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樂部·卷十五

作者:李昉

○琴上

《說文》曰:琴,禁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

《毛詩·關雎》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注曰:宜以琴瑟友樂之。箋云:賢女乃與琴瑟之志同也。)

又《鄘·柏舟·定之方中》曰: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又《甫田·車轄》曰:四牡騑騑,六轡如琴。(箋云:御群臣使之有禮,如御四馬騑騑然使之均調緩急和也。)

又《緇衣·雞鳴》曰: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禮記·曲禮》曰:先生書篋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

又《曲禮下》曰:士無故不去琴瑟。

又《明堂位》曰:拊搏玉磬,揩擊大琴、中琴,四代之樂器也。

又《檀弓上》曰:子夏既除喪而見,(見於孔子。)與之琴,和之而不和,彈之而不成聲,(里襠人心。)作而曰:"哀未忘也。"子張既除喪而見,與之琴,和之而和,彈之而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至也。"

又《檀弓上》曰:顏淵之喪,饋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彈琴而後食之。(彈琴以徹哀也。)

又曰: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

又《雜記》曰:下大功至辟琴瑟。

《周禮》曰:雲和之琴,冬至日,於地上圓丘奏之。空桑之琴,夏日至,於澤中方丘奏之。龍門之琴,於宗廟奏之。

《左傳》曰:初,穆姜使擇美檟,自以為櫬與頌琴。

又曰: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其族,曰:"伶人也。"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又曰:初,衛侯有嬖妾,使師曹誨之琴。師曹鞭之,公怒,鞭師曹三百。

《爾雅》云:大琴曰離,二十弦,或傳此是伏羲所制。

《周書》曰:鄒忌以鼓琴見齊威王,威王悅之,舍之右室。須臾,王自鼓琴,鄒忌推戶,久曰:"善哉!鼓琴也。"王勃然不悅,去琴按劍,曰:"夫子見之未察,何以知其善?"忌曰:"大弦濁以溫,小弦廉折以清,推之深而釋之舒,均諧以鳴,大小相蓋,回邪而不相害,是知其善。"忌復曰:"不獨語音。夫治國家,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悅,曰:"若語五音紀,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治國家、弭人民、皆在其中,又何為絲桐之間?"忌曰:"大弦急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推之深釋之舒者,刑罰審也。均諧以鳴者,政令一也。大小相蓋、回邪不相害者,上下和鳴,吏民相親也。夫復而不亂者,所以治昌。連而徑者,所以存亡。故曰琴音調而天下治。治國家,弭人民,無若乎五音者矣。"王曰:"善。"忌見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謂忌曰:"髡有愚志,願陳諸前。"忌曰:"謹受教。"髡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忌曰:"謹受命,請無觀。"髡曰:"狢膏棘軸,所以為猾,然而不能運方穿。"忌曰:"謹受命,請事左右。"髡曰:"弓膠臘幹,所以為勢,然而不能傳合疏遠。"忌曰:"謹受命。請謹自撫附萬民。"髡曰:"狐裘雖弊,不可補以黃犬之皮。"忌曰:"謹受命,謹請擇君子無親小人。"髡曰:"大車無轂不能載常任,琴瑟無軫不能成五音。"忌曰:"謹受命,請謹修法律而督奸吏。"髡說畢,趨出。至門而眄其仆,曰:"是人者,吾語之微言,其應我如響之應聲,是人封不久矣。"居期年,封於下邳,號曰成侯。

《史記》曰:箕子諫紂不聽,而被髮佯狂為奴,隱而鼓琴以自悲。

又曰:司馬相如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臨邛富人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相如謬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始之臨邛,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恐不得當也。

又曰:荊軻左把秦王,右揕其胸,王乞聽琴而死。召姬人鼓琴,聲曰:"羅縠單衣可裂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拔。"王奮而去。

又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帝悲不能自禁,破為二十五弦。

又曰:萬石君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問曰:"若何有?"對曰:"獨有母,不幸失明。姊能鼓琴。"高祖乃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涓,徙其家長安中戚里。

《東觀漢記》曰:上嘗問宋弘道通之士,弘薦桓譚。譚善鼓琴,喜鄭聲。上數聽,悅之。弘聞,坐府上,遣吏召譚,責問之。譚叩頭良久,乃遣。後上令譚鼓琴,譚為之失次。上召之,弘言其故,故不復令譚給事。

《後漢書》曰:初,蔡邕在陳留,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客有彈琴於屏,邕在門潛聽之,曰:"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返。將命者告主人曰:"蔡君至門而去。"邕素為邦鄉所宗,主人遂自追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見螂螳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蟬也。此豈為殺心而形於聲乎?"邕嘆曰:"此足以當之矣。"

