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九十六

作者:宋濂、王禕等

◎外夷二

○安南

安南國,古交趾也。秦並天下,置桂林、南海、象郡。秦亡,南海尉趙佗擊並之。漢置九郡,交趾居其一。後女子征側叛,遣馬援平之,立銅柱為漢界。唐始分嶺南為東、西二道,置節度,立五筦,安南隸焉。宋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其子璉亦為王,傳三世為李公蘊所奪,即封公蘊為王。李氏傳八世至昊旵,陳日煚為昊旵婿,遂有其國。

元憲宗三年癸丑,兀良合台從世祖平大理。世祖還,留兀良合台攻諸夷之未附者。七年丁巳十一月,兀良合台兵次交趾北,先遣使二人往諭之,不返,乃遣徹徹都等各將千人,分道進兵,抵安南京北洮江上,復遣其子阿術往為之援,並覘其虛實。交人亦盛陳兵衛。阿術遣軍還報,兀良合台倍道兼進,令徹徹都為先鋒,阿術居後為殿。十二月,兩軍合,交人震駭。阿術乘之,敗交人水軍,虜戰艦以還。兀良合台亦破其陸路兵,又與阿術合擊,大敗之,遂入其國。日煚竄海島。得前所遣使於獄中,以破竹束體入膚,比釋縛,一使死,因屠其城。國兵留九日,以氣候鬱熱,乃班師。復遣二使招日煚來歸。日煚還,見國都皆已殘毀,大發憤,縛二使遣還。

八年戊午二月,日煚傳國於長子光昺,改元紹隆。夏,光昺遣其婿與其國人以方物來見,兀良合台送詣行在所,別遣訥剌丁往諭之曰;“昔吾遣使通好,爾等執而不返,我是以有去年之師。以爾國主播在草野,復令二使招安還國,爾又縛還吾使。今特遣使開諭,如爾等矢心內附,則國主親來,若猶不悛,明以報我。”光昺曰:“小國誠心事上,則大國何以待之?”訥剌丁還報。時諸王不花鎮雲南,兀良合台言於王,復遣訥剌丁往諭,使遣使偕來。光昺遂納款,且曰:“俟降德音,即遣子弟為質。”王命訥剌丁乘傳入奏。

世祖中統元年十二月,以孟甲為禮部郎中,充南諭使,李文俊為禮部員外郎,充副使,持詔往諭之。其略曰:“祖宗以武功創業,文化未修。朕纘承丕緒,鼎新革故,務一萬方。適大理國守臣安撫聶只陌丁馳驛表聞,爾邦有向風慕義之誠。念卿昔在先朝,已嘗臣服,遠貢方物,故頒詔旨,諭爾國官僚士庶:凡衣冠典禮風俗,一依本國舊制。已戒邊將不得擅興兵甲,侵爾疆埸,亂爾人民。卿國官僚士庶,各宜安治如故。”復諭甲等,如交趾遣子弟入覲,當善視之,毋致寒暑失節,重勞苦之也。二年,孟甲等還,光昺遣其族人通侍大夫陳奉公、員外郎諸衛寄班阮琛、員外郎阮演詣闕獻書,乞三年一貢。帝從其請,遂封光昺為安南國王。

三年九月,以西錦三、金熟錦六賜之,復降詔曰:“卿既委質為臣,其自中統四年為始,每三年一貢,可選儒士、醫人及通陰陽卜筮、諸色人匠各三人,及蘇合油、光香、金、銀、硃砂、沉香、檀香、犀角、玳瑁、珍珠、象牙、綿、白磁盞等物同至。”仍以訥剌丁充達魯花赤,佩虎符,往來安南國中。四年十一月,訥剌丁還,光昺遣楊安養充員外郎及內令武復桓、書舍阮求、中翼郎范舉等奉表入謝,帝賜來使玉帶、繒帛、藥餌、鞍轡有差。至元二年七月,使還,復優詔答之,仍賜歷及頒改元詔書。三年十二月,光昺遣楊安養上表三通,其一進獻方物,其二免所索秀才工匠人,其三願請訥剌丁長為本國達魯花赤。四年九月,使還,答詔許之,仍賜光昺玉帶、金繒、藥餌、鞍轡等物。未幾,復下詔諭以六事:一,君長親朝;二,子弟入質;三,編民數;四,出軍役;五,輸納稅賦;六,仍置達魯花赤統治之。十一月,又詔諭光昺,以其國有回鶻商賈,欲訪以西域事,令發遣以來。是月,詔封皇子為雲南王,往鎮大理、鄯闡、交趾諸國。五年九月,以忽籠海牙代訥剌丁為達魯花赤,張庭珍副之,復下詔征商賈回鶻人。六年十一月,光昺上書陳情,言:“商旅回鶻,一名伊溫,死已日久,一名婆婆,尋亦病死。又據忽籠海牙謂陛下須索巨象數頭。此獸軀體甚大,步行甚遲,不如上國之馬,伏候敕旨,於後貢之年當進獻也。”又具表納貢,別奉表謝賜西錦、幣帛、藥物。七年十一月,中書省移牒光昺,言其受詔不拜,待使介不以王人之禮,遂引《春秋》之義以責之,且令以所索之象與歲貢偕來,又前所貢藥物品味未佳,所征回鶻輩,託辭欺誑,自今已往,其審察之。八年十二月,光昺復書言:“本國欽奉天朝,已封王爵,豈非王人乎?天朝奉使復稱:王人與之均禮,恐辱朝廷。況本國前奉詔旨,令依舊俗,凡受詔令,奉安於正殿而退避別室,此本國舊典禮也。來諭索象,前恐忤旨,故依違未敢直對,實緣象奴不忍去家,難於差發。又諭索儒、醫、工匠,而陪臣黎仲佗等陛見之日,咫尺威光,不聞詔諭,況中統四年已蒙原宥,今復諭及,豈勝驚愕,惟閣下其念之。”

九年,以葉式捏為安南達魯花赤,李元副之。十年正月,葉式捏卒,命李元代式捏,卒以合撒兒海牙副之。中書省復牒光昺言:

比歲奉使還者言,王每受天子詔令,但拱立不拜,與使者相見或燕席,位加於使者之上。今覽來書,自謂既受王爵豈非王人乎?考之《春秋》敘王人於諸侯之上,《釋例》云:王人蓋下士也。夫五等邦君,外臣之貴者也。下士,內臣之微者也。以微者而加貴者之上,蓋以王命為重也。後世列王為爵,諸侯之尤貴者,顧豈有以王爵為人者乎?王寧不知而為是言耶,抑辭令之臣誤為此言耶?至於天子之詔,人臣當拜受,此古今之通義,不容有異者也。乃雲前奉詔旨,並依舊俗,本國遵奉而行,凡受詔令,奉安於正殿而退避別室,此舊典禮也。讀之至此,實頓驚訝。王之為此言,其能自安於心乎?前詔旨所言,蓋謂天壤之間不啻萬國,國各有俗,驟使變革,有所不便,故聽用本俗,豈以不拜天子之詔而為禮俗也哉?且王之教令行於國中,臣子有受而下拜者,則王以為何如?君子貴於改過,緬想高明,其亮察之。

十一年,光昺遣童子冶、黎文隱來貢。十二年正月,光昺上表請罷本國達魯花赤,其文曰:

微臣僻在海隅,得沾聖化與函生,歡忭鼓舞。乞念臣自降附上國,十有餘年,雖奉三年一貢,然迭遣使臣,疲於往來,未嘗一日休息。至天朝所遣達魯花赤,辱臨臣境,安能空回,況其行人,動有所恃,凌轢小國。雖天子與日月並明,安能照及覆盆。且達魯花赤可施於邊蠻小丑,豈有臣既席王封為一方藩屏,而反立達魯花赤以監臨之,寧不見笑於諸侯之國乎?與其畏監臨而修貢,孰若中心悅服而修貢哉。臣恭遇天朝建儲、冊後,大恩{雨滂}霈,施及四海,輒敢哀鳴,伏望聖慈特賜矜恤。今後二次發遣綱貢,一詣鄯闡奉納,一詣中原拜獻。凡天朝所遣官,乞易為引進使,庶免達魯花赤之弊,不但微臣之幸,實一國蒼生之幸也。

二月,復降詔,以所貢之物無補於用,諭以六事,且遣合撒兒海牙充達魯花赤,仍令子弟入侍。十三年二月,光昺遣黎克復、文粹入貢,以所奏就鄯闡輸納貢物,事屬不敬,上表謝罪,並乞免六事。

