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作者:佚名

歷史來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時期的諸侯國雕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刁,弘農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國,後更為刁氏。齊有豎貂,晉有刁協。”古雕國,故址在今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道鎮蘭家川一帶,在商王朝時期原地多為鬼方民族所居。至商帝武丁(商高宗)執政時期,曾在延安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鬼方民族的戰爭,其在典籍《周易·既濟》中有記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文王時期,亦大舉攻伐周邊地區,因延安地區盛有鶻雕(鶚鳥),因稱為“雕”。周武王滅商紂之後(公元前1106~前1104年待考),將兄弟之一封於雕,建有姬姓雕國,其時該地區仍為鬼方民族所占據。
戰國初期,延安地區以南屬魏國之域,以北為趙國領土。秦惠文王嬴駟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國的大良造公孫衍率軍大敗魏軍於雕,斬魏軍八萬餘,並俘魏軍大將龍賈。因為雕之地在泰昌山以北,因此稱作“雕陰”,史稱這次戰役為“雕陰之戰”。這一戰役使魏國在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其後,魏國被迫將黃河以西之地獻於秦國,延安地區始屬秦國。

源流二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考工雕人之後,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據史籍《漢書》記載:“雕姓,考工雕人之後。”考工,是西周至秦漢之際對所有技工的統稱,包括了六類三十個基本工種。
在雕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雕人氏,後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簡筆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門生漆雕開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典籍《論語》中記載有:“子使漆雕開仕。”漆雕開,公元前540~?年待考,春秋末期魯國人,字子開,又字子若、子修,是孔子的學生,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是漆雕氏之儒的創始人。他曾經因無罪受刑而致身殘,但他不氣餒,投入孔子門下專攻《尚書》。史稱,漆雕開具有“勇者不懼”的美德,主持正義,剛正不阿,主張色不屈於人,目不避其敵。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在漆雕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漆雕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漆氏、雕氏、刁氏。

源流四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桓公近臣豎貂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的周莊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姜小白在執政後一心想富民強國,在諸侯列國中成為霸主,所以也就必然要選拔一批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的人才來輔佐他實現這個遠大目標。管仲、隰朋、鮑叔牙等一大批傑出人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脫穎而出的。齊桓公死後,五個公子爭相求立,豎貂與易牙等殺群吏,逐齊孝公姜昭,立齊中廢公姜無詭,內訌從此擴大,豎貂也在這場政變中喪生。直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齊昭公姜潘即位,才徹底平息了豎貂引發的這場內亂,但齊國因此也喪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豎貂在自宮之前,生育有兩子一女。後來豎貂的孫子以祖父的名字為姓氏,稱貂氏,此後遂有貂氏一族。但後裔子孫們為了避先祖之惡名,便改取“貂”的同音“刁”、“雕”作為姓氏,稱刁氏、雕氏,在唐朝時期有改為丁氏者。

源流五
為貂姓所改。據《風俗通》所載,春秋時齊國有貂勃,后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後來皆改為刁姓。 另據《日知錄》、《復古篇》載,古代刁、雕、貂三字聲同宗異,後統為刁姓。

源流六
源於百濮族,出自周王朝時期的百濮雕題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在史籍《山海經·海內南經》中記載:“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胊國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慮。”而明朝時期的廣東香山石岐仁厚里人、儒學大家黃佐在《廣東通志·圖經》中記載:“海南古有雕題國”。古郁水,即今廣西右江、鬱江、潯江以及廣東西江。今廣西東部、廣東西部的西江中游南岸有“鬱南縣”,因古郁水而得名。西江由西北往東南流人珠江三角洲入南海,“郁水南”的“雕題國”,有學者認為應在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也有學者認為雕題國是指今台灣省,或指今海南省。秦朝以後,隨著中原漢族人的大批南遷,蜑人逐漸失去了陸上營地,被迫長年漂泊海上,大部分蜑人被漢人同化,逐漸上岸開墾沙田種地,成為農民。仍有一部分蜑民不願放棄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堅守“以舟楫為家,捕魚為生”的古老傳統,因此在歷史上曾被南下漢人視為低賤的“蜑民”。
蜑人被漢族同化之後,有以先國之名為姓氏者,稱雕題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者,為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有取同音字簡筆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余者多為巴氏、樊氏、暉氏、相氏、鄭氏這五大著姓。

