轉盪,鏇為黑餅。三十年三月甲申,日光照地黃赤。三十五年十一月丙午,日赤無光,燭地如血。四十二年三月庚辰,日赤黃如赭如血者累日。四十四年八月戊辰,日中有黑光。四十六年閏六月丙戌至戊子,黑氣出入日中摩盪。

天啟四年正月癸未,日赤無光,有黑子二三盪於旁,漸至百許,凡四日。二月壬子,日淡黃無光。癸丑,黑日摩盪日旁。四月癸酉,日中黑氣摩盪。十二月辛巳,午刻,非煙非霧,覆壓日上,摩盪如蓋如吞,通天皆赤。

崇禎四年正月戊戌,日色如血,照人物皆赤。二月乙巳朔,日赤如血,無光。十月丙午,月晝見。十一年十一月癸亥,日中有黑子及黑青白氣。日入時,日光摩盪如兩日。十二年正月己未朔,日白無光。辛酉,日光摩盪竟日,有氣從日中出,如鏡黛噴花。二月庚子,日旁有紅白丸,又白芒黑氣交掩,日光摩盪。十三年九月己巳,兩日並出,辰刻乃合為一,入時又分為二。十四年正月壬寅,日青無光。後三年正月癸丑,有星入月。三月壬寅,日色無光者兩旬。

▲暈適

洪武六年三月戊辰,日交暈。十年正月己巳,白虹貫日。十二月甲子,白虹貫月。十二年四月庚申,日交暈。二四年正月壬子,日有珥,白虹貫之。九月甲辰,白虹貫日。十五年正月丁未,十九年三月己巳,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午,並如之。二十三年正月壬辰,日暈,白虹貫珥。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日上赤氣長五丈余,須臾又生直氣、背氣,皆青赤色。又生半暈,兩白虹貫珥,已而彌天貫日。三十年二月辛亥,白虹亘天貫日。

永樂十八年閏正月癸未,日生重半暈,上有青赤背氣,左右有珥,白虹貫之,隨生黃氣、璚氣。

洪熙元年正月乙未,日生兩珥,白虹貫之。四月丁未,如之,復生交暈。

宣德元年正月庚戌,日生青赤璚氣,隨生交暈,色黃赤。二月己卯,日兩珥,又生交暈,左右有珥,上重半暈及背氣。昏刻,月生兩珥,白虹貫之。二年十二月甲戌,月生交暈,左右珥,白虹貫之。三年三月庚寅,日生交暈,色黃赤,兩珥及背氣、戟氣各一,色皆青赤。丁酉,日暈,又交暈及戟氣二道。十二月己卯,日生交暈。五年正月癸亥,日暈,隨生交暈。二月甲午,日交暈,隨生戟氣。四月庚辰,日生兩珥,白虹貫之。六年二月甲寅,日暈,隨生交暈及重半暈璚氣。八年九月戊戌,辰刻,日暈,兩珥背氣,申刻諸氣復生。十年十二月辛亥,日暈,白虹貫兩珥,有璚氣,隨生重半暈及背氣。

正統元年二月己酉,白虹貫月。九月丁未,如之。十二月丙戌,月生背氣,左右珥,白虹貫之。三年四月庚辰,日生兩珥,白虹貫之,隨暈。十二月癸酉,月生兩珥,白虹貫之,隨生背氣。七年十二月辛丑,月暈,白虹貫之。十一年正月乙未,日生背氣,白虹彌天。十四年八月戊申,日暈,旁有戟氣,隨生左右珥及戴氣,東北虹霓如杵。

景泰元年二月壬午,酉刻,日上黑氣四道,約長三丈,離地丈許,兩頭銳而貫日,其狀如魚。十二月甲午,日交暈,上下背氣各一道,兩旁戟氣各一道。二年正月癸卯,日生左右珥,白虹貫之,隨生背氣。二月丙戌,日交暈。三年正月丙辰,日生左右珥及背氣、白虹。五年十一月壬戌,月暈,左右珥及背氣,又生白虹,貫右珥。七年六月丁丑,日暈,隨生重半暈及左右珥。

天順元年二月庚戌,辰刻,日交暈,左右珥,鏇生抱氣及左右戟氣,白虹貫日。未刻,諸氣復生。辛亥,日交暈,左右珥及戟氣,白虹貫日,彌天者竟日。二年二月乙卯,日交暈,上有背氣,白虹貫日。七年正月戊戌,月生連環暈。

成化二年四月壬寅,日交暈,右有珥。十一年六月己酉,日重暈,左右珥及背氣。十二年正月甲子,日交暈。二十年二月己未,日生白虹,東北亘天。二十一年十月癸巳,巳刻,日暈,左右珥。未刻,復生,又生抱氣背氣。二十三年十二月癸巳,日暈,左右珥,又生背氣及半暈。

弘治二年正月甲戌,午刻,日暈,白虹彌天。丙戌,日交暈,左右珥,白虹彌天。二月壬寅,日生左右珥及背氣,又生交暈、半暈及抱、格二氣。十一月戊辰,月暈連環,貫左右珥。四年二月庚戌,午刻,日交暈,左右珥,下生戟氣,白虹彌天。六年十一月乙巳,月暈,左右珥,連環貫之。十八年二月己巳,月暈,左右珥,白虹彌天。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日暈,上有背氣,左右有珥,白虹彌天。十二月辛酉,月暈,白虹彌天,甲子,如之。

嘉靖元年四月癸未,月生連環暈。二年正月己酉,月暈,連環左右珥。七年正月乙亥,日重暈,兩珥及戟氣,白虹彌天。十三年二月壬辰,白虹亘天,日暈,左右珥及戟氣。十八年十二月壬午,立春,日暈右珥,白虹亘天。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月暈連環。四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日暈,左右珥,上抱下戟,白虹彌天。

隆慶五年三月辛巳,日暈,有珥,白虹亘天。

萬曆三十五年正月庚午,日暈,黑氣蔽天。四十八年二月癸丑,日連環暈,下有背氣,左右戟氣,白虹彌天。

天啟元年二月甲午,日交暈,左右有珥,白虹彌天。三年十月辛巳,日生重半暈,左右珥。

崇禎八年二月丙午,白虹貫日。

▲星變

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辛巳,壘壁陣疏拆復聚。二十九年八月戊子,欽天監言,井宿東北第二星,近歲漸暗小,促聚不端列。三十一年五月癸亥,壘壁陣疏者就聚。正統元年九月丁巳,狼星動搖。十四年十月辛亥,如之。成化六年丁巳,熒惑無光。十三年九月乙丑朔,歲星光芒炫耀而有玉色。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中星動搖,北斗中璇、璣、權三星不明。萬曆四十四年,權星暗小,輔星沉沒。四十六年九月,太白光芒四映如月影。天啟五年七月壬申,熒惑色赤,體大,有芒。崇禎九年十二月,熒惑如炬,在太微垣東南。十二年十月甲午,填星昏暈。十三年六月,泰階拆。九月,五車中三柱隱。十月,參足突出玉井。後四年二月,熒惑怒角。三月壬辰,欽天監正戈承科奏,帝星下移。已,又軒轅星絕續不常,太小失次。文昌星拆,天津拆,瑤光拆,芒角黑青。

▲星流星隕

靈台候簿飛流之記,無夜無有,其小而尋常者無關休咎,擇其異常者書之。

洪武三年十月庚辰,有赤星如桃,起天桴至壘壁陣,抵羽林軍,爆散有聲。五小星隨之,至士司空旁,發光燭天,忽大如碗,曳赤尾至天倉沒,須臾東南有聲。二十一年八月乙巳,赤星如杯,自北斗杓東南行三丈余,分為二,又五丈余,分為三,經昴宿復為二,經天廩合為一,沒於天苑。

永樂元年閏十一月丁卯,有星色蒼,大如斗,光燭地,出中天雲中。西南行,隆隆有聲,入雲中。二年五月丙午,有赤星大如斗,光燭地,出中天,西北行入雲中。十六年,有星大如斗,色青赤,光燭地,自柳東行至近濁。二十二年五月己亥,有星如盞,色青白,光燭地,起東南雲中。西北行,入雲中,有聲如炮。七月庚寅,有星如碗,色赤有光,自奎入參炸散,眾星搖動。