十四年,光昺卒,國人立其世子日烜,遣中侍大夫周仲彥、中亮大夫吳德邵來朝。十五年八月,遣禮部尚書柴椿、會同館使哈剌脫因、工部郎中李克忠、工部員外郎董端,同黎克復等持詔往諭日烜入朝受命。初,使傳之通也,止由鄯闡、黎化往來,帝命柴椿自江陵直抵邕州,以達交趾。閏十一月,柴椿等至邕州永平寨,日烜遣人進書,謂:“今聞國公辱臨敝境,邊民無不駭愕,不知何國人使而至於斯,乞回軍舊路以進。”椿回牒云:“禮部尚書等官奉上命與本國黎克復等由江陵抵邕州入安南,所有導護軍兵,合乘驛馬,宜來界首遠迓。”日烜差御史中贊兼知審刑院事杜國計先至,其太尉率百官自富良江岸奉迎入館。十二月二日,日烜就館見使者。四日,日烜拜讀詔書。椿等傳旨曰:“汝國內附二十餘年,向者六事猶未見從。汝若弗朝,則修爾城,整爾軍,以待我師。”又云:“汝父受命為王,汝不請命而自立,今復不朝,異日朝廷加罪,將何以逃其責?請熟慮之。”日烜仍舊例設宴於廊下,椿等弗就宴。既歸館,日烜遣范明字致書謝罪,改宴於集賢殿。日烜言:“先君棄世,予初嗣位。天使之來,開諭詔書,使予喜懼交戰於胸中。竊聞宋主幼小,天子憐之,尚封公爵,於小國亦必加憐。昔諭六事,已蒙赦免。若親朝之禮,予生長深宮,不習乘騎,不諳風土,恐死於道路。子弟太尉以下亦皆然。天使回,謹上表達誠,兼獻異物。”椿曰:“宋主年未十歲,亦生長深宮,如何亦至京師?但詔旨之外,不敢聞命。且我四人實來召汝,非取物也。”椿等還,日烜遣范明字、鄭國瓚、中贊杜國計奉表陳情,言:“孤臣廩氣軟弱,恐道路艱難,徒暴白骨,致陛下哀傷而無益天朝之萬一。伏望陛下憐小國之遼遠,令臣得與鰥寡孤獨保其性命,以終事陛下。此孤臣之至幸,小國生靈之大福也。”兼貢方物及二馴象。

十六年三月,椿等先達京師,留鄭國瓚待於邕州。樞密院奏:“以日烜不朝,但遣使臣報命,飾辭託故,延引歲時,巧佞雖多,終違詔旨,可進兵境上,遣官問罪。”帝不從,命來使入覲。十一月,留其使鄭國瓚於會同館。復遣柴椿等四人與杜國計持詔再諭日烜來朝,“若果不能自覲,則積金以代其身,兩珠以代其目,副以賢士、方技、子女、工匠各二,以代其土民。不然,修爾城池,以待其審處焉。”十八年十月,立安南宣慰司,以卜顏鐵木兒為參知政事、行宣慰使都元帥,別設僚佐有差。是月,詔以光昺既歿,其子日烜不請命而自立,遣使往召,又以疾為辭,止令其叔遺愛入覲,故立遺愛代為安南國王。

二十年七月,日烜致書於平章阿里海牙,請還所留來使,帝即遣還國。是時,阿里海牙為荊湖占城行省平章政事,帝欲交趾助兵糧以討占城,令以己意諭之。行省遣鄂州達魯花赤趙翥以書諭日烜。十月,朝廷復遣陶秉直持璽書往諭之。十一月,趙翥抵安南。日烜尋遣中亮大夫丁克紹、中大夫阮道學等持方物從翥入覲,又遣中奉大夫范至清、朝請郎杜抱直等赴省計事,且致書於平章,言:

添軍一件:占城服事小國日久,老父惟務以德懷之,迨於孤子之身,亦繼承父志。自老父歸順天朝,三十年於茲,於戈示不復用,軍卒毀為民丁,一資天朝貢獻,一示心無二圖,幸閣下矜察。助糧一件:小國地勢瀕海,五穀所產不多,一自大軍去後,百姓流亡,加以水旱,朝飽暮飢,食不暇給;然閣下之命,所不敢違,擬於欽州界上永安州地所,俟候輸納。續諭孤子親身赴闕,面奉聖訓。老父在時,天朝矜憫,置之度外;今老父亡歿,孤子居憂,感病至今,尚未復常,況孤子生長遐陬,不耐寒暑,不習水土,艱難道途,徒暴白骨。以小國陪臣往來,尚為閣氣所侵,或十之五六,或死者過半,閣下亦已素知。惟望曲為愛護,敷奏天朝,庶知孤子宗族官吏一一畏死貪生之意。豈但孤子受賜,抑一國生靈賴以安全,共祝閣下享此長久自天之大福也。

二十一年三月,陶秉直使還,日烜復上表陳情,又致書於荊湖占城行省,大意與前書略同。又以瓊州安撫使陳仲達聽鄭天祐言“交趾通謀占城,遣兵二萬及船五百以為應援”,又致書行省,其略曰:“占城乃小國內屬,大軍致討,所當哀吁,然未嘗敢出一言,蓋天時人事小國亦知之矣。今占城遂為叛逆,執迷不復,是所謂不能知天知人者也。知天知人,而反與不能知天知人者同謀,雖三尺兒童亦知其弗與,況小國乎?幸貴省裁之。”八月,日烜弟昭德王陳璨致書於荊湖占城行省,自願納款歸降。十一月,行省右丞唆都言:“交趾與占臘、占城、雲南、暹、緬諸國接壤,可即其地立省;及于越里、潮州、毗蘭三道屯軍鎮戍,因其糧餉以給士卒,庶免海道轉輸之勞。”

二十二年月三月,荊湖占城行省言:“鎮南王昨奉旨統軍征占城,遣左丞唐兀馳驛赴占城,約右丞唆都將兵會合。又遣理問官曲烈、宣使塔海撒里同安南國使阮道學等,持行省公文,責日烜運糧送至古城助軍;鎮南王路經近境,令其就見。”比官軍至衡山縣,聞日烜從兄興道王陳峻提兵界上。既而曲烈及塔海撒里引安南中亮大夫陳德鈞、朝散郎陳嗣宗以日烜書至,言其國至占城水陸非便,願隨力奉獻軍糧。及官軍至永州,日烜移牒邕州,言:“貢期擬取十月,請前途預備丁力,若鎮南王下車之日,希文垂報。”行省命萬戶趙修己以己意復書,復移公文,令開路備糧、親迎鎮南王。及官軍至邕州,安南殿前范海崖領兵屯可蘭韋大助等處。至思明州,鎮南王復令移文與之。至祿州,復聞日烜調兵拒守丘溫、丘急嶺隘路,行省遂分軍兩道以進。日烜復遣其善忠大夫阮德輿、朝請郎阮文翰奉書與鎮南王,言:“不能親見末光,然中心欣幸。以往者欽蒙聖詔雲別敕我軍不入爾境;今見邕州營站橋樑,往往相接,實深驚懼,幸昭仞忠誠,少加矜恤。”又以書抵平章政事,乞保護本國生靈,庶免逃竄之患。鎮南王命行省遣總把阿里持書與德輿同往諭日烜以興兵之故實為占城,非為安南也。至急保縣地,安南管軍官阮盝屯兵七源州,又村李縣短萬劫等處,俱有興道王兵,阿里不能進。行省再命倪閏往覘虛實,斟酌調軍,然不得殺掠其民。未幾,撒答兒、李邦憲、孫祐等言:至可離隘,遇交兵拒敵,祐與之戰,擒其管軍奉御杜尾、杜祐,始知興道王果領兵迎敵。官軍過可離隘,至洞板隘,又遇其兵,與戰敗之,其首將秦岑中傷死。聞興道王在內傍隘,又進兵至變住村,諭其收兵開路,迎拜鎮南王,不從。至內傍隘,奉令旨令人招之,又不從。官軍遂分六道進攻,執其將大僚班段台。興道王逃去。追至萬劫,攻諸隘,皆破之。興道王尚有兵船千餘艘,距萬劫十里。遂遣兵士於沿江求船,及聚板木釘灰,置場創造,選各翼水軍,令烏馬兒拔都部領,數與戰,皆敗之。得其江岸遺棄文字二紙,乃日烜與鎮南王及行省平章書,復稱:“前詔別敕我軍不入爾境,今以占城既臣復叛之故,因發大軍,經由本國,殘害百姓,是太子所行違誤,非本國違誤也。伏望勿外前詔,勒回大軍,本國當具貢物馳獻,復有異於前者。”行省復以書抵之,以為:“朝廷調兵討占城,屢移文與世子俾開路備糧,不意故違朝命,俾興道王輩提兵迎敵,射傷我軍,與安南生靈為禍者,爾國所行也。今大軍經爾國討占城,乃上命。世子可詳思爾國歸附已久,宜體皇帝涵洪慈憫之德,即令退兵開道,安諭百姓,各務生理。我軍所過,秋毫無擾,世子宜出迎鎮南王,共議軍事。不然,大軍止於安南開府。”因令其使阮文翰達之。及官軍獲生口,乃稱日烜調其聖翊等軍,船千餘艘,助興道王拒戰。鎮南王遂與行省官親臨東岸,遣兵攻之,殺傷甚眾,奪船二十餘艘。興道王敗走,官軍縛筏為橋,渡富良江北岸。日烜沿江布兵船,立木柵,見官軍至岸,即發炮大呼求戰。至晚,又遣其阮奉御奉鎮南王及行省官書,請小卻大軍。行省復移文責之,遂復進兵。日烜乃棄城遁去,仍令阮效銳奉書謝罪,並獻方物,且請班師。行省復移文招諭,遂調兵渡江,壁於安南城下。