源流七
源於職業,出自秦、漢之際刁工,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刁,為秦、漢時期的一種軍用品,是一種有柄的小斗(帶把小銅鍋),白天可供一人煮飯,夜間則用來敲擊以巡更,為軍旅必備器具。這種“刁”一直沿用至今,不過將其柄巧妙一點可摺疊,改稱為“軍用飯盒”罷了。製作“刁”的工匠,就稱為刁工。秦始皇曾將收繳的六國兵器“冶以為刁”,毀滅六國遺民能鍛兵造反的工具,來裝備軍隊自己的戰士。
在刁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刁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匈奴復株累若鞮單于雕陶莫皋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在復株累若鞮單于的後裔子孫中,有隨南匈奴逐漸融入漢族者,以先祖名字為漢化姓氏,稱雕陶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刁氏、陶氏、單氏等。

源流九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武官冠飾,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所有的五品以上武將的冠帽上皆有貂尾為飾,是一種身份象徵。
在漢朝武將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具有“貂尾冠”而榮,因有稱貂氏者,後多簡改同音字“刁”為姓氏,稱刁氏。

源流十
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西突厥阿史那部鼠尼施部落,屬於以部落圖騰崇拜為氏。在文獻《新編千家姓》和史籍《新唐書》中皆記載:“唐有鼠尼施。”
到武則天執政後期,下令將鷹娑川鼠尼施部內遷,鼠尼施部族人反抗而自遷川黔之地,在三國蜀漢時期逐漸與當地故西羌部落融合,相對集中分布於滇西遂久(今雲南麗江)、瀾滄江流域金州(今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冊亨、望謨一帶),成為後來西南夷的先民之一,族人多以部落名稱為姓氏,稱鼠氏;亦有以部族圖騰“大鼠”即貂為姓氏者,稱貂氏,後有簡改同音字“刁”為姓氏,稱刁氏。

源流十一
源於傣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明朝時期,雲南傣族刀氏土司世家後裔,有改姓氏為刁氏者。到了清朝時期,雲南建水州慢車鄉土舍、鎮沅土府、四川建昌道紅卜苴土百戶等均有刁氏。傣族,古代時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後吸取漢文化逐漸採用了姓氏。在史籍《希姓錄》中記載:“王驥平麓川,賜夷人怕、刀、剁三姓,後染華風,改為刁氏。”
其中的刀氏族人世為傣族土司,在穩定雲南地區民族團結和促進經濟發展中作出了巨大貢獻,之中,刀氏族人中有易改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二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刁落氏,亦稱多囉氏、啁嚕嚕氏,滿語為Dolo Hala,漢義“內”,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東海(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所冠漢姓為刁氏、高氏、趙氏等。
⑵.滿族多興氏,滿語為Dohing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所冠漢姓中有刁氏。

家族名人

刁 閒
西漢初齊(治今山東淄博市臨淄)人。大工商業主。今學者將其列為中國古代23巨商之一。刁間致富之道很特別。齊國人一向瞧不起奴婢,但刁間特別善待他們,用他們去做魚鹽買賣並經營商業,以此致富,家產數千萬,成為巨富。【《史記.貨殖列傳》齊俗賤奴虜,而刁閒獨愛貴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刁閒收取,使之逐漁鹽 ... 最後富至千金。

刁 韙
彭城(今江蘇省徐州)人,東漢大臣。桓帝時為侍御史,與陳蕃相重,被陷以朋黨禁錮。後復拜議郎,遷尚書,出為魯、東海二郡相。性耿直,有明略,所在稱神。

刁 協
渤海饒安人,東晉大臣。東晉初建,任尚書左僕射、尚書令,參與制訂朝廷典章制度,為元帝心腹,竭力擁護帝室,與王氏勢力相抗衡。後王敦起兵反晉,他於出逃途中被殺。