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有星大如碗,光赤,出捲舌,東行過東井墜地,有聲如雷。

正統元年八月乙酉,昏刻至曉,大小流星百餘。四年八月癸卯,大小流星數百。十四年十月癸丑,有星大如杯,赤光燭地,自三師西北抵少弼,尾跡化蒼白氣,長五尺余,曲曲西行。十二月戊申,有星大如杯,色青白,有聲,光燭地。自太乙旁東南行丈余,發光大如斗,至天市西垣沒,四小星隨之。

景泰二年六月丙申,太小流星八十餘。八月壬午,有赤星二,一如桃,一如斗,光燭地。一出紫微西藩北行,至陰德,三小星隨之;一出天津,東南行至河南,十餘小星隨之。尾跡炸散,聲如雷。

天順三年四月癸丑,有星大如碗,赤光燭地,自左旗東南行抵女宿,尾跡炸散。八年二月壬子,有星如碗,光燭地,自天市至天津,尾化蒼白氣,如蛇形,長丈余,良久散。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乙丑,延綏波羅堡有星二,形如轆軸,一墜樊家溝,一墜本堡,紅光燭天。二十年五月丙申,有大星墜番禺縣東南,聲如雷,散為小星十餘。既而天地皆晦,良久乃復。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申刻,有火光自中天少西下墜,化白氣,復曲折上騰有聲。逾時,西方有赤星大如碗,自中天西行近濁,尾跡化白氣,曲曲如蛇行良久,正西轟轟如雷震。

弘治元年八月戊申,巳刻,南方流星如盞,自南行丈余,大如碗,西南至近濁,尾化白雲,屈曲蛇行而散。四年十月丁巳,有星赤,光如電,自西南往東北,聲如鼓。隕光山縣,化為石如斗。光州商城亦見大星飛空,如光山所見。十一月甲戌,星隕真定西北,紅光燭天。西南天鳴如鼓,又若奔車。七年五月,宣府、山西、河南有星晝隕。八年四月辛未,有星如輪,流至西北,隕於鉛山縣,其聲如雷。九年閏三月戊午,平涼東南有流星如月,紅光燭地,至西北止,既而天鼓鳴。十年正月壬子,有星大如斗,色黃白,光長三十餘丈,一小星隨之,隕於寧夏西北隅。天鳴如雷者數聲。九月乙巳,有星如斗,光掩月,流自西北,隕於永平,有聲。十一年正月癸亥,有流星隕於肅州,大如房,響如雷,良久滅。十月壬申,曉,東方赤星如碗,行丈余,光燭地,東南行,小星數十隨之。十四年閏七月辛巳,山東有星大如車輪,赤光燭天,自東南往西北,隕於壽光。天鼓鳴。十六年正月己酉,南京有星晝流。

正德元年十二月庚午,有星如碗,隕寧夏中衛,空中有紅光大二畝。二年八月己亥,寧夏有大星,自正南流西南而墜,後有赤光一道,闊三尺,長五丈。五年四月丁亥,雷州有大星如月,自東南流西北,分為二,尾如彗,隨沒,聲如雷。六年八月癸卯,有流星如箕,尾長四五丈,紅光燭天。自西北轉東南,三首一尾,墜四川崇慶衛。色化為白,復起綠焰,高二丈余,聲如雷震。十五年正月丁未,酉刻,有星隕于山西龍舟谷巡檢司廳事,四月丙戌,陝西鞏昌府有星如日,色赤,自東方流西南而隕。天鼓鳴。

嘉靖十二年九月丙子,流星如盞,光照地,自中台東北行近濁,尾跡化為白氣。四更至五更,四方大小流星,縱橫交行,不計其數,至明乃息。十四年九月戊子,開封白晝天鼓鳴。有星如碗,東南流,眾小星從之如珠。十九年五月辛丑,星隕棗強,為石四。

萬曆三年五月癸亥,晝,景州天鼓鳴。隕星二,化為黑石。四年十一月甲午,有四星隕費縣,火光照地。質明,落赤點於城西北,色如硃砂,長二里,闊一二尺。是月,臨漳有星長尺許,白晝北飛。十三年七月辛巳,有星如碗,隕於沈丘蓮花集。天鼓鳴。十五年六月丙寅,平陽晝隕星。丁卯,辰刻,有星如斗,隕於平陰,震響如雷。十七年正月庚申,有星隕西寧衛,大如月。天鼓鳴。二十年二月丙辰,有三星隕閩縣東南。二十二年正月戊戌,保定青山口有大飛星,餘光若彗,長二十餘丈。二十七年三月庚子,蓋州衛天鼓鳴,連隕大星三。三十年九月己未朔,有大星見東南,赤如血,大如碗,忽化為五,中星更明,久之會為一,大如簏。辛巳,有大小星數百交錯行。十月壬辰,五更,流星起中天,光散七道,有聲如雷。三十三年九月戊子,有星如碗,墜於南京龍江後營,光如火,至地遊走如螢,移時滅。明日,復有星如月,從西北流至閱兵台,分為三,墜地有聲。十一月,有星隕南京教場,入地無跡。三十五年十一月癸巳,有星隕於涇陽、淳化諸縣,大如車輪,赤色,尾長丈余,聲如轟雷。三十八年二月癸酉,有星大如斗,墜陽曲西北,碎星不絕。天鼓齊鳴。四十一年正月庚子,真定天鼓鳴。流星晝隕有光。四十三年三月戊申,晝,星墜清豐東流邨,聲如雷。四十六年十月,辛酉,有星如斗,隕於南京安德門外,聲如霹靂,化為石,重二十一斤。

天啟三年九月甲寅,固原州星隕如雨。

崇禎十五年夏,星流如織。後二年三月己丑朔,有星隕於御河。

▲雲氣

洪武四年四月辛丑,五色雲見。戊申、乙酉,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庚午、丙子,六月辛巳,七月己酉、壬子,八月己亥,六年六月丁丑,七月癸卯,七年四月丙午,五月丙戌、癸巳、甲午,六月乙未、乙卯,七月己卯,八月辛酉,八年正月壬申,四月丁未,五月庚午、癸未,六月壬辰、己亥,十月庚戌,九年八月癸巳,十四年九月甲申,十五年正月甲申,五月庚申,九月乙卯、丙寅,十一月辛酉,十八年四月癸巳、乙未,五月辛未、甲申,六月癸丑,十九年九月壬午,二十年十一月丁亥,五月乙酉,二十七年六月乙卯,並如之。

永樂元年六月甲寅,日下五色雲見。八月壬申,日珥隨五色雲見。八年二月庚戌,車駕次永安甸,日下五色雲見。十一年六月戊申朔,武當山頂五色雲見。十七年九月丙辰、十二月癸未,慶雲見。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月下五色雲見。

洪熙元年二月癸酉、庚辰,三月乙未,俱五色雲見。

宣德元年八月庚辰,白雲起東南,狀如群羊驚走。十一月丙辰,北方有蒼白雲,東西竟天。二年十一月乙未,日下五色雲見。四年六月戊子,夜五色雲見。六年二月壬子,昏,西方有蒼白雲,南北竟天。十年三月丁亥,月生五色雲。

正統二年七月庚子,月生五色雲。十月己丑,日生五色雲。十二月癸亥,如之。三年七月己亥,夜,中天有蒼白雲,南北竟天,貫南北斗。八年十一月戊辰,夜,東南方有蒼白雲,東西亘天。九年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雲。十年九月丁酉,日生五色雲。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雲。十四年十月庚申,晝生蒼白雲,復化為三,東西南北竟天。

景泰元年六月乙酉,赤雲四道,兩頭銳如耕壠狀,徐徐東北行而散。八月甲戌,黑雲如山,化作龍虎麋鹿狀。九月丙寅,有蒼白雲氣,南北亘天。二年六月戊寅,日上五色雲。九月辛酉,夜蒼白雲三,東西竟天。三年正月癸亥,東南有黑雲,如人戴笠而揖。四年十一月丁卯,月生五色雲。天順二年十月壬申,四年十月戊午,亦如之。

成化二年三月辛未,白雲起南方,東西竟天。十一年正月丙寅,月生五色雲。十八年十月庚午,五色雲見於泰陵。二十一年閏四月壬辰,開、濮二州,清豐,金鄉,未、申時黑雲起西北,化為五色,須臾晦如夜。