明日,鎮南王入其國,宮室盡空,惟留屢降詔敕及中書牒文,盡行毀抹。外有文字,皆其南北邊將報官軍訊息及拒敵事情。日烜僣稱大越國主憲天體道大明光孝皇帝陳威晃,禪位於皇太子,立太子妃為皇后,上顯慈順天皇太后表章,於上行使“昊天成命之寶”。日烜即居太上皇之位,見立安南國王系日烜之子,行紹寶年號。所居宮室五門,額書大興之門,左、右掖門;正殿九間書天安御殿;正南門書朝天閣。又諸處張榜云:“凡國內郡縣,假有外寇至,當死戰。或力不敵,許于山澤逃竄,不得迎降。”其險隘拒守處,俱有庫屋以貯兵甲。其棄船登岸之軍猶眾,日烜引宗族官吏於天長、長安屯聚,興道王、范殿前領兵船復聚萬劫江口,阮盝駐西路永平。

行省整軍以備追襲,而唐兀與唆都等兵至自占城,與大軍會合。自入其境,大小七戰,取地二千餘里、王宮四所。初,敗其昭明王兵,擊其昭孝王、大僚護皆死,昭明王遠遁不敢復出。又於安演州、清化、長安獲亡宋陳尚書婿、交趾梁奉御及趙孟信、葉郎將等四百餘人。萬戶李邦憲、劉世英領軍開道自永平入安南,每三十里立一寨,六十里置一驛,每一寨一驛屯軍三百鎮守巡邏。復令世英立堡,專提督寨驛公事。右丞寬徹引萬戶忙古、孛羅哈答兒由陸路,李左丞引烏馬兒拔都都由水路,敗日烜兵船,禽其建德侯陳仲。日烜逃去,追至膠海口,不知所往。其宗族文義侯、父武道侯及子明智侯、婿彰懷侯並彰憲侯、亡宋官曾參政、蘇少保子蘇寶章、陳尚書子陳丁孫,相繼率眾來降。唐兀、劉珪皆言占城無糧,軍難久駐。鎮南王令唆都引元軍於長安等處就糧。日烜至安邦海口,棄其舟楫甲仗,走匿山林。官軍獲船一萬艘,擇善者乘之,余皆焚棄,復於陸路追三晝夜。獲生口,稱上皇、世子止有船四艘,興道王及其子三艘,太師八十艘,走清化府。唆都亦報:日烜、太師走清化。烏馬兄拔都以軍一千三百人、戰船六十艘,助唆都襲擊其太師等兵。復令唐兀沿海追日烜,亦不知所往。日烜弟昭國王陳益稷率其本宗與其妻子官吏來降。乃遣明里、昔班等送彰憲侯、文義侯及其弟明誠侯、昭國王子義國侯入朝。文義侯得北上,彰憲侯、義國侯皆為興道王所殺,彰憲侯死,義國侯脫身還軍中。

官軍聚諸將議:“交人拒敵官軍,雖數敗散,然增兵轉多;官軍睏乏,死傷亦眾,蒙古軍馬亦不能施其技。”遂棄其京城,渡江北岸,決議退兵屯思明州。鎮南王然之,乃領軍還。是日,劉世英與興道王、興寧王兵二萬餘人力戰。又官軍至如月江,日烜遣懷文侯來戰,行至冊江,系浮橋渡江,左丞唐兀等軍未及渡而林內伏發,官軍多溺死,力戰始得出境。唐兀等馳驛上奏。七月,樞密院請調兵以今年十月會潭州,聽鎮南王及阿里海牙擇帥總之。

二十三年正月,詔省臣共議,遂大舉南伐。二月,詔諭安南官吏百姓,數日烜罪惡,言其戕害叔父陳遺愛及弗納達魯花赤不顏鐵木兒等事。以陳益稷等自拔來歸,封益稷為安南國王,賜符印,秀嵈為輔義公,以奉陳祀。申命鎮南王脫歡、左丞相阿里海牙平定其國,以兵納益稷。五月,發忙古台麾下士卒合鄂州行省軍同征之。官兵入其境,日烜復棄城遁。

六月,湖南宣慰司上言:“連歲征日本及用兵占城,百姓罷於轉輸,賦役煩重,士卒觸癉癘多死傷者,群生悉嘆,四民廢業,貧者棄子以偷生,富者鬻產而應役,倒懸之苦,日甚一日。今復有事交趾,動百萬之眾,虛千金之費,非所以恤士民也。且舉動之間,利害非一,又兼交趾已嘗遣使納表稱藩,若從其請,以蘇民力,計之上也。無已,則宜寬百姓之賦,積糧餉,繕甲兵,俟來歲天時稍利,然後大舉,亦未為晚。”湖廣行省臣線哥是其議,遣使入奏,且言:“本省鎮戍凡七十餘所,連歲征戰,士卒精銳者罷於外,所存者皆老弱,每一城邑,多不過二百人。竊恐奸人得以窺伺虛實。往年平章阿里海牙出征,輸糧三萬石,民且告病,今復倍其數。官無儲畜,和糴於民間,百姓將不勝其困。宜如宣慰司所言,乞緩師南伐。”樞密院以聞,帝即日下詔止軍,縱士卒還各營。益稷從師還鄂。

二十四年正月,發新附軍千人從阿八赤討安南。又詔發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古、漢、券軍七萬人,船五百艘,雲南兵六千人,海外四州黎兵萬五千,海道運糧萬戶張文虎、費拱辰、陶大明運糧十七萬石,分道以進。置征交趾行尚書省,奧魯赤平章政事,烏馬兒、樊楫參知政事總之,並受鎮南王節制。五月,命右丞程鵬飛還荊湖行省治兵。六月,樞密院復奏,令烏馬兒與樊參政率軍士水陸並進。九月,以瓊州路安撫使陳仲達、南寧軍民總管謝有奎、延欄軍民總管符庇成出兵船助征交趾,並令從征。日烜遣其中大夫阮文通等入貢。十一月,鎮南王次思明,留兵二千五百人命萬戶賀祉統之,以守輜重。程鵬飛、孛羅合答兒以漢、券兵萬人由西道永平,奧魯赤以萬人從鎮南王由東道女兒關以進。阿八赤以萬人為前鋒,烏馬兒、樊楫以兵由海道,經玉山、雙門、安邦口,遇交趾船四百餘艘,擊之,斬首四千餘級,生擒百餘人,奪其舟百艘,遂趨交趾。程鵬飛、孛羅合答兒經老鼠、陷沙、茨竹三關,凡十七戰,皆捷。十二月,鎮南王次茅羅港,交趾興道王遁,因攻浮山寨,破之。又命程鵬飛、阿里以兵二萬人守萬劫,且修普賴山及至靈山木柵。命烏馬兒將水兵,阿八赤將陸兵,徑趨交趾城。鎮南王以諸軍渡富良江,次城下,敗其守兵。日烜與其子棄城走敢喃堡,諸軍攻下之。二十五年正月,日烜及其子復走入海。鎮南王以諸軍追之,次天長海口,不知其所之,引兵還交趾城。命烏馬兒將水兵由大滂口迓張文虎等糧船,奧魯赤、阿八赤等分道入山求糧。聞交趾集兵個沉、個黎、磨山、魏寨,發兵皆破之,斬萬餘級。二月,鎮南王引兵還萬劫。阿八赤將前鋒,奪關係橋,破三江口,攻下堡三十二,斬數萬餘級,得船二百艘、米十一萬三千餘石。烏馬兒由大滂口趨塔山,遇賊船千餘,擊破之;至安邦口,不見張文虎船,復還萬劫,得米四萬餘石。普賴、至靈山木柵成,命諸軍居之。諸將因言:“交趾無城池可守、倉庾可食,張文虎等糧船不至,且天時已熱,恐糧盡師老,無以支久,為朝廷羞,宜全師而還。”鎮南王從之。命烏馬兒、樊楫將水兵先還,程鵬飛、塔出將兵護送之。三月,鎮南王以諸軍還。

