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經法·道法

作者:佚名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口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虛無(刑)形,其冥冥,萬物之所從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動,動有害,曰不時,曰時而□。動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稱,不知所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誣,曰虛誇,以不足為有餘。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敗,或以成。禍福同道,莫知其所從生。見知之道,唯虛無有。虛無有,秋稿(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則黑白之分已。故執道者之觀於天下(也),無執(也),無處也,無為(也),無私(也)。是故天下有事,無不自為刑(形)名聲號矣。刑(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匿正矣。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靜,至靜者聖。無私者知(智),至知(智)者為天下稽。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事如直木,多如倉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陳,則無所逃其神。度量已具,則治而制之矣。絕而復屬,亡而復存,孰知其神。死而復生,以禍為福,執知其極,反索之無刑(形),故知禍福之所從生,應化之道,平衡而止。輕重不稱,是(胃)謂失道。天地有恆常,萬民有恆事,貴賤有恆位,畜臣有恆道,使民有恆度。天地之恆常,四時、晦明、生殺、(柔)剛。萬民之恆事,男農,女工。貴賤之恆立(位),賢不宵(肖)不相放(妨)。畜臣之恆道,任能毋過其所長。使民之恆度,去私而立公。變恆過度,以奇相御。正、奇有立(位),而名口弗去。凡事無大小,物自為舍。逆順死生,物自為名。名刑(形)已定,物自為正。故唯執(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半,當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而弗為主。故能至素至精,(浩)彌無刑(形),然後可以為天下正。

譯文

作為宇宙本原的道產生了各項法度,法就像繩墨辨明曲直一樣決定著事物的成敗得失。因此既然制定了各項法度就不可違犯,法度一旦設立便不可廢弛。所以說如果能夠以繩墨法度自正,然後就可以識天下萬物之理而不會迷惑。

道體虛空無形,寂靜深遠,萬物賴之以生。人一降生便有患害隨之,這是因為人的本性中存在著欲望且這種欲望永無止境。人生則好妄動,妄動必有患害。具體表現在不能相識而動,甚至還逆時而動。妄動必然妄舉事,舉事則患害隨之,具體表現在行事違逆事理或舉事不量力而行,甚至行事不知功用何在。凡人舉事必有言說,有言說即有患害,具體表現在言無征而爽信或口出大言不知尊敬他人,或者明明做不到的事卻稱能做到,或言過其實浮誇,或力所不及卻揚言力量大有餘。

宇宙萬物萬事都生於道,其死生成敗都是由道決定的。禍福同出一門,人們卻不知道它們產生的原因。要想明白死生、成敗、禍福的道理,只有依靠道了。依靠道,就能把握所出現的細微事物的形和名,形和名的觀念一旦確立,那么是非黑白的分界也是隨之確定了。所以懂得大道的人示範天下的便是變通而不固執,功成而不依賴它,順時而動不妄為,處事公正不以私意。因此天下之事便可以在形名確立、名實相符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得到治理。各項法令制度都已確立,官職都已建置,那么天下萬物就都在正道中了。

心胸廣闊,能包容一切的人是精明的,最為精明的人總能建立功業。遵循正道的人總能達到因時而靜的最高境界(至靜),至靜的人就是聖人。大公無私的人總是睿智的,至智的人可以成為天下所取法的榜樣。如果用法度來審定是非,並且參照自然、社會的必然規律,那么天下之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證驗了。事物繁多,多得如同倉中的粟米,然而法律制度一一設定具備了,那么再隱秘微妙的東西也無法逃脫。所以說法度已經具備了,所有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監督和治理。斷絕了的世祀會重新接續,滅亡了的國家會重新出現,誰能知道其中的奧秘呢?衰敗的國家又變得興盛了,禍事又變成了福事,誰能知道其中的究竟呢?只要反求於道,便可以懂得上述禍福、死生、存亡等產生的原因了。應付事物變化的方法在於掌握平衡和適度,輕重不當,便是失道。

天地之間存在著永恆的規律,天下百姓各自從事著自己的本職,貴賤高低也都有它們確定的位置,使用下臣有確定的方法,統治百姓有既定的守則。四季更迭、晝夜交替,榮枯變換、柔剛轉化便是天地間所存在的固有規律。男耕女織便是老百姓所從事的固定工作。有才德和無才德的人不能處於同等的地位,就是貴賤都有它們確立的位置。選任官吏時,職位的高低要與他們的能力相符,這便是使用下臣的確定方法。去私門而行公道,這是統治人民的既定守則。如果一旦出現了不正常或超越了常規的事情,就要相應地採取非常規的手段加以控制。而治理國家所使用的常規和特殊方法是因事而施的,明白了這一點,那么判定事物時也就不會發生偏頗了。事物無論巨細大小都有它們各自存在的理由,而逆順死生等一切情況的發生都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根據性質就可以準確界定事物的名稱和概念了,因而也就可以對該事物做出正確處理。

聖人不但能體悟自然運行的規律,還能了解君道和臣道所應存在的分界,又能詳察萬物發生及終結的內在原因,然而卻從不以天地萬物的主宰自居,所以他能深遠廣泛的體悟萬事萬物,並成為天下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