刁 彝
協子,東晉大臣。王敦亂平後,他斬仇人黨為父報仇。歷尚書吏部郎,累遷北中郎將、徐袞二州刺史、假節,鎮廣陵。

刁 逵
刁彝子,東晉官吏,土族地主。安帝時,任廣州刺史,領平越中郎將。與其弟刁暢、刁弘等皆不重名節,喜殖財貨。後隨桓玄叛晉,被劉裕所滅。

刁 雍
刁暢子,北魏官吏。劉裕執政,逃至後秦,後歸北魏,任建義將軍,與劉宋軍頻繁交戰,遷徐豫二州刺史等職。尚文好學,著有詩、賦、論、頌、雜文百餘篇。又篤信佛教,著有《教戒》。

刁 整
刁雍孫,北魏大臣。頗涉書史,解音律。輕財好施,交結名流,然貪而好色,為議者所貶。歷安南將軍、光祿大夫等職,官終衛大將軍。

刁 通
山陰(今江蘇省淮安)人,元代將領。弱冠授從征馮翊校尉。世祖至元中,從丞相伯顏作戰,武藝絕倫,功居多。阿術元帥及選通領都下軍,克樊城,定鎮江、淮南一帶。升征東招討使,佩金符,移鎮揚州,命世襲其職。

刁 代
元代本路總管,是時洞蛟為孽,代挾利劍入洞,代與蛟俱死。

刁 包
祁州(今河北省深澤)人,明末清初學者。明天啟間舉人,學術專宗義理。明末倡眾守城拒農民起義軍。有《易酌》、《用六集》等。

刁光胤
長安人,唐代畫家,天復中避亂入蜀。性情高潔,交遊不雜,善畫湖石、花卉、帽兔、鳥雀,工花水,有“孔類升堂,黃得入室”之贊。孔嵩、黃筌皆師其筆。

刁彥能
上蔡人,五代時後唐大臣。少孤,事母至孝。官至撫州節度使,頗有治稱。

刁國器
平陽路(今山西省臨汾)人,元代將領。以勛閥為征西帥,臨亂決戰以果毅稱。

刁再濂
清代學者,性清介,不苟取。臨卒,猶以居官致富戒其子孫。

刁戴高
浙江慈谿人,清代學者。諸生。少即以能書工詩名,後多病,足不能行,惟吟詩作字不斷。尤善大字,兼通音韻。

地望分布

刁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約三十六萬九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3%左右。
戰國時齊襄王有處士貂勃,有的古籍也寫作刁勃,漢時有齊之商賈刁間,這幾位名載史冊之人物,都是當時的齊人,即現在的山東人,再結合豎刁,可見刁姓的最早發源地是山東。新莽時期有義軍首領、東海(今山東省郯城)人刁子都,東漢有彭城(今江蘇省徐州)人刁韙見諸史冊,徐州毗鄰山東,以前又曾歸屬過山東管轄,所以刁姓起源於山東應無疑義。漢末三國魏晉時,刁姓在渤海郡和弘農郡繁衍得十分興旺,成為此兩郡之名門大族,其中以刁姓渤海郡望最為興旺,表現十分搶眼。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板蕩,晉室被迫南渡,渤海饒安(今河北省孟村)人刁協亦避難南渡,為當朝尚書令,後被奸臣所殺,但其子孫顯貴於當朝,其孫刁逵兄弟三人俱經商發家,僅刁逵一人就置田產數萬頃,奴婢至數千人,後劉裕誅刁民,刁姓有回歸北方者,但有刁姓血脈留居江南。北魏時,刁協五世孫刁整因河北喪亂,遂奉母客齊州(今山東省濟南)。隋唐兩代,刁姓繁衍之主流依舊在北方,但在江浙皖鄂的南方諸省均有刁姓人家入居。唐昭宗天復中,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刁光胤避地入蜀(今四川省)。唐末五代時,河南上蔡人刁彥能因仕宦南唐而落籍昇州(今江蘇省南京),其有子徙居潤州丹徒(今江蘇省鎮江)。除此以外,刁姓由於避亂亦有進入湖南、江西者。宋元兩代,今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均有刁姓人入遷。元末明初,有刁清自福建寧化石壁遷廣東潮州揭陽。生子四,分遷興寧、長樂、海陽。續衍潮陽龍川、新界以及廣西。山西刁姓作為明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東北、甘肅、天津等地。歷清,刁姓分布之地愈廣。
如今,刁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貴州、湖南多此姓,二省漢族刁姓約占全國漢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零四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