張文虎糧船以去年十二月次屯山,遇交趾船三十艘,文虎擊之,所殺略相當。至綠水洋,賊船益多,度不能敵,又船重不可行,乃沉米于海,趨瓊州。費拱辰糧船以十一月次惠州,風不得進,漂至瓊州,與張文虎合。徐慶糧船漂至占城,亦至瓊州。凡亡士卒二百二十人、船十一艘、糧萬四千三百石有奇。

鎮南王次內傍關,賊兵大集,王擊破之。命萬戶張均以精銳三千人殿,力戰出關。諜知日烜及世子、興道王等,分兵三十餘萬,守女兒關及丘急嶺,連亘百餘里,以遏歸師。鎮南王遂由單己縣趨盝州,間道以出,次思明州。命愛魯引兵還雲南,奧魯赤以諸軍北還。日烜尋遣使來謝,進金人代己罪。十一月,以劉庭直、李思衍、萬奴等使安南,持詔諭日烜來朝。二十六年二月,中書省臣奏既罷征交趾,宜拘收行省符印。四月,日烜遣其中大夫陳克用等來貢方物。

二十七年,日烜卒,子日燇遣使來貢。二十八年十一月,鎮守永州兩淮萬戶府上千戶蔡榮上書,言軍事大要,以朝廷賞罰不明,士不用命,將帥不和,坐失事機,其弊有不可勝言者。書上,不報。二十九年九月,遣吏部尚書梁曾、禮部郎中陳孚持詔再諭日燇來朝。詔曰:“省表具悉。去歲禮部尚書張立道言,曾到安南,識彼事體,請往開諭使之來朝。因遣立道往彼。今汝國罪愆既已自陳,朕復何言。若曰孤在制,及畏死道路不敢來朝,且有生之類寧有長久安全者乎?天下亦復有不死之地乎?朕所未喻,汝當具聞。徒以虛文歲幣,巧飾見欺,於義安在?”

三十年,梁曾等使還,日燇遣陪臣陶子奇等來貢。廷臣以日燇終不入朝,又議征之。遂拘留子奇於江陵,命劉國傑與諸侯王亦吉里等同征安南,敕至鄂州與陳益稷議。八月,平章不忽木等奏立湖廣安南行省,給二印,市蜑船百斛者千艘,用軍五萬六千五百七十人、糧三十五萬石、馬料二萬石、鹽二十一萬斤,預給軍官俸津、遣軍人水手人鈔二錠,器仗凡七十餘萬事。國傑設幕官十一人,水陸分道並進。又以江西行樞密院副使徹里蠻為右丞,從征安南,陳岩、趙修己、雲從龍、張文虎、岑雄等亦令共事。益稷隨軍至長沙,會寢兵而止。三十一年五月,成宗即位,命罷征。遣陶子奇歸國。日燇遣使上表慰國哀,並獻方物。六月,遣禮部侍郎李衎、兵部郎中蕭泰登持詔往撫綏之,其略曰:“先皇帝新棄天下,朕嗣守大統,踐祚之始,大肆赦宥,無間遠近。惟爾安南,亦從寬宥,已敕有司罷兵,遣陪臣陶子奇歸國。自今以往,所以畏天事大者,其審思之。”

大德五年二月,太傅完澤等奏安南來使鄧汝霖竊畫宮苑圖本,私買輿地圖及禁書等物,又抄寫陳言徵收交趾文書,及私記北邊軍情及山陵等事宜,遣使持詔責以大義。三月,遣禮部尚書馬合馬、禮部侍郎喬宗亮持詔諭日燇,大意以“汝霖等所為不法,所宜窮治,朕以天下為度,敕有司放還。自今使價必須選擇;有所陳請,必盡情悃。向以虛文見紿,曾何益於事哉,勿憚改圖以貽後悔”。中書省復移牒取萬戶張榮實等二人,與去使偕還。

武宗即位,下詔諭之,屢遣使來貢。至大四年八月,世子陳日昚遣使奉表來朝。

仁宗皇慶二年正月,交趾軍約三萬餘眾,馬軍二千餘騎,犯鎮安州雲洞,殺掠居民,焚燒倉廩廬舍,又陷祿洞、知洞等處,虜生口孳畜及居民貲產而還,復分兵三道犯歸順州,屯兵未退。廷議俾湖廣行省發兵討之。四月,復得報:交趾世子親領兵焚養利州官舍民居,殺掠二千餘人,且聲言:“昔右江歸順州五次劫我大源路,掠我生口五千餘人;知養利州事趙珏禽我思浪州商人,取金一碾,侵田一千餘頃,故來仇殺。”六月,中書省俾兵部員外郎阿里溫沙,樞密院俾千戶劉元亨,同赴湖廣行省詢察之。元亨等親詣上、中、下由村,相視地所,詢之居民農五,又遣下思明知州黃嵩壽往詰之,謂是阮盝世子太史之奴,然亦未知是否。於是牒諭安南國,其略曰:“昔漢置九郡,唐立五管,安南實聲教所及之地。況獻圖奉貢,上下之分素明;厚往薄來,懷撫之惠亦至。聖朝果何負於貴國,今胡自作不靖,禍焉斯啟。雖由村之地所系至微,而國家輿圖所關甚大。兼之所殺所虜,皆朝廷系籍編戶,省院未敢奏聞。然未審不軌之謀誰實主之?”安南回牒云:“邊鄙鼠竊狗偷輩,自作不靖,本國安得而知?”且以貨賂偕至。元亨復牒責安南飾辭不實,卻其貨賂,且曰:“南金、象齒,貴國以為寶,而使者以不貪為寶。來物就付回使,請審察事情,明以告我。”而道里遼遠,情辭虛誕,終莫得其要領。元亨等推原其由:因交人向嘗侵永平邊境,今復仿效成風。兼聞阮盝世子乃交趾跋扈之人。為今之計,莫若遣使諭安南,歸我土田,返我人民,仍令當國之人正其疆界,究其主謀,開釁之人戮於境上,申飭邊吏毋令侵越。卻於永平置寨募兵,設官統領,給田土牛具,今自耕食,編立部伍,明立賞罰,令其緩急首尾相應,如此則邊境安靜,永保無虞。事聞,有旨,俟安南使至,即以諭之。

自延祐初元以及至治之末,疆埸寧謐,貢獻不絕。泰定元年,世子陳日爌遣陪臣莫節夫等來貢。

益稷久居於鄂,遙授湖廣行省平章政事;當成宗朝,賜田二百頃;武宗朝,進銀青榮祿大夫,加金紫光祿大夫,復加儀同三司。文宗天曆二年夏,益稷卒,壽七十有六,詔賜錢五千緡。至順元年,謚忠懿王。

三年夏四月,世子陳日〈火阜〉遣其臣鄧世延等二十四人來貢方物。

譯文

安南國,即古之交趾。秦統一天下後,置桂林、南海、象郡。秦亡後,南海尉趙陀經過戰爭兼併另外兩郡。漢時置九郡,交趾是其中之一。後來,有女子征側反對漢朝統治,漢遣馬援打敗征側,並立銅柱為漢朝交趾的界標。唐時始分嶺南為東西兩道,置節度,立五..、安南隸屬於中國。宋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其子璉亦為王。傳三世後,王位為李公蘊所奪。宋即封公蘊為王。李氏傳八世至昊日山,陳日日巨火為昊日山之婿,遂得其王位。

憲宗三年(1253),兀良合台隨世祖征服大理。世祖班師回朝,留兀良合台繼續攻擊諸族之未降服者。七年(1257)十一月,兀良合台兵至交趾北。先派二人為使前往交趾招降,被扣押未還。於是,派徹徹都等各帶千人分道進兵,到達安南京北洮江上,繼續派子阿..為援兵,並窺探安南虛實。時交趾人也已屯大軍戒備,阿..向兀良合台報告後,兀良合台便兼程前進,以徹徹都為先鋒,以阿..殿後。十二月,兩軍會合,聲勢浩大,交趾人震駭,阿..乘勢進攻,敗交趾人水軍,並繳獲一些船隻。兀良合台也破其陸路兵,又與阿..合擊,交趾人大敗,元軍遂入其國。日日巨火逃避海島。元軍占據安南首都,因見朝廷使臣被安南人殺害,便對安南都城人民進行大屠殺。元軍在安南停留九日,因氣候炎熱,班師回國。再次派二使者往招日日巨火降。日日巨火回城,見國都已成一片廢墟,憤極,將二使綁後送回國。