弘治二年正月辛巳,日生五色雲。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嘉靖十七年九月戊子,並如之。十八年二月庚子朔,當午,日下有五色雲見,長徑二寸余,形如龍鳳。

萬曆五年六月庚辰,祥雲繞月。

天啟四年六月癸巳,午刻,南方五色雲見。

譯文

恆星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日,二十年五月丁丑日、七月壬寅日,二十一年十二月丁卯日,日、月、星三辰都在白天出現。

弘治十八年九月甲午申刻,河鼓星、北斗星出現;庚子日,星星白天出現。

正德元年二月癸酉日,北斗星白天出現。

天啟二年五月壬寅日,有星宿隨著太陽白天出現。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辛酉朔日,星星白天出現。

景泰二年九月甲辰日,歲星白天出現。

三年六月壬戌日,四年五月丁丑日,六月甲辰日,五年七月庚戌日、壬子日、癸亥日,六年七月丁酉日,天順元年五月丙子日,五年七月乙卯日,六年八月庚午日,七年三月乙巳日,成化十四年穴月庚子日,八月丁酉日,十六年七月丙申日,十八年九月癸亥日,二十年八月壬申日,弘治元年六月甲寅日,二年五月癸亥日,六月甲午日,五年十月己酉日,六年九月癸卯日,七年十一月癸卯日,九年二月辛亥日至甲寅日,四月壬午日,十年正月甲寅日至丙辰日,十一年八月甲申日,十三年四月庚子日至乙巳日,十四年六月壬辰日至乙末日,歲星都白天出現。

十五年六月,歲星連日白天出現。

十六年七月辛卯日,十七年七月壬子日,十八年五月乙未日,八月辛巳日至九月癸末日,正德元年十一月乙酉日,二年十一月辛酉日至丁卯日,六年三月壬寅日至四月壬申日,九年八月乙巳日至甲寅日,十二年十月甲子日至乙巳日,歲星都連日白天出現。

嘉靖二年三月辛末日,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日,歲星白天出現,入守井宿。

崇禎十一年四月壬子日,歲星白天出現。

熒惑景泰三年八月甲子日,熒惑星在西南方白天出現。

太白洪武四年二月戊午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四月戊申日,六月壬午朔日,五年六月甲申日至丁亥日,十二月甲申日,八年八月丁巳日,九年二月乙巳日至己酉日,三月壬申日,十二年閏五月戊戌日,十三年七月甲午日,十五年四月丁亥日,七月戊申日、辛酉日,九月丁未朔日,十六年十月壬辰日至乙末日,十八年四月己亥日至辛丑日,六月丙申日至辛丑日、辛亥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九月戊寅日,太白星經天,與熒惑星同度。

乙酉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丁亥日,太白星又白天出現,侵犯熒惑星。

十月癸巳日至丙申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戊戌日至辛丑日,十九年十月甲申朔日至庚寅日。

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二十年六月戊戌日,太白星經天。

七月壬寅日至甲辰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二十一年四月己巳日,七月丙申日,二十三年三月丁亥日,二十四年八月辛巳,二十五年二月辛酉日,二十六年四月甲辰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八月庚子日,太白星與太陰星同時白天出現。

建文四年七月庚子日,太白星經天。

永樂元年五月癸未日、癸卯日,太白星都與太陰星同時白天出現。

六月壬申,與太陰星白天出現。

四年七月壬寅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五年八月丙申日,六年二月甲辰日,八年十月庚戌日,十二年九月癸末日,十五年七月己酉日,八月庚戌日,洪熙元年六月戊戌日,七月乙巳日,八月癸巳日,宣德六年十月乙巳日,八年九月戊戌日至甲寅日,九年十二月甲子日,十年七月丁亥日,正統四年七月壬子日,十月丙申日,六年五月庚戌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十一年七月甲申日,太白星經天。

十三年二月辛酉,太白星白天出現。

十四年正月辛亥日,八月丙子日,景泰元年十月乙酉日,二年五月庚子日、辛亥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壬子日,太白星經天。

三年五月丁巳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十一月壬戌日,五年正月甲戌日,二月丙戌日,六月癸卯日,七年正月戊戌日,天順元年四月甲午日,八月壬子日,二年十月己末日,三年四月癸亥日、癸酉日,四年十一月庚寅日,十二月丙戌日,五年正月丁末日,十二月癸巳日,六年六月己丑日,八月庚午日,七年閏七月辛酉日、癸末日,八年正月庚申日,成化元年二月癸未日,三年四月癸丑日,四年六月丙申日,六年六月丙戌日,七年八月癸卯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八年正月乙卯日,太白星經天,與太陽爭光明。

十一年五月己末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十二年十月丙戌日,十三年十二月甲午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十四年六月庚子日,太白墾與歲星都白天出現。

八月甲午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十五年十二.月丙子日,十七年三月癸末日,八月癸亥日,十八年九月庚戌日,十九年四月癸亥朔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二十年八月壬申日,太白星與歲星都白天出現。

二十一年十一月丙辰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二十二年六月己丑日,二十三年九月丙午日,弘治元年五月庚午日,二年正月壬戌日,三月庚申日,五月丙戌日,八月癸巳日、庚子日,四年四月辛末日,五年五月乙亥日,十月辛酉日,六年十二月乙丑日,七年五月庚戌日,八年七月戊子日,九年二月己酉朔日,十年正月甲子日至丁卯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六月丙子日未刻,太白星經天。

八月癸末日以及十一年十月辛巳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十二年三月戊辰日至壬申日,八月庚寅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十三年四月庚子日至乙巳日,太白星輿歲星同時白天出現。

十月丁末日、己酉日,十四年十二月庚戌日,十五年五月庚寅日至癸巳日,十六年七月壬辰日,十七年二月戊戌日以及六月癸亥日,十八年二月壬戌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五月辛亥日,太白星經天。

八月癸亥日至戊辰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正德元年十月己末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二年正月庚辰日,太白星經天。

三月戊辰,太白星白天出現。

三年五月乙巳日至丁末日,十月己卯日、庚辰日,四年十月戊戌日至乙巳日,五年五月丙子日,六年七月壬申日至八月癸末日,八年正月丙戌日至己丑日,四月壬戌日、癸亥日,八月庚戌a至乙卯日,九年十一月甲申日至十二月壬辰日,十一年六月甲寅日至己末日,十四年八月丙寅日至庚辰日,十五年正月己未日至二月辛酉日,十六年八月丁亥日,嘉靖元年九月辛末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二年三月辛末日,太白星輿歲星都白天出現。

三年四月庚戌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五年五月庚子日,十一年四月癸巳日,十月辛巳日、戊子日,十一月甲寅日,十三年閏二月庚申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五月癸巳日,太白星與月亮同時在白天出現。

十七年九月辛卯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十八年四月癸亥日,十一周壬寅日,二十年十一月乙巳日至丁末日,二十二年七月丙午日,二十三年二月辛巳日,二十四年閏正月戊寅日,二十五年十月辛卯日,二十六年四月丙申日,二十七年四月丁巳日,十一月丙戌日至乙未日,二十八年十一月乙酉日至己丑日,二十九年六月戊申日、甲寅日,三十年六月丙子日至辛巳日,三十一年正月丙戌日至丙申日,三十二年二月辛末日至甲戌日,七月戊辰日至辛末日,三十五年五月壬午日,十月癸卯日至丙午日,三十六年十二月庚辰朔日,三十八年七月癸酉日,三十九年正月庚寅日至壬辰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四十年三月丙子日,太白星白天出現,歷時二十四日。

八月辛末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四十一年九月乙末日,四十二年四月己巳日至壬申日,四十三年五月甲寅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十月戊子日,太白星白天出現,歷時二十二日。

四十五年正月己亥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隆慶元年七月辛酉日,二年正月甲寅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三年三月甲子日,太白星白天出現,歷時二十二日。

四年十一月乙丑日至丁卯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萬曆十一年七月辛丑日,十二年七月癸巳日,十六年九月丁丑日,二十一年八月甲午日,二十四年十月丙寅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二十七年九月辛卯日,太白星經天。

三十七年三月辛丑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三十八年十月辛巳日,四十年五月壬寅日,天啟二年二月丙戌日,三年三月丁巳日,十二月乙丑日,五年四月癸末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七月癸酉日,太白星經天。