又曰:蔡邕字伯喈,陳留人。性沉審,志好琴道,以嘉平元年入清溪訪鬼谷先生所居。山五曲,曲有幽居靈跡。每一曲制一弄,三年曲成。出呈馬融,王元、董卓等異之。

《晉書》曰:王敬伯,會稽餘姚人。洲渚中,升亭而宿。是夜,月華露輕。敬伯鼓琴,感劉惠明亡女之靈,告敬伯,就體如平生,從婢二人。敬伯撫琴而歌曰:"低露下深幕,垂月照孤琴。空弦益宵淚,誰憐此夜心。"女乃和之曰:"歌宛轉,情復哀,願為煙與霧,氛氳同共懷。"

《晉書》曰:阮瞻善彈琴,人聞其能,多往求聽。不問貴賤長幼,皆為彈之。神氣沖和,不知向人所在。內兄潘岳每令鼓琴,終日達夜,無忤色。

《晉中興書》曰:戴逵字安道。少有文藝,善鼓琴。太宰武陵王晞聞其能琴,使人召焉。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晞怒,乃更引其兄述。述亦能樂,聞命忻然操琴而往。逵不樂。當世以琴書為娛,不遠千里。

《宋書》曰:蕭思話領左衛將軍。嘗從太祖登鍾山北嶺,中道有盤石清泉。上使於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鍾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意。"

又曰:衡陽王義季鎮京口。長史張邵與戴顒姻通迎來,止黃鵠山,林澗甚美,顒憩於澗。義季亟從之游,顒衣野服,為義季鼓琴,並新聲變曲,皆與世異也。

又曰:衡陽王義季鎮京口,戴顒為義季鼓琴,並新聲變曲。其三調《游弦》、廣陵《止息》之流皆與世異。太祖每欲見之。常謂黃門侍郎張敷曰:"當燕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長給正聲伎一部。顒合《何嘗》、《白鵠》二聲以為一調,號為"清曠"。

又曰:陶潛不解聲音而畜素琴一張,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蕭子顯《齊書》曰:王仲雄善彈琴,當時妙絕。江左有蔡邕焦尾琴,在王衣庫,上敕五日一給仲雄。

又曰:尚書令柳世隆少立功名,晚專以談義自業,善彈琴,世稱柳公雙璅,為士品第一。常自云:"馬槊第一,清談第二,彈琴第三。"在朝不乾世務,垂簾鼓琴,風韻清遠,甚獲世譽。

《家語》曰:孔子學琴於師襄子,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今子於琴已習,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孔子有所繆然深思焉,(繆然,深思貌也。)有所然,高望而遠眺。(眺,見。)曰:"丘殆得其為人矣,始近黮然黑,(黮,黑貌也。)頎然長,(頎,長貌也。)曠然如望羊,(曠然,用志曠遠也。望,遠也。望羊,視遠。)奄有四方,(奄同也。文王時,三分天下有其二,後周有四方,文王之功上也。)非文王,其孰能為此?"師襄子避席,葉拱而對曰:(攝拱,兩手薄心。)"君聖人也。"其傳曰:《文王操》。

又曰:子路鼓瑟,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流入於南,不歸北。夫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域也。故君子之音,溫和居中,以養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乎心,暴厲之動不存乎禮。夫然者,乃所以為治安之風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厲微末以象殺伐之義,中和之感不載乎心,溫和之動不存於體。夫然者,乃所以為亂亡之風。"

《家語》曰: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期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蕩蕩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

《莊子》曰:孔子窮於陳蔡,七日不食,弦歌鼓琴。

又曰:孔子游於緇帷之林,休坐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父者下船而來,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歟?"

《列子》曰:瓠巴鼓琴,鳥舞魚躍。鄭師文聞之,從師襄,三年不成。無幾,見師襄曰:"久得之矣。"於是當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總至,草木成實。秋而叩角,溫風徐回,草木發榮。夏而叩羽,霜雪交下,川池暴涸。冬而叩徵,陽光熾烈,堅冰立散。將終而四景風翔,慶雲浮,甘露降,醴泉涌。

《前秦錄》曰:苻堅末年好色,寵幸鮮卑。有趙整者援琴歌曰:"昔聞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清白,是誰亂使濁。"

又曰:"北園有棗樹,布葉垂重陰。外雖多棘刺,內實有赤心。"

《世說》曰:王子猷病篤而子敬先亡,猷問左右曰:"何以都不聞訊息,此以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轝臨殯。子敬好琴,故以置棺中,因大慟曰:"所謂人琴俱亡。"於是乃絕。

