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哀公·哀公十二年

作者:左丘明

【經】十有二年春,用田賦。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公會吳於皋阜。秋,公會衛侯、宋皇瑗於鄖。宋向巢帥師伐鄭。冬十有二月,螽。

【傳】十二年春,王正月,用田賦。

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於吳,故不書姓。死不赴,故不稱夫人。不反哭,故言不葬小君。孔子與吊,適季氏。季氏不絻,放絰而拜。

公會吳於橐皋。吳子使大宰嚭請尋盟。公不欲,使子貢對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結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乃不尋盟。

吳征會於衛。初,衛人殺吳行人且姚而懼,謀於行人子羽。子羽曰:「吳方無道,無乃辱吾君,不如止也。」子木曰:「吳方無道,國無道,必棄疾於人。吳雖無道,猶足以患衛。往也。長木之斃,無不噬也。國狗之□,無不噬也。而況大國乎?」

秋,衛侯會吳於鄖。公及衛侯、宋皇瑗盟,而卒辭吳盟。吳人藩衛侯之舍。子服景伯謂子貢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今吳不行禮於衛,而藩其君舍以難之,子盍見大宰?」乃請束錦以行。語及衛故,大宰嚭曰:「寡君願事衛君,衛君之來也緩,寡君懼,故將止之。」子貢曰:「衛君之來,必謀於其眾。其眾或欲或否,是以緩來。其欲來者,子之黨也。其不欲來者,子之仇也。若執衛君,是墮黨而崇仇也。夫墮子者得其志矣!且合諸侯而執衛君,誰敢不懼?墮黨崇仇,而懼諸侯,或者難以霸乎!」大宰嚭說,乃舍衛侯。衛侯歸,效夷言。子之尚幼,曰:「君必不免,其死於夷乎!執焉,而又說其言,從之固矣。」

冬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蜇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歷過也。」

宋鄭之間有隙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岩、戈、錫。子產與宋人為成,曰:「勿有是。」及宋平、元之族自蕭奔鄭,鄭人為之城岩、戈、錫。九月,宋向巢伐鄭,取錫,殺元公之孫,遂圍岩。十二月,鄭罕達救岩。丙申,圍宋師。

譯文

十二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採用按田畝徵稅的制度。

夏季,五月,魯昭公夫人孟子死了。昭公在吳國娶妻,所以《春秋》不記載孟子的姓。死了沒有發訃告,所以不稱夫人。安葬以後沒有回到祖廟號哭,所以不說葬小君。孔子參加弔唁,到了季氏那裡。季氏不脫帽,孔子除掉喪服下拜。

哀公在橐皋會見吳國人,吳王派太宰嚭請求重溫過去的盟約。哀公不願意,派子貢回答說:“盟誓,是用來鞏固信用的,所以用誠心來約束它,用玉帛來奉獻它,用言語來完成它,用神明來保證它。寡君認為如果有了盟約,就不能更改了。如果還是可以更改,每天盟誓又有什麼好處?現在您說‘一定要重溫過去的盟約’,如果可以重溫,它同樣可以寒涼下去的。”於是就沒有重溫盟約。

吳國召集衛國參加諸侯會見。當初,衛國人殺了吳國的行人且姚因而害怕,就和行人子羽商量。子羽說:“吳國正在無道的時候,恐怕會羞辱我們國君。不如不做。”子木說:“吳國正在無道的時候,國家無道,必然加害於人。吳國即使無道,還足以禍害衛國。去吧!高大的樹倒下,遇到的東西沒有不受打擊的;最好的狗發瘋,沒有不咬人的,而何況是大國呢?”

秋季,衛出公在鄖地會見吳人。哀公和衛出公、宋國皇璦結盟,而終於辭謝了和吳國結盟。吳國人圍住了衛出公的館舍。子服景伯對子貢說:“諸侯的會見,事情完了,盟主禮賓,所在地的主人饋送食物,以此互相辭別。現在吳國對衛國不執行禮節,反而圍住他們國君的館舍使他為難,您何不去見太宰?”子貢請求給了他五匹錦,就去了。談到衛國的事情,太宰嚭說:“寡君願意事奉衛國國君,但是他來晚了,寡君害怕,所以要把他留下。”子貢說:“衛君前來,一定和他的臣下們商量,那些人有的同意他來,有的不同意他來,因此才來晚了。那些同意的人,是您的朋友。那些不同意的人,是您的仇人。如果拘禁了衛國國君,這是毀了朋友而抬高了仇人,那些想毀壞您的人就得意了,而且會合諸侯卻拘留了衛國國君,誰敢不怕?毀壞了朋友,抬高了仇人,而又讓諸侯害怕,也許難於稱霸吧!”太宰嚭高興了,就釋放了衛出公。衛出公回國,學著說夷人的話,子之當時還年幼,說:“國君必定不能免於禍難,恐怕會死在夷人那裡吧!被他們拘禁還喜歡學他們的話,跟他們走是必然的了。”

冬季,十二月,蝗蟲成災。季孫向孔子詢問這件事。孔子說:“丘聽說,大火星下沉以後昆蟲都蟄伏完畢。現在大火星還經過西方,這是司歷官的過錯。”

宋國和鄭國之間有些空地,名叫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子產和宋國人講和,說“不要這些地方了。”等到宋國平公、元公的族人從蕭地逃亡到鄭國,鄭國人為他們在嵒地、戈地、鍚地築了城。九月,宋國的向巢進攻鄭國,占領了鍚地,殺死了元公的孫子,並進而包圍了嵒地十二月,鄭國的罕達救援嵒地。二十八日,包圍了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