崇楨元年七月壬戌日,太白星白天出現。

三年四月己卯日,十二月丙辰日,太白星都白天出現。

《史記,天官書》記載有客星的名稱,但是沒有詳細記載它的形體狀貌。

敘述國皇、昭明等怪異星宿十分詳備,但是沒有瑞星、妖星的名稱。

既然這樣,那么所謂客星,是說的那些不常見的星宿,大概是眾多的怪異星宿的總名,而不是專門屬於某種星宿。

李淳風記錄晉、隋的天文,纔分出景星、含譽星之類作為瑞星,彗星、孛星、國皇星之類作為妖星,又把周伯星、老子星作為客星,自稱其說來自漢末劉椒的《劑州占》。

含譽星,是所謂的瑞星,而光芒卻好像彗星;國皇星,是所謂的妖星,而形狀光色又類似南極老人星。

瑞星與妖星果真有確切的界限嗎?並且周伯這同一顆星宿。

既把它歸屬到瑞星,說見到此星,國家將太平昌盛;又把它歸屬到客星,說見到此星,國家將起兵禍,有喪亂。

關於它的解說像這樣,果真可以作為法則嗎?司馬遷不再區別,確實有原因。

現在考察《實錄》,彗星、孛星等變異現象特別多,都另外記載。

老人星,長江以南經常出現,燕京卻必定沒有出現的道理,所以不記載。

其餘的全部屬於客星,把它們編排出來。

洪武三年七月,太史上奏,說文星出現。

九年六月戊子日,有異星大小如同彈丸,白色。

停留在天倉星,經過外屏、捲舌星,侵入紫微垣,掠過文昌星,指向內廚星,侵入張宿。

七月乙亥隱沒不見。

十一年九月甲戌日,有異星在五車星東北出現,發出一丈多長的光芒,掠過內階星,侵入紫微宮,掠過北極五星,侵犯束垣少宰星,侵入天市垣,侵犯天市星。

到十月己末日,隱沒入雲不再出現。

十八年九月戊寅日,有異星出現在太微垣,侵犯右執法星,出端門星。

乙酉日,侵入翼宿,彗光長一丈多。

到十月庚寅日,侵犯軍門星,彗光掠遇天廟星。

二十一年二月丙寅日,有異星出現在東壁宿,占驗說“文士效勞”。

皇帝非常高興,認為是將要策試進士的徵兆。

永樂二年十月庚辰日,輦道星東南有異星如燈盞,黃色,光芒潤澤而不動。

二十二年九月戊戌日,有異星出現在斗宿,大如碗,黃白色,光芒燭照地上,有聲音,像拋撒沙石。

宣德五年八月庚寅日,有異星在南河旁出現,如彈丸一樣大,色呈青黑,共二十六天纔役滅。

十月丙申日,蓬星在外屏南出現,向東南運行,經過天倉星、天庾星,八天后沒滅。

十二月丁亥日,有異星如同彈丸,在九脖星旁出現,呈黃白色,光芒潤澤,十五天后隱沒。

六年三月壬午日,該星又出現。

八年閏八月戊午日,有景星三顆,在西北方天門出現,青色、赤色、黃色各一顆,大如碗,明朗清爽潤澤,許久聚合呈半月形狀。

丁丑日,在東南方有黃赤色出現,像星星,又不是星星,像雲彩,又不是雲彩,大概應歸屬於邪星。

景泰三年十一月癸末日,在鬼宿積屍氣旁有異星出現,緩緩向西運行。

天順二年十一月癸卯日,有異星在星宿出現,呈白色,向西運行,至丙午日,它的形體隱微,形狀如同粉絮,在軒轅星旁邊。

庚戌日,發出五寸光芒,侵犯爐星位次的西北星,至十二月壬戌日,在束井宿隱沒。

五年六月壬辰日,天市垣宗正旁,出現粉白的異星,至乙未日,變化成白氣而消逝。

六年六月丙寅日,有異星在策星旁邊出現,呈蒼白色,侵入紫微垣,侵犯天牢星,至癸末日,停留在中台下,形體漸漸隱微。

弘治三年十二月丁巳日,有異星在天市垣出現,向東南運行。

戊辰日,在天倉星下出現,漸漸移向壁宿。

七年十二月丙寅日,有異星在天江星旁出現,緩緩運行,靠近斗宿,至八年正月庚戌日.,侵入危宿。

十二年七月戊辰日,有異星在天市垣宗星旁出現,侵入紫微垣的束藩,經過少宰星、尚書星,抵達太子後官,從西藩少輔旁出,至八月己丑日役滅。

十五年十月戊辰日,有異星從天廟旁出現,從張宿抵達翼宿,又後移至張宿,戊寅日沒滅。

正德十六年正月甲寅朔日,東南方有異星如火,變成白色,長約六七尺,橫互於東西,又變化成勾屈形狀,許久纔消散。

嘉靖八年正月立春日,長星橫豆於天,七月又像這樣。

十一年二月壬午日,有異星在東南出現,呈蒼白色,有光芒,累計十九日纔役滅。

十三年五月丁卯朔日,有異星在媵蛇出現,經過天廄星侵入閣道,二十四日纔役滅。

十五年三月戊午日,有異星在天桔星旁出現,向東運行,經過天廚星,向西侵入天漢,至四月壬辰日隱沒。

二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日,有異星在天桔出現,侵入箕宿,轉向東北運行,一個多月隱沒。