八年二月,日日巨火傳位其子光日丙,改元紹隆。是年夏,光日丙派其婿等來貢方物,兀良合台送他們到皇帝住處,另遣訥剌丁往安南告諭說:“昔日我遣使通好,你們將使者扣押不放,我們才有去年出兵安南之舉。看到你們國王流亡於荒野,才又令二使者招安,準予你們回到故都,但你們又把我的使者捆送回國。現在,特遣使來告誡你們,如果你們決心歸附,則國王應親自來朝。如若仍想頑抗,就明確地告訴我。”光日丙說:“我安南是小國,誠心事上,你們大國到底會怎樣對待我們呢?”訥剌丁將安南王的話報告兀良合台。當時諸王不花鎮守雲南,兀良合台向不花建議再派訥剌丁前往,要求安南也遣使隨同訥剌丁來朝。於是,光日丙歸附中國元朝,並說:“等得到皇帝的好訊息後,即派我的子弟來元朝為人質。”不花命訥剌丁利用驛傳入朝奏報。

中統元年(1260)十二月,以禮部郎中孟甲為南諭使,禮部員外郎李文俊為副使,持詔書到安南。詔書說:“祖宗以武功創世,文化未修。朕承繼大業,破舊立新,力求一統宇內。適有大理國守臣安撫聶只陌丁馳函上報,說爾邦有仰慕我國的誠意。念你們在先朝曾已臣服,還遠道納貢方物,故頒發詔書,告訴你國官僚士民,自今以後,凡衣冠典禮風俗,都按你國的舊制辦事。我已告訴邊將,不得擅動兵甲,侵犯你國的疆土,困擾你國人民。所以,你們官僚士民,自今以後,各宜像往常一樣,安居樂業。”又通知孟甲等,如交趾遣子弟入覲,要很好地接待,無論冬夏,務使寒暑有節,不要加重他們的勞苦。

二年,孟甲等還。光日丙派遣自己的族人通侍大夫陳奉公、員外郎諸衛寄班阮琛、員外郎阮演到京師來獻書,要求三年一貢。世祖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並封光日丙為安南國王。

三年九月,世祖以西錦三匹、金熟錦六匹賜安南。又下詔書安南說“:你既然送人質,稱臣,自中統四年(1263)開始,每三年一貢,可選儒士、醫人及通陰陽卜筮者,諸種手工業者各三人,攜帶蘇合油、光香、金、銀、硃砂、沉香、檀香、犀角、玳瑁、珍珠、象牙、綿、白磁盞等物同來。”並以訥剌丁充達魯花赤、佩虎符,往來安南國。

四年十一月,訥剌丁自安南返。光日丙遣楊安養充員外郎及內令武復桓、書舍阮求、中翼郎范舉奉表入朝稱謝,世祖賜來使玉帶、繒帛、藥、鞍轡等。

至元二年(1265)七月,安南使者回國,世祖還給使者帶去一封很親切的詔書。並賜曆書和改元詔書。

三年十二月,光日丙派遣楊安養上表三道,其一是進貢方物;其二是要求免貢秀才、工匠;其三是表示願請訥剌丁長期擔任本國的達魯花赤。四年九月,安南使還,世祖下詔答應他們的請求。賜光日丙玉帶、金繒、藥餌、鞍轡等物。不久,又下詔告六事:一、君長親自入朝;二、子弟入質;三、上報編民數;四、出兵役;五、輸納賦稅;六、仍置達魯花赤統治之。十一月,又詔告光日丙,安南國內有回鶻商人,想向他們打聽西域的情況,令安南國王派遣他們來元朝。此月,世祖詔封皇子為雲南王,鎮守大理、善阝闡、交趾諸國。

五年九月,以忽籠海牙代訥剌丁為安南達魯花赤、張庭珍副之。又下詔要求派遣回鶻商人來中國。

六年十一月,光日丙上書說:“回鶻商人,一名伊溫,死已日久。一名婆婆,不久前也病死。又據忽籠海牙稱陛下要巨象數頭,此獸軀體大,步行慢,不如蒙古馬。等候帝旨,在以後上貢之年進獻。”又奉表納貢,還另有表謝元帝下賜西錦、幣帛、藥品等物。

七年十一月,中書省給光日丙一公文,指責安南王受詔不拜,不以對待君王使者之禮來對待元朝使臣。於是,以《春秋》之義來指責安南。並令將所索之象與其他貢物一道送到朝廷。又指出,前次進貢的藥物,品味不佳。還有要求送來回鶻商人的事,你們託辭欺詐,說話不實際。此後對這些事,要深自檢查。

八年十二月,光日丙在復文中對中書省的種種指責,一一作了解釋,說明他們並未違反大元令和未能按要求進貢方物的具體情形。

九年,以葉式捏為安南達魯花赤,李元副之。

十年正月,葉式捏去世,命李元代葉式捏為安南達魯花赤,而以合撒兒海牙為副。中書省又向光日丙發出文告,批駁光日丙,指出他強辭奪理,不符合《春秋》的規定。

十一年,光日丙遣童子治、黎文隱來貢。

十二年正月,光日丙上表請求撤消安南的達魯花赤。其文說:

“微臣僻在海角,蒙聖上教化與恩惠,撫育眾生,實令人歡欣鼓舞。望皇上念臣自歸附上國後,十有餘年,雖約定三年一貢,但實際上屢遣使臣往來,疲於奔命。元朝所派遣的達魯花赤,既臨臣境,豈能空回。加上他手下的人,有恃無恐,欺凌小國,無所不為。天子之光雖與日月並明,怎能照及覆盆之內。邊蠻小丑之地雖可設定達魯花赤,但臣已承天子封為一方藩屏,怎能又反過來設達魯花赤加以監視呢?這豈不見笑於諸侯之國嗎?與其因畏懼監督而被迫朝貢,不如心悅誠服地修貢。臣在今日天朝立定太子、冊封皇后、施大恩於四海的喜慶日子裡,斗膽地發出這些哀求的呼聲,伏望天子聖慈,賜予憐恤。今後兩次發遣整批貢物,一次在善阝闡交納,一次在中原交納。凡天朝所遣的官員,乞求改為引進使,以免達魯花赤之弊。這不僅是微臣之幸,實是全國民眾之幸也。”

二月,因為安南所貢之物無補於用,世祖復降詔,提出了六件事。而且派遣合撒兒海牙任達魯花赤,仍然要求安南子弟入朝侍奉皇帝。十三年二月,光日丙遣黎克復、文粹入貢,並就上次奏請在善阝闡交納貢物一事,認識到事屬不敬,上表承認有罪,但仍要求免除六件事。

十四年,光日丙逝世,國人立其世子火亘。遣中侍大夫周仲彥、中亮大夫吳德邵入朝陳奏。

十五年八月,遣禮部尚書柴椿、會同館使哈剌脫因、工部郎中李克忠、工部員外郎董瑞,同黎克復等帶詔書告日火亘入朝受命。起初,使者去安南,只由善阝闡、黎化往來,現在,帝命柴椿等自江陵直抵邕州而達交趾。閏十一月柴椿等到邕州永平寨,日火亘遣人上書說:“今聞國公來到我國,我邊民無不驚駭,不知你們是何國人來此,因此,希望你們回頭沿舊路來。”椿回文說“:禮部尚書等官奉皇上的命令,與你國的黎克復等由江陵抵邕州入安南,所有引導護衛軍應全部乘驛站馬匹到邊界來迎接。”日火亘差御史中贊兼知審刑院事杜國計先到,其太尉率百官將元朝使臣自富良江岸奉迎入賓館。十二月二日,日火亘來賓館會見使者。四月一日,火亘拜讀大元皇帝詔書。椿等傳旨說“:你國歸附我朝,已有二十餘年,以前提過的六件事,至今你們還不同意。你國王如不願入朝,那就請你修築好你的城池,整頓好你的軍隊,等著我國來攻的軍隊吧。”又說:“你父親受命為王,你不請求任命,就自立為王。現在,你不願親自入朝,他日我朝廷將會加罪於你,你將如何逃避這些罪責?請你深思!”日火亘仍按舊例在廊下設宴接待元使,椿等不入席,回到賓館。日火亘遣范明字帶信向元使請罪。後來,將宴席改在集賢殿。日火亘說:“我父王去世,我初嗣位。天朝使臣到來,傳達皇帝詔書,使我喜驚交集。我聽說宋主幼小,皇帝憐憫他,還封他公爵。我想對我這小國,也必然會給予憐憫。過去你們提的六件事,已蒙豁免。至於要我親自入朝,我生長在深宮,不會騎乘,不服水土,恐死於途中。我國子弟太尉以下,也都是這樣。天朝使者回國時,我一定上表表達我對天朝的誠意,還要給天子送上異物。”椿說“:宋主年未十歲,也生長深宮,為什麼也能到京師親自入朝呢?我們除皇上詔旨外,不敢再聽其他意見。我們四人實際是來召你入朝的,並不是來取異物的。”椿等回京師時,日火亘遣范明字、鄭廷瓚、中贊杜國計奉表陳述自己的困難說:“小臣一向體質軟弱,恐道路艱難,徒暴白骨於路上,以致引起陛下的哀傷而對天朝絲毫沒有一點益處。伏望陛下可憐我遙遠小國,使臣得與鰥寡孤獨等可憐人在一起,以保持生命,以便終身侍奉陛下,這是孤臣的至幸,是小國人民之大福。”還上貢了方物及兩隻馴象。

