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卷十三·一以貫之

作者:洪邁

“一以貫之”之語,聖賢心學也。夫子以告曾子、子貢,而學者猶以為不同。尹彥明曰:“子貢之於學,不及曾子也如此。孔子於曾子,不待其問而告之,曾子復深喻之曰‘唯’。至於子貢,則不足以知之矣,故先發‘多學而識之’之問,果不能知之以為然也,又復疑其不然而請焉,方告之曰‘予一以貫之’。雖聞其言,猶不能如曾子之唯也。”范淳父亦曰:“先攻子貢之失,而後語以至要。”予竊以為二子皆孔門高第也,其聞言而唯,與夫聞而不復問,皆已默識於言意之表矣。世儒所以卑子貢者,為其先然“多學而識之”之旨也,是殆不然。方聞聖言如是,遽應曰“否”,非弟子所以敬師之道也,故對曰“然”,而即繼以“非與”之問,豈為不能知乎?或者至以為孔子擇而告參、賜,蓋非餘人所得聞,是又不然。顏氏之子,冉氏之孫,豈不足以語此乎?曾子於一“唯”之後,適門人有問,故發其“忠恕”之言。使子貢是時亦有從而問者,其必有以詔之矣。

譯文

“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觀念”。這番話,是聖賢治學的心得,孔老夫子把它告訴曾子、子貢,可是學者們卻以為其中有什麼不同之處。尹彥明說:“子貢在學習上,趕不上曾子到這種程度。孔子對曾子,不等他發問就告訴他‘貫穿一個墓本觀念’那番話,曾子再加深刻理解而說‘是的’,至於子貢,就不能直接聽懂那意思了,所以孔子先提出我是否‘多多地學習又能記得住’的問題,子貢果然不懂這問話的真義而認為孔子說得對,接著又懷疑恐怕不對而問孔子,孔子這才告訴他‘我有一個基本觀念來貫穿它’。子貢儘管聽到這話,仍不能象曾子那樣答‘是的’, ”范淳父也說:“先否定子貢的失誤,然後再把問題的要害告訴他。”我個人認為曾子、子貢都是孔子門下的高足弟子,他們聽到孔子的話答“是的”也好,或者聽到後再提出疑問也好,其實都已把孔子的言外之意默記於心了,社會上的儒生們貶低子貢的原因,在於他先贊同了“多多學習又能記得住”這句話的含義,這看法恐怕不對。剛剛聽到聖人的話這樣講,當即回答說“不對”,並非弟子用來敬重師長的作法,所以先回答說“是的”,然後緊接著用“不是這樣嗎”的方式提出疑問,難道就是不能聽懂那話的意思嗎?有人甚至認為孔子經過選擇再告訴曾子、子貢,大概不是其它人所能聽到的,這看法又不對了。顏氏、冉氏的子孫顏淵、冉求,難道就不可以告訴他們這些話嗎?曾子在答應了一聲“是的”之後,剛巧有別的學生問他,所以發揮出“老師的學說只是忠恕兩個字”的說法,假使子貢當時也有人緊接著問他,他一定會有什麼話告訴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