萬曆六年正月戊辰日,有大星如同太陽,從西方出現,眾星都向西環繞。

十二年六月己酉日,有異星從房宿出現。

三十二年九月乙丑日,尾宿的分野有異星如同彈丸,色呈赤黃,在西南方出現,至十月而隱沒。

十二月辛酉日,從東南方轉出,仍在尾分。

第=年二月漸漸暗下去,八月丁卯日纔沒滅。

三十七年,有大星在西南出現,光芒四射。

四十六年九月乙卯日,東南方有一道白氣,寬一尺多,長二丈多,向東運行到乾宿,向西侵入翼宿,十九天纔沒滅。

十一月丙寅日,早晨,有花白的異星在東方出現。

天啟元年四月癸酉日,赤星在東方出現。

崇禎九年冬天,天狗星在豫的分野出現。

彗星的光芒依附於太陽而產生,所以傍晚出現的必定指向東方,清晨出現的必定指向西方。

孛星也是彗星的同類,它的光芒之氣向四方散發,天文家說它預示的災禍比彗星還嚴重。

洪武元年正月庚寅日,彗星在昴宿、畢宿出現。

三月辛卯日,彗星出現在昴宿北大陵星、天船星之間,長八尺多,指向文昌星,靠近五車星,四月己酉日,在五車星北隱沒。

六年四月,彗星三次侵入紫微垣。

二十四年四月丙子日,彗星二顆,一顆侵入紫微垣閭闔門,侵犯天床星;一顆侵犯六甲,掠過五帝內座。

丞樂五年十一月丙寅日,彗星出現。

宣德六年四月戊戌日,有彗星在柬井宿光芒四射,長五尺多。

七年正月壬戌日,彗星在東方出現,長一丈多,彗尾掃掠天津,向東南運行,十月纔役滅。

這一月的戊子日,彗星又在西方出現,十七天纔役滅。

八年閏八月壬子日,彗星在天倉星旁出現,長一丈左右。

己已日,侵入貫索,掃掠七公星。

己卯,又侵入天市垣,掠過晉星,二十四天后役滅。

正統四年閏二月己丑日,彗星在張宿旁出現,大如彈丸。

丁酉日,長五丈多,向西運行,掠迥酒旗星,向北斜行,侵犯鬼宿。

六月戊寅日,彗星在畢宿旁出現,長一丈多,指向西南,總共五十五日纔沒滅。

九年七月庚午日,彗星在太微柬垣出現,長一文左右,累日漸漸增長,至閏七月己卯日,侵入角宿而役減。

十四年十二月壬子日,彗星在天市垣市樓星旁出現,經曆尾度,長二尺多,至乙亥日沒滅。

景泰元年正月壬午日,彗星在天市垣外出現,掃掠天紀星。

三年三月甲午朔日,有彗星在畢宿放射光芒。

七年四月壬戌日,彗星於東北在胃宿出現,長二尺,指向西南。

五月癸酉日,漸漸長達一丈多。

戊子日,彗星於西北在柳宿出現,長九尺多,掃掠侵犯軒轅星。

甲午日,彗星在張宿出現,長七尺多,掃掠太微垣北,向西南運行。

六月壬寅日,侵入太微垣,畏一尺多。

十二月甲寅日,彗星又在畢宿出現,長五寸,向東南運行,漸漸變長,至癸亥日役滅。

天順元年五月丙戌日,彗星在危宿出現,好像動搖的樣子,向東運行一度,光芒長五寸,指向西南。

六月癸巳朔日,在室宿出現彗星,長一丈多,從尾宿至束壁星,侵犯天大將軍、捲舌第三星、井宿水位星南第二星。

十月己亥日,彗星在角宿出現,長五寸多,指向北面,侵犯角宿北星以及平道柬星。

五年六月戊戌日,彗星出現在東方,,指向西南,侵入井度。

七月丙寅日纔汝滅。

成化元年二月,彗星出現。

三月,又出現在西北,長三丈多,經歷三月而沒滅。

四年九月己末日,有異星在星宿五度出現,向東北運行,過了五天,光芒長三丈多,尾部指向西南,變成彗星。

那以後,早晨在東方出現,黃昏在室宿出現,向南侵犯三公、北斗、瑤光、七公等星,轉入天市垣。

運行出天市垣後,漸漸變小,侵犯天屏西第一星。

十一月庚辰日纔役滅。

七年十二月甲戌日,彗星在天田星出現,指向西方,隨即向北運行,侵犯右攝提,掠過太微垣上將星及幸臣、太子、從官星,彗尾指向正西,橫掠太微垣郎位。

己卯日,光芒長大,東西直至天邊。

向北運行二十八度多,侵犯天槍星,掃掠北斗、三公、太陽,侵入紫微垣內,正午還能見到。

從帝星、北斗、魁、庶子、後官、勾陳、天樞、三師、天牢、中台、天皇大帝、上衛、閣道、文昌、土台等星,沒有不侵犯的。

乙酉日,向南運行,侵犯婁、天河、天陰、外屏、天困等星。

八年正月丙午日,運行於奎宿外屏,漸漸微弱,很久纔沒滅。

弘治三年十一月戊戌日,彗星在天津南出現,彗尾指向東北。

侵犯人星,經過杵臼。

十二月戊申朔日,侵入營室星。

庚申日,侵犯天倉。

十三年四月甲午日,彗星在壘壁陣上出現,侵入室壁之間,漸漸變長三尺多。

指向離宮,掠過造父,經過太微垣,漸漸微弱。

侵入紫微垣,靠近女史星,侵犯尚書星,六月丁酉日役滅。

璽德元年七月己丑日,有異星在紫微垣西藩外出現,大如彈丸,色彩蒼白。

遇了幾天,有微弱光芒出現在參宿、井宿之間,漸漸變長二尺,像掃帚,向西北運行至文昌星。

庚子日,彗星出現,有光芒,流向東南,長三尺。

經過三天,長五尺左右,掃掠下台上星,侵入太微垣。

十五年正月,彗星出現。

嘉靖二年六月,有彗星在天市放出光芒。

十年閏六月乙巳日,彗星在束井出現,長一尺多,掃掠軒轅第一星。

光芒漸漸變長,到翼宿,長七尺多。

向東北掃掠天樽星,侵入太微垣,掃掠郎位,行經角度,向東南掠遇亢宿北第二星,漸漸收斂,總計三十四天而沒滅。

十一年八月己卯日,彗星在東井出現,長一尺左右。

後來向東北運行,經過天津,漸漸長到一丈多。

掃掠太微垣等星及角宿、天門星,到十二月甲戌日,總計一百一十五日而沒減。

十二年六月辛巳日,彗星在五車星出現,長五尺多,掠遇大陵星及天大將軍星。

漸漸變長到一丈多,掃掠合道,侵犯媵蛇星,到八月戊戌日役滅。

十八年四月庚戌日,彗星出現,長三尺左右,光芒指向東南,掃掠軒轅北第八星,十日纔沒滅。

三十三年五月癸亥日,彗星在天權星旁出現,侵犯文昌星,運行侵入,靠近畢宿,總計二十七天而役減。

三十五年正月庚辰日,驁星在進賢星旁出現,長一尺左右,指向西南,漸漸長到三尺多。

掃掠太微垣,駐留在相星東北,侵入紫微垣,侵犯天床星,四月二日沒滅。

三十六年九月戊辰日,彗星在天市垣列肆旁出現,指向東北,至十月二十三日役滅。

隆慶三年十月辛丑朔日,彗星在天市垣出現,指向東北,至庚申日沒減。

萬曆五年十月戊子日,彗星在西南出現,呈蒼白色,長敷丈,尾氣形成白虹狀。

從尾宿、箕宿越過斗宿、牛宿,逼近女宿,整月纔汝滅。

八年八月庚申日,彗星在東南方向出現,每夜漸漸變長,任意運行在河漢共七十多天。

十年四月丙辰日,彗星在西北出現,形狀像白絹,彗尾指向五車星,經過二十多天纔役滅。

十三年九月戊子日,彗星在羽林星旁出現,長一尺左右。

每晚向東行,漸漸變小,到十月癸酉日浚滅。

十九年三月丙辰日,西北方有異星如像彗星,長一尺多。

經過胃、室、壁宿,長二尺。

閏三月丙寅朔日,侵入婁宿。

二十一年七月乙卯日,彗星在束井出現。

乙亥日,倒行侵入紫微垣,饅犯華蓋星。

二十四年七月丁丑日,彗星在西北方向出現,大如彈丸。

侵入翼宿,長一尺多,向西北運行。

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日,彗星在束井出現,指向西南,漸漸行往西北。

壬午日,從房宿經過心宿役滅。

四十六年十月乙丑日,彗星在氐宿出現,長一丈多,指向東南,漸漸指向西北。

掃掠侵犯太陽守星,侵入亢度,向西北掃掠北斗星、璇璣星、文昌星、五車星,逼近紫微垣右,到十一月甲辰日役滅。

四十七年正月末,彗星在東南出現,長數百尺,光芒向下放射,末端彎曲而尖銳,不久在東北方出現,不久又在西面出現。

崇禎十二年秋天,彗星在參分出現。

十三年十月丙戌日,彗星出現。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壬戌日至甲子日,天鼓鳴響,晝夜不停息。

二十八年三月戊午日黃昏,天空嗚響,如同風與水相搏擊,至一更纔停止。

九月戊戌日,初鼓時分,天空鳴響,如流水傾瀉,從東北向南,至二更纔停止。

宣德元年八月戊辰日黃昏,天空嗚響,像來勢猛烈的大雨,一次接著一次傳來,從東南向西南,很久纔停息。

辛未日,東南天空鳴響,聲音像敲擊萬鼓。

正統十年三月庚寅日,西北天空鳴響,像烏群集而飛。

正德元年二月壬子日晚上,東北方向天空鳴響像風與水相搏擊發出的聲音,達五七次。

隆慶二年八月甲辰日,絳州西此天空分裂,從丑時到寅時纔合攏。

萬曆十六年九月乙丑日,甘肅石灰溝天空嗚響,雲中有像狗狀的東西,到處亂叫,有聲音。

崇禎元年三月辛巳日,拂曉,天空赤色像鮮血,映射到窗牖上都變成了紅色。

十年九月,每天早晨和傍晚,天呈赤黃色。

洪武二年十二月甲子日,太陽中有黑色的斑點。

三年九月戊戌日,十月丁巳日,十一月甲辰日,四年三月戊戌日,五月壬子日至辛巳日,九月戊寅日,五年正月庚戌日,二月丁末日,五月甲子日,七月辛末日,六年十一月戊戌朔日,七年二月庚戌日至甲寅日,八年二月辛亥日,九月癸未日,十二月癸丑日,十四年二月壬午日至乙酉日,十五年閏二月丙戌日,十二月辛巳日,都出現了那樣的天象。