十六年二月,椿等先達京師,留鄭廷瓚在邕州等待。樞密院上書說“:日火亘不親自入朝,只遣使臣來陳述請求,多系推脫之辭,拖延歲月。花言巧語,違反詔旨,可進兵境上,遣官問罪。”帝未採納,仍命來使覲見。十一月,留其使鄭廷瓚於會同館。又遣柴椿等四人與杜國計持詔書再次要求日火亘親自入朝。說:“如不能親自來京覲見皇帝,則要求安南王以大量金銀代自己的身體,以兩珠代自己雙目。另外還要加上賢士、方技、子女、工匠各二人,以代安南國民。不然,你們就修築城池,等待我大軍前來懲處。”

十八年十月,成立安南宣慰司。以卜顏鐵木兒為參知政事,行宣慰使都元帥,另設僚佐人員若干。此月,下詔安南說,光日丙既已逝世,其子日火亘不請命元帝而自立為王;大元遣使往召其入朝,又以身體不適為藉口,只令其叔遺愛來京師入覲。根據此種情況,我朝廷決定立遺愛為安南國王。

二十年七月,日火亘致書於平章阿里海牙,要求歸還所扣留的使者,帝即遣他們回安南。此時,阿里海牙是荊湖占城行省平章政事。帝欲要交趾出兵出糧幫助元朝攻打占城,令阿里海牙告諭日火亘。行省乃遣鄂州達魯花赤趙翥以書告日火亘。十月,朝廷又遣陶秉直持璽書往告。十一月,趙翥抵安南,日火亘不久就遣中亮大夫丁克紹、中大夫阮道學等奉方物隨趙翥入見皇帝。又遣中奉大夫范至清、朝請郎杜抱直等到行省議事,並致書於平章說:

“關於增兵占城一事,占城服事我國,為時很久。我老父總是以德對待他們。及至我當政後,也繼承父志。自我老父歸順你們天朝,已有三十餘年了。為了表示不再用兵,我們已將兵卒解散,使為平民。我們這樣做,一方面是在經濟上用以作為向天朝進貢之資,一方面在政治上表示我歸順天朝永無二心。希望閣下慎重明察。關於助糧之事,我國地勢臨海,所產五穀不多。自大軍來後,百姓流亡,加以水旱為災,朝飽暮飢,自己吃的都不夠。但對閣下的命令,不敢違抗,準備在欽州界上,在永安州,向你們繳納若干糧食,關於天子繼續通知要我親身到京師面聽聖訓之事,老父在時,天朝憐憫,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現在老父去世,孤子丁憂,我染病至今,尚未復元。況孤子生長在遙遠的南方僻地,不耐寒暑,不服水土,路上困難重重,很可能是徒死於道,也不可能見到皇上。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小國的陪臣往來天朝時,尚為..氣所侵襲,有時有過半數的人死在途中,這是閣下素知的。惟望閣下從愛護出發,稟奏天朝使皇上知道孤子宗族官吏都有畏死貪生之意。如能這樣,則豈孤子一人受賜,全安南的生靈也將賴以安全。共祝閣下享此長久的自天之大福!”

二十一年三月,陶秉直使還。日火亘復上表向皇上說明困難,又致書荊湖占城行省,大意同上。又因瓊州安撫使陳仲達聽鄭天..說:“交趾通謀於占城,將遣兵二萬及船五百援占城。”日..便致書於荊湖占城行省說“:占城是我安南的屬國,你們出兵征討占城,我們本應呼籲天朝哀憐這個小國,但由於怕得罪皇上,未曾敢出一言。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懂得天時人事的道理。現在,占城反對天朝,執迷不悟,是因為他們不知天、不知人的緣故。知人知天的人反而和不知人、不知天的人合謀,即使三尺兒童也會知道不能參與,況我們安南人乎!此情幸貴省明察。”八月,日火亘弟昭德王陳璨致書荊湖占城行省,自願歸降。十一月,行省右丞相唆都說“:交趾與占臘、占城、雲南、暹、緬諸國接壤,可就交趾成立省。在越里、潮洲,毗蘭三道屯兵鎮守。用交趾的糧餉供給士卒,以免海道運輸之勞。”

二十二年三月,荊湖占城行省說:“鎮南王昨日奉旨率兵征討占城,遣左丞唐兀..利用驛道趕到占城,約與右丞唆都軍會合。又遣理問官曲烈、宣使塔海撒里同安南國使阮道學等持行省的公文,責令日火亘運糧至占城助軍。在鎮南王路經安南近境時,日火亘應前往拜見鎮南王。”及官軍至衡山縣,聽說日火亘的從兄興道王陳峻帶兵到邊界上。既而曲烈及塔海撒里引安南的中亮大夫陳德鈞、朝散郎陳嗣宗奉日火亘書來,說安南至占城水陸不便,但願盡力奉獻軍糧。及元官軍至永州,日火亘也致文邕州說:“貢期擬在十月,請在前面路上準備民夫。若鎮南王到達之日,希先通報。”行省命萬戶趙修己以個人名義回信日火亘,令日火亘開始備糧,親自迎接鎮南王。

元官軍至邕州,安南殿前范海崖領兵駐可蘭韋大助等處。至思明州,鎮南王又令行文與日火亘。至祿州,復聞日火亘調兵拒守丘溫、丘急嶺隘路,行省便分兵兩道前進。日火亘復遣其善忠大夫阮德輿、朝請郎阮文翰奉書與鎮南王說:“雖未能親見閣下,然心中欣幸。以往敬蒙皇上詔示,說有指令要元軍不要入安南境;今見邕州的軍營、兵站、橋樑相接,實深驚懼。幸您承認我的忠誠,對我給予憐恤!”又以書信致平章政事,請求朝廷保護安南的生靈,以免他們有逃竄之患。鎮南王令行省遣總把阿里持書信與德輿同往見日火亘說:“朝廷興兵,實為征討占城,不是為征討安南。至急保縣地,安南管軍官阮衊屯兵七源州。又村李縣短萬劫等處,都有興道王兵。阿里不得再前進,行省再命倪閏往觀虛實,斟酌調兵,但不得殺掠其民。

未幾,撒答兒..、李邦憲、孫..等報告,至可離隘,遇交趾兵抗拒,孫..與之戰,擒其管軍奉御杜尾、杜..,始知興道王果領兵來迎敵元軍。官軍經可離隘,至洞板隘,又遇交趾兵,打敗他們後,交趾首領秦岑受傷致死。聽說興道王在內傍隘。又進兵至變住村,告知安南人,要他們收兵開路,迎拜鎮南王,安南人不從。至內傍隘,又奉令旨令人召見,又不來。官軍遂分六路進攻安南,執其將大僚班段台。興道王逃走。追至萬劫,攻下諸隘。興道王還有兵船千餘艘,停泊在距萬劫十里之地,元軍沿江求船,又聚集大量板木、釘、灰,自己設廠造船。選各翼水軍,令烏馬兒拔都率領,數次打敗安南人。得到他們遺棄江岸的文書兩張,即日火亘寫給鎮南王及行省平章政事的兩封信。信的內容說“:你國過去有專門的指令說元軍不得入我境,今以占城既降又叛之故,發出大軍,經我安南,殘害百姓。這些行為,是大元太子做錯了事,並非我安南做錯了事。伏望你們不要違反元軍不入我國的詔令,撤出大軍,安南當備貢物進獻,有些貢物是以前沒有的。”行省回信說:“朝廷調兵討伐占城,多次行文給你安南世子,以便你們開路備糧。想不到你們竟故意違反朝命,使興道王帶兵抵抗,以致射傷我元軍。給安南生靈帶來危難的,是你們安南國自己。這次大軍經過安南國討伐占城,乃皇上的命令。世子可仔細想想,你們國家歸附我朝已久,宜體會到我皇上深懷洪大慈憫之德,立即下令你軍,迅速退兵開道,安諭百姓,使各務生業。那么,我軍所過,當秋毫無犯。你世子宜出迎鎮南王,共議軍事。不然,大軍將在安南開府,長期駐紮。”行省的這封信,是令安南使者阮文翰帶給日火亘的。

元朝官軍俘獲一些安南人,據他們說日火亘調動他的聖翊等軍,還有船千餘艘,幫助興道王抵抗元軍。鎮南王便與行省官員親臨東岸,遣兵進攻安南,殺傷甚眾,奪船二十餘艘。興道王敗走。元軍將筏子拴在一起變成浮橋,渡過富良江。日火亘則沿江布置兵船,立有木柵,一見元軍到岸,即發炮抵抗。至晚,日火亘又遣阮奉御送信給鎮南王及行省官員,要求元軍略退。行省又回文責備日火亘,並下令進軍。日火亘乃棄城逃走。同時派阮效銳奉書謝罪,並獻方物,再請元軍班師。行省再次行文招諭,遂調兵渡江,紮營於安南城下。

