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作者:佚名

歷史來源
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為氏。春秋時期,衛國有個大夫叫弘演,是個被國君器重的能人。弘演的後世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為姓,成為弘姓。弘姓家族本來很昌盛,但到了唐代,唐朝皇族中李弘被立為太子,天下要避諱用弘字作為姓名。於是弘姓就大部分改為李姓;另一部分改為洪姓。隔了好幾代人後,弘姓才被恢復,有些則沿用改姓後的李、洪姓。故後來弘姓就成了歷史上的罕見姓。

家族名人
弘 演: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很被國君器重。他奉命遠使未歸時,狄人突然攻衛,殺懿公,盡食其肉,獨舍其肝。弘演歸,見而號曰:“臣請為表。”因自剖其腹,先出己之五臟,然後納懿公肝入己腹而死。後來,他成為封建社會忠君的典範。
弘 恭:漢朝沛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在宦官,西漢宣帝、文帝時任中書令。他對朝廷規章制度很熟悉,並堅持按規章制度辦事,能稱其職。元帝立,與石顯並得信任,委以政事,繼續重用,權傾一時,公卿皆畏之。
弘 智:字無可,號墨歷,別號藥地和尚。自受戒後,謝絕一切塵俗,沉浸書畫之中。清世祖順治9年(1652年)作意在筆外圖。著有《通雅》、《炮莊》、《古今性說》、《浮山集》等。清康熙十年(1671年)卒。俗名方以智,字昌公,號鹿起,又號密之。安徽桐城人。明萬曆39年(1611年)生,崇禎13年(1640年)進士,授撿討。早年參加復社,與陳員慧、吳應箕、侯方域號稱“明季四公子”,明亡後出家改弘智名至卒。
弘 仁:清畫家,僧人。俗姓江,名韜,字六奇(1610- 1664年),安徽省歙縣人。明末生員,明亡後出家為僧,名弘仁,字漸江,卒後,人稱“梅花古衲”。擅畫山水,師法倪瓚,簡約疏曠,清幽冷峻。與查士標,汪之瑞,孫逸合稱“海陽四家”,為“新安畫派”的代表。與朱耷,髡殘,石濤合稱“清初四畫僧”。擅作黃山圖,深得寫生之妙,新安派黃山畫派的代表人之一。

遷徙分布
弘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弘姓起源於春秋時衛國大夫弘演,他為衛國懿公的臣子,頗受君主的賞識,常委以重任,其後代稱為弘氏。在唐朝,曾因避諱於皇室親子李弘而改姓為李,但弘姓並沒因此而滅絕,後來過了幾代之後,弘氏子孫有復為弘。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令,後為南海尉,於秦末兼併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時受封為南越王。此後,趙佗的子孫繁衍於今廣東、廣西一帶。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唐高宗總章年間,中原人趙端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五代時,劉龑在廣州建立南漢政權,洛陽人趙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開封人趙廷隱、趙崇韜父子因仕後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開封人趙用賢隨宋高宗趙構南逃,移居江蘇常熟,鄭州人趙蕃移居江西上饒。南宋滅亡後,宗室趙氏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發展繁衍。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閩、粵趙氏陸續有人遷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於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