正統元年八月癸酉日至己卯日,月亮出入的時候都有遊動的氛氣,呈赤色,沒有光亮。

十四年八月辛末日,月亮白天出現,與太陽競爭光明。

十月壬申日,太陽上有黑氣像煙霧,不久,發射出紅光,散布的光焰像火一樣。

景泰二年四月己卯日,月光如赭色。

七年九月丙子日,太陽變成赤色。

天順二年閏二月己巳日,太陽沒有光澤,不久變成赤色,如同赭色。

三年八月丁卯日,太陽如同赭色。

六年十月丙子日,太陽赤紅如鮮血。

七年四月癸末日,又像那樣。

乙酉日,太陽變成白色。

八年二月己亥日,太陽沒有光澤。

成化五年閏二月己卯日,太陽變成白色。

十一年二月己亥日,太陽像赭色。

四月辛卯日,又像那樣。

十三年三月壬申日,太陽呈白色,沒有光澤。

十月辛卯日,十四年三月庚午日,十六年三月丙戌日,都像那樣。

十七年三月丁酉日,太陽呈赤色如同赭色。

十八年四月壬寅日,太陽呈赤色,沒有先澤。

十二月癸酉日,太陽呈赤色如同赭色。

二十年二月癸酉日,又像那樣。

弘治元年十一月己卯日,月亮生出光芒,像牙齒,長三尺多,呈蒼白色。

十八年八月癸酉日至九月甲午日,太陽沒有光澤。

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太陽慘白,變成青色,沒有光澤。

二十八年三月丙申日至庚子日,太陽呈慘白色。

三十四年十二月庚申晦日,太陽忽然暗淡下來,有數十個青色、黑色、紫色的日影如同盤子,互相挨擠,很久之後,變成千百個日影,飛揚飄蕩於滿天,向西北散去。

萬曆二十五年三月癸丑日,黑色的日影二三十個,迴旋環繞在太陽的旁邊,不久,被雲遮蔽,不再出現。

五月辛卯朔日,太陽光鏇轉飄蕩,隨即變成黑色的餅團。

三十年三月甲申日,太陽光照射地上,呈黃赤色。

三十五年十一月丙午日,太陽呈赤色,沒有光澤,照射到地上,如同鮮血。

四十二年三月庚辰日,太陽赤黃如赭色,像鮮血的現象達好幾天。

四十四年八月戊辰日,太陽中有黑色的光。

四十六年閒六月丙戌日至戊子日,黑氣從太陽中出入,互相摩擦振盪。

玉啟四年正月癸末日,太陽呈赤色,沒有光澤,宥二三個黑點在旁邊飄蕩,漸漸達到一百個左右,一共經歷四天。

二月壬子日,太陽淡黃,沒有光澤。

癸丑日,黑色的日影在太陽旁摩擦振盪。

四月癸酉日,太陽中有黑氣摩擦振盪。

十二月辛巳日,午時,既不是煙,也不是霧的氛氣,覆蓋在太陽上,摩擦振盪,像覆蓋,像吞沒,整個天空都變成了赤色。

塞禎四年正月戊戌日,太陽的顏色像鮮血,照著人和物體都呈赤色。

二月乙巳朔日,太陽赤紅像鮮血,沒有光澤。

十月丙午日,月亮白天出現。

十一年十一月癸亥日,太陽中有黑點以及黑色、青色、白色的雲氣。

太陽落山時,光芒摩擦振盪像兩個太陽。

十二年正月己未朔日,太陽呈白色,沒有光澤。

辛酉日。

太陽摩擦振盪一整天,有氛氣從太陽中出來,像鏡子裡噴發出花朵。

二月庚子,太陽的旁邊有紅色、白色的丸球,又有白色的光芒和黑色的氛氣交相掩映,太陽光摩擦振盪。

十三年九月己巳日,兩顆太陽一起出現,到辰時纔合併成一顆,落山時又分成兩顆。

十四年正月壬寅日,太陽呈青色,沒有光澤。

後三年正月癸丑日,有異星侵入月中。

三月壬寅日,日色沒有光澤的現象長逵二十天。

洪武六年三月戊辰日,太陽交相出現光暈。

十年正月己巳日,白包長虹穿日而過。

十二月甲子日,白虹又穿日而過。

十二年四月庚申日,太陽交相出現光暈。

十四年正月壬子日,太陽兩旁出現光暈,白色長虹穿日而遇。

九月甲辰日,白色長虹穿日而遇。

十五年正月丁末日、十九年三月己巳日、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午日,都如此。

二十三年正月壬辰日,太陽出現暈圈,白虹穿遇珥暈。

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日,太陽上赤色雲氣長五丈多,一會兒又產生直氣和背氣,都是青赤色。

又產生半暈,兩道白虹穿遇珥暈,不久,滿天白虹穿日而遇。

三十年二月辛亥日,白虹橫豆在天,穿日而過。

永樂十八年閏正月癸末日,太陽產生重迭的半暈,上面有青赤色的背氣,左右有珥暈,白虹貫穿而過,隨著產生黃氣、壩氣。

洪熙元年正月乙末日,太陽產生兩道珥暈,白色長虹貫穿它。

四月丁末日,又如同那樣,並且又產生交暈。

宣德元年正月庚戌日,太陽產生青赤色的埔氣,隨著又產生交暈,顏色黃赤色。

二月己卯日,太陽出現兩道珥暈,又產生交暈,左右有珥暈,上面重疊了半暈和背氣。

黃昏時,月亮產生兩道珥暈,白虹貫穿它。

二年十二月甲戌日,月亮產生交暈,左右有珥暈,白色長虹貫穿它。

三年三月庚寅日,太陽產生交暈,呈黃赤色,有兩珥暈以及背氣、戟氣各一道,都呈青赤色。

丁酉日,出現日暈,又出現交暈以及戟氣二道。

十二月己卯日,太陽產生交暈。

五年正月癸亥日,太陽產生暈圈,隨著又生交暈。

二月甲午日,太陽出現交暈,隨後又生戟氣。

四月庚辰日,太陽產生兩珥暈,白虹貫穿它。

六年二月甲寅日,太陽產生暈圈,隨著產生變暈以及重疊半暈和埔氣。

八年九月戊戌日,辰時,太陽產生暈圈、兩珥暈和背氣,申時,各種雲氣再次產生。

十年十二月辛亥日,太陽產生暈圈,白虹貫穿兩珥暈,有壩氣,隨著產生重疊半暈以及背氣。

正統元年二月己酉日,白色長虹穿月而過。

九月丁未日,又像那樣。

十二月丙戌日,月亮產生背氣,左右出現珥暈,白虹貫穿它。

三年四月庚辰日,太陽產生兩道珥暈,白虹貫穿它,隨後又生暈圈。

十二月癸酉日,月亮產生兩珥暈,白虹貫穿它,隨著產生背氣。

七年十二月辛丑日,月亮產生暈圈,白虹貫穿它。

十一年正月乙末日,太陽產生背氣,白虹滿天。

十四年八月戊申日,太陽出現暈圈,旁邊有戟氣,隨著產生左右珥暈和戴氣,東北方的虹霓如臼杵。

景泰元年二月壬午日,酉時,太陽上出現四道黑色的雲氣,大約長三丈,離地一丈左右,兩頭尖銳,穿日而過,它的形狀像魚。

十二月甲午日,太陽出現交暈,上下的背氣各一道,兩旁的戟氣各一道。

二年正月癸卯日,太陽產生左右珥暈,白虹貫穿它,隨著產生背氣。

二月丙戌日,太陽出現交暈。

三年正月丙辰日,太陽產生左右珥氣以及背氣、白虹。

五年十一月壬戌日,月亮產生暈圈、左右珥暈以及背氣,又產生白虹,穿過右珥暈。

七年六月丁丑日,太陽產生暈圈,隨著產生重疊半暈,以及左右珥暈。

天順元年二月庚戌日,辰時,太陽交相出現暈圈,左右出現珥暈,隨著產生抱氣和左右戟氣,白色長虹穿日而過。

未時,眾雲氣又產生。

辛亥日,太陽交相出現暈圈,左右出現珥暈和戟氣,白色長虹貫穿太陽而過,瀰漫滿天的現象達一整天。

二年二月乙卯日,太陽交暈,上面有背氣,白色長虹穿日而過。

七年正月戊戌日,月亮出現連環暈。

成化二年四月壬寅日,太陽交暈,右邊有珥暈。

十一年六月己酉日,太陽重暈,左右出現珥暈和背氣。

十二年正月甲子日,太陽交暈。

二十年二月己末日,太陽產生白虹,在東北橫豆天空。

二十一年十月癸巳日,巳時,太陽產生暈圈,友右出現珥暈。

未時,再次出現,又產生抱氣、背氣。

二十三年十二月癸巳日,太陽出現暈圈,左右出現珥暈,又產生背氣和半暈。

弘治二年正月甲戌日,午時,太陽出現暈圈,白色長虹瀰漫滿天。

丙戌日,太陽交暈,左右出現珥暈,白虹瀰漫滿天。

二月壬寅日,太陽產生左右珥暈和背氣,又產生交暈、半暈以及抱、格二雲氣。

十一月戊辰日,月亮產生連環暈,穿過左右珥暈。

四年二月庚戌日,午時,太陽交暈,出現左右珥暈,下面產生戟氣,白色長虹彌滿天空。

六年十一月乙巳日,月亮出現暈圈,左右出現珥暈,連環貫穿。

十八年二月己巳日,月亮出現暈圈,左右出現珥暈,白色長虹瀰漫天空。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日,太陽出現暈圈,上面有背氣,左右有珥暈,白虹瀰漫天空。