第二天,鎮南王入安南都城,宮室盡空,只留下屢次下達的皇上詔敕及中書省的公文,且被盡行毀抹。此外,還有南北邊將報告元軍訊息及安南軍抵抗情況的文書。日火亘僭稱自己為大越國主憲天體道大明光孝皇帝陳威晃,禪位於皇太子,立太子妃為皇后。在給顯慈順天皇太后的表章中,蓋有“昊天成命之寶”的印璽。

日火亘做了太上皇之後,現在位的安南國王是日火亘之子,年號紹寶。所居宮室五門,門的橫額寫有“大興之門”、“左掖門”、“右掖門”等字樣;正殿九間,寫有“天安御殿”字樣;正南門寫有“朝天閣”字樣。又在多處張榜說:“凡國內郡縣,如有外寇至,當死戰。或勢力不能敵,允許逃避山澤,但不得投降。”凡在險要可扼守的地方,都有貯藏兵甲的庫房。在戰鬥中,棄船登岸的安南軍很多,日火亘率領宗族官吏在天長、長安屯聚,興道王、范殿前領兵船再聚於萬劫江口,阮衊駐西路永平。

荊湖占城行省整頓軍備,準備追襲,唐兀..與唆都等兵自占城來與大軍會合。自入安南境,大小七次戰鬥,取地二千餘里,王宮四所。開始,打敗安南的昭明王軍,攻擊了安南的昭孝王,大僚護皆死,昭明王遠遁不敢再出。又於安演州、清化、長安俘獲亡宋陳尚書婿、交趾梁奉御及趙孟信、葉郎將等四百餘人。

萬戶李邦憲、劉世英領軍開道,自永平入安南。每三十里立一寨,六十里置一驛,每一寨或一驛置軍三百鎮守巡邏。又令世英設立城堡,專管寨、驛公事。

右丞寬徹率領萬戶忙古..、孛羅哈答兒由陸路、李左丞則率領烏馬兒拔都由水路共同打敗日火亘的兵船,擒安南建德侯陳仲。日火亘失敗後逃跑,追至膠海口,不知其所往。日火亘的宗族文義侯、父武道侯、子明智侯、婿彰懷侯與彰憲侯及亡宋的官員曾參政、蘇少保之子蘇寶章、陳尚書之子陳丁孫,相繼率眾來降。唐兀..、劉王圭皆說占城無糧,元軍難以久駐。鎮南王令唆都領元軍於長安等處就地征糧。日火亘至安邦海口後,棄舟楫甲仗,遁入山林。元軍獲船一萬艘,選擇一部結實的撥充軍用,其餘的皆焚毀。又在陸路追擊安南兵三晝夜。

元軍抓到一些安南俘虜,據他們供稱:上皇與世子只有船四艘,興道王及其子只有船三艘,太師有船八十艘,逃往清化府。唆都亦報告說,日火亘、太師逃往清化。烏馬兒拔都以軍一千三百人,戰船六十艘,幫助唆都襲擊安南太師的軍隊。復令唐兀..沿海追日火亘,日火亘不知所往。

日火亘弟昭國王陳益稷率其本宗與妻子、官吏來降。乃遣明里、昔班等送彰憲侯、文義侯及其弟明誠侯、昭國王之子義國侯入元朝見皇帝。只有文義侯得北上,而彰憲侯、義國侯則皆在途中為興道王所劫。彰憲侯死,義國侯脫身還軍中。

元朝官兵諸將聚議“:交趾人抵抗元軍,雖屢攻散,然其兵力實轉而增多;元兵雖勝,但極感睏乏,死傷者益眾,且蒙古騎兵不能施展其本領。”於是,決定放棄安南京城。渡江北岸,退屯思明州。鎮南王同意諸將所議,乃領兵返。此日,劉世英與興道王、興寧王兵兩萬餘人力戰。

元官軍至如月江,日火亘遣懷文侯來戰。行至冊江,繫舟為浮橋而渡。左丞唐兀..等軍未及渡江而林中伏兵突發,官軍多溺死。余兵經過力戰,始逃出困境。唐兀..等將此情迅速馳驛上奏。七月,樞密院請調兵於今年十月會於潭州,由鎮南王及阿里海牙擇帥率領。

二十三年正月,帝下詔令行省諸臣共議後,決定大舉南伐。二月,帝下詔書告安南官吏百姓,歷數日火亘的罪過,說他曾殺害其叔父陳遺愛及拒絕承認達魯花赤不顏鐵木兒事。另外,又以陳益稷等能自覺歸順元朝,乃封益稷為安南國王,賜符印。封秀山爰為輔義公。再次命令鎮南王脫歡、左丞相阿里海牙平定安南,以武力把益稷扶上安南王的寶座。

五月,動員忙古台麾下的兵卒,夥同鄂州行省軍同征安南。官兵入其境,日火亘復棄城逃避。

六月,湖南宣慰司上奏說:“連年征戰日本,用兵占城,百姓疲於運輸,賦役又繁重,士卒由於瘴癘為虐,多有死傷。以致石姓愁嘆,四民廢業。貧者棄子以偷生,富者賣田而應役。民如倒懸之苦,日甚一日。今又在交趾攻戰,動用百萬之眾,虛耗千金之費,這不是恤士民的做法。而且,即使這樣下去,是利是害也難預料。況且交趾曾已遣使納表稱藩,若從其請,息兵以恢復我民力,此為上策。實在不得已要進行征討,也應先寬百民賦稅,積聚糧餉,修繕甲兵,等來年天時稍利時,再大舉進兵,也不算晚。”湖廣行省官員..哥同意這意見,遣使上奏,且說“:本省鎮戍之地,有七十餘處,連年征戰,士卒之精銳者疲於外,所存者皆老弱。每一城邑,至多不過二百人。恐奸人會伺虛鬧事。往年平章阿里海牙出征,輸糧三萬石,民眾還說受不了,而現在倍於此數。政府無儲蓄,向百姓買糧,百姓將不勝其苦。應該採取宣慰司的建議,請求緩師南伐。”樞密院將此情況報告皇上,帝即日下詔書,停止征討安南,士卒撤回各營,益稷隨元軍返鄂。

二十四年正月,徵發新歸附的士兵千人隨阿八赤討伐安南。又詔發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古、漢人、券軍七萬人,船五百艘,雲南兵六千人,海外四州黎兵一萬五千人,又令海道運糧萬戶張文虎、費拱辰、陶大明等運糧十七萬石,分道向安南進發。又設定征交趾行尚書省,由平章政事奧魯赤,參知政事烏馬兒、樊楫總領其事,並受鎮南王節制。五月,命右丞程鵬飛還荊湖行省整軍。六月,樞密院又奏,令烏馬兒與樊參政率士兵水陸並進。九月,以瓊州路安撫使陳仲達、南寧軍民總管謝有奎、延欄軍民總管符庇成出兵船助征交趾,並令從征。日火亘遣其中大夫阮文彥等入貢。

十一月,鎮南王到思明,留兵二千五百人命萬戶賀祉統率,以守衛輜重。程鵬飛、孛羅合答兒率漢、券軍萬人由西道永平,奧魯赤率萬人隨鎮南王由東道女兒關前進。阿八赤率萬人為前鋒,烏馬兒、樊楫率兵由海道,經玉山、雙門、安邦口,遇交趾船四百餘艘,與之交戰,斬首四千餘級,生擒百餘人,奪其舟百艘,便進發交趾。程鵬飛、孛羅合答兒經過老鼠、陷沙、茨竹三關,凡十七次戰鬥皆捷。

十二月,鎮南王到達茅羅港,交趾興道王逃走,元軍攻破浮山寨。又命程鵬飛、阿里率兵二萬守萬劫,且修整普賴山和至靈山的木柵。命烏馬兒率水兵、阿八赤率陸兵,直撲交趾城。鎮南王率諸軍渡富良江,直達城下,敗交趾守兵。日火亘與其子又棄城走敢喃堡,元軍又攻下敢喃堡。

二十五年正月,日火亘及其子再次逃入海上。鎮南王領諸軍追擊,到天長海口,又不知日火亘逃往何處,便引兵回交趾城。命烏馬兒率水兵由大滂口迎接張文虎的糧船,奧魯赤、阿八赤等分道入山中找糧食。又聽說交趾兵在..沉、..黎、磨山、魏寨等地集結,發兵攻打,皆破之,斬首萬餘。

