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傷寒方上·宜吐第七原文

例曰:大法春宜吐。凡服吐藥,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而脈寸口浮,胸中硬滿,氣上沖喉咽不得息者,此以內有久痰,宜吐之。

病胸上諸寒,胸中鬱郁而痛,不能食,欲得使人按之,按之反有涎出,下利,日十餘行,而其人脈遲,寸脈微滑者,此宜吐之,吐之利即止。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慍慍然,欲吐復不能吐者,宜吐之。

宿食在上脘,宜吐之。

病手足逆冷,脈乍結者,客氣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以病在胸中,宜吐之。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撞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宜吐之,瓜蒂散方

瓜蒂 赤小豆各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取一錢匕,香豉一合,熟湯七合煮作稀粥,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張文仲 以白湯三合和服。

水導散

治時氣病,煩熱如火,狂言妄語欲走方。

甘遂半兩 白芷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水服方寸匕,須臾令病人飲冷水,腹滿即吐之,小便當赤。一名濯腸湯,此治大急者。

藜蘆丸

治傷寒不得吐方。

藜蘆 附子各一兩

上二味末之,蜜和如扁豆大,傷寒不食服二丸,不知增之。此謂得病一日以上四日以來,服藥後日移三丈不吐,進熱粥汁發之。

治傷寒溫病三四日,胸中惡欲令吐者,服酒膽方

醇苦酒半升 豬膽一具

上二味,盡和飲之,吐即愈。

又方 取比輪錢一百五十七枚,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分服汁盡,須臾復以水五升更煮錢,令得一升,復以水二升投中,合三升,出錢飲之,當吐毒即愈。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