十二月辛酉,月亮出現暈圈,白虹瀰漫天空,甲子日,也如此。

嘉靖元年四月癸末日,月亮產生連環暈,二年正月己酉日,月亮出現暈圈,連環左右珥暈。

七年正月乙亥日,太陽重暈,兩旁出現珥暈和戟氣,白虹瀰漫天空。

十三年二月壬辰日,白虹橫豆天空,太陽出現暈圈,左右出現珥暈以及戟氣。

十八年十二月壬午日,立春,太陽出現暈圈,右旁出現珥暈,白虹橫旦天空。

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日,月亮出現暈圈,形成連環。

四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日,太陽出現暈圈,左右出現珥暈,上面出現抱氣,下面出現戟氣,白虹瀰漫天空。

隆慶五年三月辛巳日,太陽出現暈圈,有珥暈,白虹橫豆天空。

萬曆三十五年正月庚午日,太陽出現暈圈,黑色雲氣遮蔽天空。

四十八年二月癸丑日,太陽出現連環暈,下面有背氣,左右有戟氣,白虹瀰漫天空。

天啟元年二月甲午日,太陽交暈,左右有珥暈,白虹瀰漫天空。

三年十月辛巳日,太陽產生重迭半暈,左右出現珥暈。

塞禎八年二月丙午日,白色長虹穿日而過。

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辛巳日,壘壁陣星疏散開,又聚攏。

二十九年八月戊子日,欽天監說,井宿東北第二星,接近歲星漸漸變暗變小,急促聚合而不直列。

三十一年五月癸亥日,壘壁陣疏散的星星聚舍起來。

正統元年九月丁巳日,狼星動搖不定。

十四年十月辛亥日,又像那樣。

成化六年丁已日,熒惑星汝有光亮。

十三年九月乙丑朔日,歲星光芒閃耀,呈玉色。

正德元年八月,大角星和心宿中星動搖不定,北斗中的璇、璣、權三星不明亮。

萬曆四十四年,權星暗淡並且小,輔星沉沒。

四十六年九月,太白星光芒四射像月影。

天啟五年七月壬申日,熒惑星呈赤色,形體大,有光芒。

崇禎九年十二月,熒惑星像火炬,在太微垣的東南方。

十二年十月甲午日,鎮星昏暗而有暈圈。

十三年六月,泰階星拆裂。

九月,五車中三柱星隱沒。

十月,參足突出玉井星。

後四年二月,熒惑星光芒刺射角宿。

三月壬辰日,欽天監正戈承科上奏說,帝星下移。

隨後,軒轅星又時絕時績,沒有規則,大小失去位次。

文昌星拆裂,天津星拆裂,瑤光星拆裂,芒角呈黑青色。

靈台記錄天文的簿冊對流星的記載,沒有哪一天晚上不記。

那些小而平常的,無關吉凶,故選擇那些異常的記錄下來。

洪武三年十月庚辰日,有赤色的星體像桃子,從天桴星開始,到壘壁陣星,抵達羽林軍星,爆炸散落有聲。

五顆小星跟隨它,到土司空旁,發出光芒,燭照天空,忽然大如碗,拖著赤色的尾巴到達天倉星而隱沒,一會見東南方向有響聲。

二十一年八月乙巳日,赤色星體如酒杯,從北斗杓向東南飛行三丈多,分裂成二顆,又行五丈多,分裂成三顆,經過昴宿,又合成二顆,經過天糜星,合成一顆,在天苑星隱沒。

丞樂元年閏十一月丁卯日,有星體呈青蒼色,大如量斗,光燭照至地,出現在中天雲中。

向西南運行,發出隆隆的聲音,沒入雲中。

二年五月丙午日,有赤色星體,大如量斗,光燭照至地,出現在中天,向西北運行,沒入雲中。

十六年,有星體大如量斗,呈青赤色。

光燭照至地,從柳宿向東運行接近濁。

二十二年五月己亥日,有星體如小杯,呈青白色,光照至地,出現在東南雲中。

向西北運行,役入雲中,有聲音如放大炮。

七月庚寅日,有星體如碗,呈赤色,有光芒,從奎宿進入參宿,爆炸散落,眾星搖動。

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日,有星體大如碗,光呈赤色,從捲舌出現,向東運行遇束井宿,墜落至地,有聲音如打雷。

正統元年八月乙酉日,黃昏時到天亮,大小流星有一百多顆。

四年八月癸卯日,大小流星有數百顆。

十四年十月癸丑日,有星體大如杯子,赤色的光照到地上,從三師星西北抵達少弼,尾部的星跡變化成蒼白的雲氣,長五尺多,曲曲折折向西運行。

十二月戊申日,有星體大如杯子,呈青白色,有聲音,光照至地。

從太乙星旁向東南運行一丈多,發出光芒大如量斗,到天市西垣隱沒,四顆小星跟隨。

景泰二年六月丙申日,大小流星有八十多顆。

八月壬午日,有赤色星體二顆:一顆大如桃子,一顆大如量斗,光照至地。

一顆出自紫微西藩向北運行,至陰德,有三顆小星跟隨;一顆出白天津星,向東南運行,至河南,十多顆小星跟髓。

尾部的軌跡爆炸散開,聲響如打雷。

天順三年四月癸丑日,有星體大如碗,赤色的光照到地上,從左旗星向東南運行,抵達女宿,尾部軌跡爆炸散開。

八年二月壬子日,有星體大如碗,光照至地,從天市垣到天津星,尾部軌跡變化成蒼白的雲氣,像蛇的形狀,長一丈多,很久纔散去。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乙丑日,延綏波羅堡有星二顆,形體如輾軸,一顆在樊家溝墜落,一顆在本堡墜落,紅光照耀天空。

二十年五月丙申日,有大星在番禺縣東南墜落,聲音如同雷響,分散成十多個小星體。

隨後天地都晦暗下來,很久纔恢復。

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日,申時,有火光從中天稍西下墜,變化成白氯,又曲折向上升騰,有響聲。