二月,鎮南王引兵回萬劫。阿八赤為前鋒,斬關搭橋,破三江口,奪堡三十二,屠殺數萬人,得船二百艘,米十一萬三千餘石。烏馬兒由大滂口趨塔山,遇交趾船千餘,擊而勝之。至安邦口,不見張文虎船,復返萬劫,得米四萬餘石。普賴、至靈山的木柵已修成,命諸軍駐此。諸將提議:“交趾無城池可守,無倉廩可食,張文虎等糧船不至,且氣候日益炎熱,恐糧盡兵疲,難以持久。一旦有了差錯,給朝廷帶來羞恥,就不好辦了。不如現在乘勝全師而返。”鎮南王同意,命烏馬兒、樊楫率水兵先還,並派程鵬飛、塔出率兵護送。三月,鎮南王率諸軍撤出安南。

張文虎糧船於去年十二月到屯山時,遇交趾船三十艘。文虎與之戰,斬獲較多。至綠水洋,交趾船更多。文虎知道敵不過對方,且船重行動遲緩,乃沉米于海,輕船至瓊州。費拱辰的糧船,十一月到惠州,遇風不得進,漂至瓊州,與張文虎會合。徐慶的糧船漂至占城,亦至瓊州。三支糧船此行的損失計士卒二百二十人,船十一艘,糧一萬四千三百餘石。

鎮南王至內傍關,交趾兵大集,命萬戶張均以三千精銳殿後,力戰出關。又探知日火亘及世子、興道王等率領兵三十餘萬,分守女兒關及丘急嶺,戰線連綿百餘里,阻遏元軍歸路。於是,鎮南王便由單己縣趨衊州,走小路突出包圍圈,回到思明州。命愛魯引兵回雲南,命奧魯赤率諸軍北返。不久,日火亘遣使來謝,進獻金人以贖罪。十一月,元遣劉庭直、李思衍、萬奴等使安南,乃詔告日火亘來朝。

二十六年二月,中書省官員奏稱,既然停止進攻交趾,就應收回荊湖占城行省的印符。四月,日火亘遣中大夫陳克用等來貢方物。

二十七年,日火亘逝世,子日火尊遣使向元朝納貢。

二十八年十一月,鎮守永州兩淮萬戶府上千戶蔡榮上書,言軍事大要,認為朝廷賞罰不明,士不聽命效力,將帥不和,以致坐失良機,其弊不勝言。但該奏章沒有得到回答。

二十九年九月,遣吏部尚書梁曾、禮部郎中陳孚持詔再次告曉日火尊來朝。詔書說“:從行省的奏表中得知,去年禮部尚書張立道曾到安南,知道安南的情況,請求派人去詔告安南王來朝。因此,才派立道來安南。現在,你們安南人既已自認為有罪,朕就不用再說了。你如仍藉口父死丁憂不能來朝及畏死於道路,不敢來朝,都是不對的。只要是有生命之物,就不可能長久安全,天下也不可能有不死人的地方。朕所不了解的這些問題,你當據實上報。如仍徒以虛文、歲幣,巧飾自己,欺騙於朕,那就太不義了。”

三十年,梁曾等從安南出使還朝,日火尊遣陪臣陶子奇等來貢。朝廷諸臣認為,日火尊終不入朝,就應再征伐安南。於是,拘留子奇於江陵,命劉國傑與諸侯王亦吉里..等同征安南,並要他們到鄂州與陳益稷商議。八月,平章不忽木等奏請成立湖廣安南行省,給二印;購南方延蟲人之百斛船千艘,用軍五萬六千五百七十人、糧三十五萬石、馬料二萬石、鹽二十一萬斤;還預發軍官俸祿、津貼,給軍人、水手每人鈔二錠,器仗七十餘萬件。國傑設幕官十一人,分水陸兩道並進。又以江西行樞密院副使徹里蠻為右丞,從征安南。又令陳岩、趙修己、雲從龍、張文虎、岑雄等參與征伐安南事。益稷隨軍至長沙,適逢罷兵而止。

三十一年五月,成宗即位,下令停止征討安南,並釋放陶子奇回國。日火尊遣使上表對世祖去世表示哀悼,並向新帝貢獻方物。六月,成宗遣禮部侍郎李絗、兵部郎中蕭泰登持詔書往安南綏撫其國主,詔書說:“先皇帝新逝,朕繼承皇位,登基之初,不問遠近,大赦天下。即使你們安南,也已從寬宥赦,已令有司停止征討,並釋放你們的使者陶子奇回國。自今以後,畏天命而事大國的人,要好好想一下。”

大德五年(1301)二月,太傅完澤等奏,安南來使鄧汝霖偷畫宮苑圖本,私買地圖冊及我朝要禁止流通的書籍,抄寫往年說過的話並徵收交趾文書,私記北邊軍情及山陵等事,成宗遣使持詔書,以大義責之。三月,遣禮部尚書馬合馬、禮部侍郎喬宗亮持詔書告日火尊說:“汝霖的所作所為,是違法的,你國王應予深究。我從天下為家的觀念著想,已令有關部門放他回安南。自今以後,使者的人選必須慎重挑選,對朝廷的陳述和請求,必須是真心誠意。過去你們常以虛文騙人,於事何補?今後不要害怕改正錯誤,以致留下後悔之事。”中書省又行文取萬戶張榮實等二人,與元使同回國。

武宗即位,下詔書告安南,安南也屢次遣使來貢。至大四年(1311),安南世子陳日火長遣使奉表來朝。

仁宗皇慶二年(1313)正月,交趾軍約三萬餘人,馬軍兩千餘騎進攻鎮安州雲洞,殺掠居民,火燒廬舍倉庫。又占領祿洞、知洞等處,擄掠人口牲畜及居民資財而返。後又分兵三路進擊南海歸順州,屯兵不退。朝廷商議使湖廣行省發兵征討之。四月,又得到報告說:交趾世子親自帶兵焚燒養利州的民居官舍殺掠兩千餘人。並聲稱“:昔日右江歸順州曾五次劫掠我大源路,掠我人口五千餘;養利州知事趙珏,擒我思浪州商人,取金一碾,侵田一千餘頃,故我這次來報此仇。”

六月,中書省使兵部員外郎阿里溫沙、樞密院使千戶劉元亨同赴湖廣行省調查此事。元亨等還親自到上、中、下由村,實地觀察,並詢問居民農五。又遣下思明知州黃嵩壽往安南質問是否是世子之所為。據安南稱是阮衊世子太史的家奴所做,但是否如此就不知道了。因此,元朝便行文安南國說:“昔日漢置九郡,唐立五管,安南實在是我天朝聲威教化所及之地,何況多年來,你們獻圖奉貢,兩國的上下名分歷來都是清楚的。所以,我們雖收薄貢而返厚禮,對待你們有懷撫之恩。我聖朝到底在什麼地方有負於你國?你們為什麼破壞邊境安靜,製造禍端?雖由村之地有關的事情至微,但改變國家疆界關係至大。加上所殺所擄,都是朝廷的編戶齊民。省院雖至今還不敢奏聞,但不知這種不軌之謀到底是誰主使?”安南乃回文說“:在此邊鄙之地,有些鼠盜狗偷之輩破壞邊境安寧,我國安得而知?”而且為了寧息此事,還同時送來一些行賄物品。元亨又行文責備安南詞多掩飾,不切實際,便退回了安南的行賄物品。且說:“南金象牙,你國以為寶,而我們的使者是以不貪為寶的。你們送來之物已交付回使帶歸。請你們切實弄清情況,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由於道路遙遠,情詞虛誕,始終不得要領。據元亨等人推斷,可能是由於交趾人過去曾侵犯永平邊境,所以現在又在仿效過去的作為;同時,又聽說阮衊世子是交趾跋扈成性的人。所以,元亨等認為,為今之計,莫如遣使告諭安南,要歸還我國的土地和人民。要求安南當局劃明兩國疆界,查究破壞邊界線的主謀者,將製造事端的人在邊境上處死。還要安南申飭自己的邊吏,不要讓人侵越國境。在永平還要置寨募兵,設官統制。給田地牛具,令自耕自食,編成隊伍,明確賞罰,令其一旦有事,能首尾相應。如此,則邊境之安寧,可以永保。這些意見上奏後,皇帝表示,等安南使者來時,即以此意見告之。

自延..初年(1314)到至治末年(1323),邊疆寧靜,貢納不絕。泰定元年(1324),世子陳日火廣遣陪臣莫節夫等來貢。

益稷久居鄂,遙授湖廣行省平章政事。當成宗時,賜田二百頃。武宗時,進銀青榮祿大夫。仁宗時,加金紫光祿大夫。復加儀同三司。文宗天曆二年(1329)夏,益稷去世,壽七十有六,詔賜錢五千緡。至順元年(1330),謚忠懿王。

三年夏四月,世子陳日火阜遣其臣鄧世延等二十四人來貢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