《風俗通》曰:今琴長四尺五寸者,法四時五行。七弦者,法七星。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劉向《列仙傳》曰:子主者,不知何許人也。言寧先生雇我一百餘年,不還,直詣江都王,陳辭:先生居龍首彈琴,是我鄰家九代孫。

《琴操》曰:伏羲作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廣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下曰岩,池水平也。前廣後狹,象尊卑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五弦,官也,大弦,君也,寬和而溫;小弦,臣也,清廉不亂。文王加二弦,合君臣恩也。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

傅玄《琴賦敘》曰:齊桓有鳴琴曰號鍾,楚莊王有琴曰繞樑,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蔡邕焦尾有相如政取古名曰琴耳,無其事也,不異號鍾。)

《世說》曰:顧彥先平生好琴,死後置琴床上。張翰直上床彈琴,不與孝子語而去。

《語林》曰:嵇中散夜燈下彈琴,忽有一人,面甚小,斯須轉大,遂長丈餘,單衣革帶。嵇見之既熟,乃吹燈滅之,曰:"恥與魑魅爭光。"

阮籍《樂論》曰:漢桓帝聞楚琴,悽愴傷心,倚戶而悲,慷慨長息,曰:"善哉!為琴若此而足矣。"

《說苑》曰:應侯與賈子坐聞鼓琴聲,應侯曰:"今日琴一何悲也?"賈子曰:"夫張急調下,故使之悲耳。因張者,良材也;調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之官,安能無悲乎?"應侯曰:"善。"

揚雄《琴清英》曰:晉王謂孫息曰:"子鼓琴能令寡人悲乎?"息曰:"今處高台邃宇,連屋重戶,藿肉漿酒,倡樂在前,難可使悲者。"乃謂:"少失父母,長無兄嫂,當道獨坐,暮無所止,如此者乃可悲耳。"乃援琴而鼓之,晉王酸心哀涕,曰:"何子來遲也。"

蔡邕《女訓》曰:舅姑若命之鼓琴,必正坐操琴而奏曲。若問曲名,則舍琴興對曰某曲。坐若近,則琴聲必聞;若遠,左右必有贊其言者。凡鼓小曲,五終則止;大曲,三終則止。無數變曲無多少,尊者之聽未厭不敢早止。若顧望視也,則曲終而後止,亦無中曲而息也。琴必常調。尊者之前,不更調張。私室若近舅姑,則不敢鼓。獨若絕遠,聲音不聞,鼓之可也。鼓琴之夜,有姊妹之宴則可也。

《通禮纂》曰:堯使無勾作琴五弦。

《江表傳》曰:顧雍少從蔡伯喈學鼓琴,伯喈貴異之,謂曰:"卿成必早,故以名與卿。"雍、伯喈同名由此。

蔡邕《月令章句》曰:凡弦急則清,慢則濁。

《白虎通》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韓詩外傳》曰:孔子南遊適楚,至於阿谷之隧。有處女佩璜而浣,孔子曰:"彼婦人可與言矣。"抽琴去其軫以授子貢,曰:"善為之辭,以觀其語。"子貢曰:"於此有琴而無軫,願借子以調其音。"婦人曰:"吾野鄙之人也,僻陋而無心,五音不知,安能調琴?"子貢致其辭,孔子曰:"丘知之矣。"

《山海經》曰:帝俊生晏龍,始為琴瑟。

又曰:東海之外大壑,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郭璞曰:孺義未詳也。)

《蔡琰別傳》曰:"琰字文姬,陳留人,漢左中郎將蔡邕之女。少聰惠秀異,年六歲,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二弦。"邕故斷一弦而問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耳。"琰曰:"吳札觀風,知興亡之國;師曠吹律,識南風之不競。由此言之,何不足知也。"

《馬明生別傳》曰:明生隨神女入石室,金床玉幾,時自彈琴,有弦五音,普奏聞於數里。

《幽明錄》曰:劉琮善琴,忽得困病,許遜曰:"近蔣家女鬼相錄在山石間,專使彈琴作樂,匡覃致災也。"琮曰:"吾常夢見女子將吾宴戲,恐必不免。"遜笑曰:"蔣姑相愛重,恐不能相放耳。以為誄之,今去當無患也。"琮漸差。

《文士傳》曰:嵇康臨死,顏色不變,謂其兄曰:"向以琴來不?"兄曰:"已至。"康取調之,為《太平引》,曲成,嘆息曰:"《太平引》絕於今日耶!"

《搜神記》曰:吳人有燒桐以爨者,蔡邕聞其爆聲,曰:"此良桐也。"因請之,削以為琴,而燒不盡,因名燋尾琴,有聲也。

揚雄《琴清英》曰:昔者,神農造琴,以定神齊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舜彈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堯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