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脈法·診百病死生要訣第十五原文

凡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遲速大小長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反之者凶。

診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沉小者死。傷寒已得汗,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溫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死不治。

溫病時行大熱,其脈細小者死。《脈經》時行作攘攘。

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出,脈堅強急者生,虛緩者死。

熱病二三日,身體熱,腹滿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八日死。四五日頭痛,腹痛而吐,脈來細強,十二日死。八九日頭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疊疊,按之不彈手,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

熱病七八日,脈不軟一作喘不散一作數者,當喑,喑後三日,溫汗不出者死。

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脈代,舌焦乾黑者死。

熱病未得汗,脈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難瘥。

熱病已得汗,脈靜安者生,脈躁者難治。

熱病脈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陽之極也,十死不治。

熱病已得汗,脈常躁盛,陰氣之極也,亦死。《太素》作陽極。

熱病已得汗,常大熱不去者,亦死。大一作專。

熱病已得汗,熱未去,脈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熱病發熱甚者,其脈陰陽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診人被風不仁痿蹶,其脈虛者生,《巢源》云:虛數者生。堅急疾者死。

診癲病,虛則可治,實則死。

癲疾脈實堅者生,脈沉細小者死。

癲疾脈搏大滑者,久久自已。其脈沉小急實,不可治,小堅急亦不可療。

診頭痛目痛,久視無所見者死。久視一作卒視。

診人心腹積聚,其脈堅強急者生,虛弱者死。又實強者生,沉者死。其脈大,腹大脹,四肢逆冷,其人脈形長者死,腹脹滿,便血,脈大時絕極下血,脈小疾者死。

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大疾者死。

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脈沉則生,浮則死。

腸澼下膿血,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腸澼之屬,身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懸絕者死,以髒期之。

腸澼下膿血,脈沉小流連者生,數疾且大有熱者死。

腸澼筋攣,其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緊者死。

洞泄,食不化,下膿血,脈微小者生,緊急者死。

泄注,脈緩,時小結者生,浮大數者死。

蝕,陰疰,其脈虛小者生,緊急者死。

咳嗽,脈沉緊者死,浮直者生,浮軟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嗽,羸瘦,脈形堅大者死。

咳,脫形發熱,脈小堅急者死,肌瘦下脫形,熱不去者死。

咳而嘔,腹脹且泄,其脈弦急欲絕者死。

吐血衄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

汗出若衄,其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脈緊強者死,滑者生。

吐血而咳上氣,其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

傷寒家咳而上氣,其脈數散者死,為其人形損故也。

上氣,脈數者死,為其形損故也。

上氣,喘息低昂,其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大,不可治,加利必死。一作又甚。

上氣注液,其脈虛寧寧伏匿者生,堅強者死。

寒氣上攻,脈實而順滑者生,實而逆澀則死。《太素》云:寒氣暴上脈滿實何如。曰: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其形盡滿何如。曰:舉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滿而不應,如是者順則生,逆則死。何謂順則生,逆則死,曰:所謂順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消渴,其脈數大者生,細小浮短者死。

痟癉,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急,病久不可治。

消渴,脈沉小者生,實堅大者死。

水病,脈洪大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

水病脹閉,其脈浮大軟者生,沉細虛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

卒中惡,吐血數升,脈沉數細者死,浮大疾快者生。

卒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

病瘡,腰脊強急瘛瘲者,皆不可治。

寒熱瘛瘲,其脈代絕者死。

金瘡血出太多,其脈虛細者生,數實大者死。

金瘡出血,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瘡出血一二石,脈來大,二十日死。

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斷者,脈止脈來大者,七日死。

從高頓仆,內有血,腹脹滿,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人為百藥所中傷,脈微細者死,洪大而速者生。《脈經》速作遲。

人病甚而脈不調者,難瘥。

人病甚而脈洪,易瘥。

人陰陽俱結者,見其上齒如熟小豆,其脈躁者死。結一作竭。

人內外俱虛,身體冷而汗出,微嘔而煩擾,手足厥逆,體不得安靜者死。

脈實滿,手足寒,頭熱,春秋生,冬夏死。

老人脈微,陽羸陰強者生,脈焱大加息者死。

陰弱陽強,脈至而代,奇月而死。

尺脈澀而堅,為血實氣虛也。其發病腹痛逆滿,氣上行,此為婦人胞中絕傷,有惡血,久成結瘕,得病以冬時,黍穄赤而死。

尺脈細而微者,血氣俱不足,細而來有力者,是谷氣不充,病得節輒動,棗葉生而死,此病秋時得之。

左手寸口脈偏動,乍大乍小不齊,從寸口至關,關至尺三部之位,處處動搖,各異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脈,桃花落而死。花一作葉。

右手寸口脈偏沉伏,乍小乍大,朝來浮大,暮夜沉伏,浮大即太過,上出魚際,沉伏即下,不至關中,往來無常,時時復來者,榆葉枯落而死。葉一作莢。

右手尺部脈三十動一止,有頃更還,二十動一止,乍動乍疏,不與息數相應,其人雖食谷猶不愈,蘩草生而死。

左手尺部脈四十動而一止,止而復來,來逆如循直木,如循張弓弦,然如兩人共引一索,至立春而死。《脈經》作至立冬死。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