過了一個時辰,西方有赤色星體大如碗,從中天向西運行近濁,尾部軌跡變化成白氣,曲曲折折如蛇爬行很久,正西方有轟轟聲,如雷一樣震響。

弘治元年八月戊申日,巳時,南方有流星大如小杯,從南方運行一丈多,大如碗,向西南行至近濁,尾部變化成白雲,曲折如蛇行而飄散。

四年十月丁巳日,有星呈赤色,光芒如閃電,從西南往東北運行,聲音如擎鼓,墜落在光山縣,變成石頭,形狀如斗。

光州商城也出現大星體在空中飛遇,如同光山縣所見情形。

十一月甲戌日,星體在真定西北墜落,紅光照耀天空。

西南天空嗚聲如鼓,又好像是賓士的車子。

七年五月,宣府、山西、河南有星體在白天墜落。

八年四月辛末日,有星體像車輪,流動至西北方,在鉛山縣墜落,它的聲響如打雷。

九年閏三月戊午日,平涼東南有流星如月亮,紅光照耀至地,到西北而停止,不久,天鼓鳴響。

十年正月壬子日,有星體大如量斗,呈黃白色,光長三十多丈,一顆小星星跟隨著它,在寧夏西北角墜落。

天空嗚響如打雷的情況有好幾聲。

九月乙巳日,有星體大如量斗,光亮超過月亮,從西北流動,在永平墜落,有聲響。

十一年正月癸亥日,有流星在肅州墜落,體大如房,響聲如雷,很久纔消失。

十月壬申日,早晨,東方有赤色星體,大如碗,運行一丈多,光照至地,向東南運行,有小星敷十顆跟隨它。

十四年閏七月辛巳日,山東有星體大如車輪,赤光照耀天空,從東南往西北運行,在壽光墜落。

天鼓q島響。

十六年正月己酉日,南京有星體在白天墜流。

正德元年十二月庚午日,有星大如碗,在寧夏中衛墜落,空中有紅光面積大二畝。

二年八月己亥日,寧夏有大星體,從正南流向西南而墜落,後面有赤色的光一道,寬三尺,長五丈。

五年四月丁亥日,雷州有大星體如月,從東南流向西北,分成三顆,尾部如彗星,隨之而役,聲如雷響。

六年八月癸卯,有流星像箕,尾部長四五丈。

紅光照耀天空。

從西北轉向東南,三顆頭一條尾,在四川崇慶衛墜落,變化成白色,又產生綠色光焰,高二丈多,聲音如同打雷一樣震響。

十五年正月丁未日,酉時,有星體墜落在山西龍舟谷巡檢司的廳堂上。

四月丙戌日,陝西鞏昌府有星體如太陽,呈赤色,從東方流動到西南而墜落。

天鼓鳴響。

嘉靖十二年九月丙子日,流星如小杯,光照地上,從中台東北運行近濁,尾部軌跡變化成白氣。

四更至五更,四面八方大大小小的流星,縱橫交錯運行,不計其敷,到天亮纔停息。

十四年九月戊子日,開封在白天天鼓嗚響,有星體大如碗,向東南流動;眾多的小星體像珠子,跟隨著它。

十九年五月辛丑日,星體在棗強墜落,變成四塊石頭。

萬曆三年五月癸亥日,白天,景州天鼓鳴響。

墜落兩顆星,變化成黑色的石頭。

四年十一月甲午日,有四顆星墜落在費縣,火光照到地上。

天亮時,在城西北落下赤色的星點,顏色像硃砂,長二里,寬一二尺。

這一個月,臨漳有星體長一尺左右,白天向北飛流。

十三年七月辛巳日,有星像碗,在沈丘蓮花集墜落。

天鼓嗚響。

十五年六月丙寅日,平陽在白天墜落星體。

丁卯日辰時,有星體如量斗,在乎陰墜落,震動的響聲如打雷。

十七年正月庚申日,有星體在西寧衛墜落,大如月亮。

天鼓嗚響。

二十年二月丙辰日,有三顆星墜落在閩縣東南。

二十二年正月戊戌日,保定青山口有大流星,餘光像彗星,長二十多丈。

二十七年三月庚子日,蓋州衛天鼓鳴響,一連墜落三顆大星體。

三十年九月己未朔日,有大星體在東南出現,色赤如血,大如碗,忽然變化成五顆,中間那顆星更明亮,很久之後會合成一顆,大如簏。

辛巳,有大小星體數百顆交錯運行。

十月壬辰日,五更時分,流星從中天出現,光分散成七道,有聲如打雷。

三十三年九月戊子日,有星大如碗,墜落在南京龍江後營,光亮像火,到達地上如螢火遊走,一會兒,役滅。

第二天,又有星像月殼,從西北流動到閱兵台,分成三顆,墜落在地發出聲響。

十一月,有星體墜落在南京教場,入地沒有痕跡。

三十五年十一月癸巳日,有流星在涇陽、淳化等縣墜落,大如車輪.,呈赤色,尾長一丈多,聲響如轟隆隆的雷聲。

三十八年二月癸酉日,有流星大如量斗,墜落在陽曲西北,散碎的星體不斷。

天鼓一齊鳴響。

四十一年正月庚子日,真定天鼓鳴響。

流星白天墜落,有光亮。

四十三年三月戊申日,白天,流星墜落在清豐束流邨,聲音如打雷。

四十六年十月,辛酉日,有星如量斗,在南京安德門外墜落,聲音如霹靂,變化成石頭,重二十一斤。

天啟三年九月甲寅日,固原州流星像雨一樣墜落下來。

崇禎十五年夏天,流星墜落密集如織布。

後二年三月己丑朔日,有流星在御河墜落。

洪武四年四月辛丑日,五彩祥雲出現。

戊申日、乙酉日,十一月壬戌日,五年正月庚午日、丙子日,六月辛巳日,七月己酉日、壬子日,八月己亥日,六年六月丁丑日,七月癸卯日,七年四月丙午日,五月丙戌日、癸巳日、甲午日,六月乙未日、乙卯日,七月己卯日,八月辛酉日,八年正月壬申日,四月丁末日,五月庚午日、癸末日,六月壬辰日、己亥日,十月庚戌日,九年八月癸巳日,十四年九月甲申日,十五年正月甲申日,五月庚申日,九月乙卯日、丙寅日,十一月辛酉日,十八年四月癸巳日、乙末日,五月辛末日、甲申日,六月癸丑日,十九年九月壬午日,二十年十一月丁亥日,五月乙酉日,二十七年六月乙卯日,都像那樣,出現五彩祥雲。

永樂元年六月甲寅日,日下五彩祥雲出現。

八月壬申日,日旁暈圈隨著五彩祥雲出現。

八年二月庚戌日,皇上住永安甸,日下五彩祥雲出現。

十一年六月戊申朔日,武當山頂五彩祥雲出現。

十七年九月丙辰日、十二月癸末日,吉慶雲彩出現。

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日,月下五彩祥雲出現。

洪照元年二月癸酉日、庚辰日,三月乙未日,都有五彩祥雲出現。

宣德元年八月庚辰日,白雲在東南升起,形狀像群羊受驚奔跑。

十一月丙辰日,北方有蒼白的雲層,呈東西向布滿整個天空。

二年十一月乙未日,日下五彩祥雲出現。

四年六月戊子日,晚上,五彩祥雲出現。

六年二月壬子日,黃昏,西方有蒼白雲層,呈南北向布滿整個天空。

十年三月丁亥日,月亮生出五彩祥雲。

正統二年七月庚子日,月亮生出五彩祥雲。

十月己丑日,太陽生出五彩祥雲。

十二月癸亥日,又像那樣。

三年七月己亥日,晚上,天空之中有蒼白雲層,呈南北向布滿整個天空,貫穿南北斗宿。

八年十一月戊辰日,夜晚,東南方有蒼白雲層,呈東西向橫豆天空。

九年十一月甲午日,月亮生出五彩祥雲。

十年九月丁酉日,太陽生出五彩祥雲。

十一月甲午日,月亮生出五彩祥雲。

十四年十月庚申日,白天產生蒼白的雲層,又變化成三片,東西南北布滿整個天空。

景泰元年六月乙酉日,赤色的雲層四道,兩頭尖銳,像耕瓏的形狀,緩緩地向東北運行而消散。

八月甲戌日,天空黑色的雲層像大山,變化成龍虎麋鹿的形狀。

九月丙寅日,有蒼白的雲氣,南北向橫互天空。

二年六月戊寅日,日上出現五彩祥雲。

九月辛酉曰,夜晚有蒼白的雲層三道,呈東西向,布滿整個天空。

三年正月癸亥日,東南有黑雲,像人戴著笠拱著手。

四年十一月丁卯日,月亮生出五彩祥雲。

天順二年十月壬申日,四年十月戊午日,也像那樣。

成化二年三月辛未日,白雲在南方升起,東西向布滿整個天空。

十一年正月丙寅日,月亮生出五彩祥雲。

十八年十月庚午日,五彩祥雲在泰陵出現。

二十一年閏四月壬辰日,開、濮二州,清豐、金鄉,在未時、申時黑雲從西北產生,變化成五彩,一會兒,晦暗如同夜晚。

弘治二年正月辛巳日,太陽產生五彩祥雲。

十四年三月己酉朔日,嘉靖十七年九月戊子日,都如那樣。

十八年二月庚子朔日,正午時分,日下有五彩祥雲出現,長徑二寸多,形狀像龍鳳。

萬曆五年六月庚辰日,祥雲環繞月亮。

天啟四年六月癸巳日,午時,南方五彩祥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