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南中王門學案·前言

作者:黃宗羲

南中之名王氏學者,陽明在時,王心齋、黃五嶽、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馮南江,其著也。陽明歿後,緒山、龍溪所在講學,於是涇縣有水西會,寧國有同善會,江陰有君山會,貴池有光岳會,太平有九龍會,廣德有復初會,江北有南譙精舍,新安有程氏世廟會,泰州復有心齋講堂,幾乎比戶可封矣。而又東廓、南野、善山先後官留都,興起者甚眾。略載其論學語於後。其無語錄可考見者附此。

戚賢字秀夫,號南玄。江北之全椒人。嘉靖丙戌進士。仕至刑科都給事中,以薦龍溪,失貴谿指,謫官致仕。陽明在滁州,南玄以諸生旅見,未知信向。其後為歸安令,讀論學諸書,始契於心,遂通書受學。為會於安定書院,語學者“千聖之學,不外於心,惟梏於意見,蔽於嗜欲,始有所失。一念自反,即得本心。”在京師會中,有談二氏者,即正色阻之。龍溪偶舉黃葉止兒啼公案,南玄勃然曰:“君是吾黨宗盟,一言假借,便為害不淺。”龍溪為之愧謝。南玄談學,不離良知,而意氣激昂,足以發之。

馮恩字子仁,號南江,華亭人。嘉靖丙戌進士。陽明徵思、田,南江以行人使其軍,因束脩為弟子。擢為南道御史,劾都御史汪鋐、大學士張孚敬,下詔獄。會審,鋐執筆,南江立而庭辯,論死。其後減戍赦歸。

貢安國字元略,號受軒,宣州人。師南野、龍溪。主水西、同善之會。緒山與之書曰:“昔人言‘鴛鴦繡出從君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吾黨金針是前人所傳,實未繡得鴛鴦,即嘵嘵然空持金針,欲以度人,人不見鴛鴦,而見金針,非徒使之不信,並願繡鴛鴦之心,亦阻之矣。”後官山東州守,講學於志學書院。

查鐸字子警,號毅齋,涇縣人。嘉靖乙丑進士,為刑科給事中。不悅於新鄭,外轉至廣西副使。學於龍溪、緒山,謂“良知簡易直截,其他宗旨,無出於是。不執於見即曰虛,不染於欲即曰寂,不累於物即曰樂,無有無,無始終,無階級,俛焉日有孳孳,終其身而已。”

沈寵字思畏,號古林,宣城人。登嘉靖丁酉鄉書。官至廣西參議。師事受軒。受軒學於南野、龍溪而返,謂古林曰:“王門之學在南畿,盍往從之?”於是古林又師南野、龍溪。在閩建養正書院,在蘄黃建崇正書院。近溪立開元之會於宣州,古林與梅宛溪主其席。疾革,有問其胸次如何,曰:“已無物矣。”宛溪名守德,字純甫。官至雲南左參政。其守紹興時,重修陽明講堂,延龍溪主之。式祕圖楊珂之閭,非俗吏也。

蕭彥號念渠,戶部侍郎。謚定肅。涇縣人。師事緒山。

蕭良榦字以寧,號拙齋。仕至陝西布政使。師緒山、龍溪。水西講學之盛,蕭氏之力也。

戚袞字補之,號竹坡,宣城人。項城知縣。初及東廓、南野之門,已受業龍溪。龍溪語之曰:“所謂志者,以其不可奪也。至於意氣,則有時而衰。良知者,不學不慮,自然之明覺,無欲之體也。吾人不能純於無欲,故有致知之功。學也者,復其不學之體也;慮也者,復其不慮之體也。故學雖博而守則約,慮雖百而致則一,非有假於外也。若見聞測識之知,從門而入,非良知之本然矣。吾人謹於步趨,循守方圓,謂之典要,致知之學,變動周流,惟變所適。蓋規矩在我,而方圓自不可勝用,此實毫釐之辯也。”竹坡往來出入,就正於師友者,凡七八年,於是始知意氣不可以為志,聞識不可以為知,格式不可以為守。志益定,業益精,其及人益廣也。

張棨字士儀,號本靜,涇縣人。五歲口授諸書,即能了了。夜聞雞聲,呼其母曰:“《國小》云:‘事父母,雞初鳴,鹹盥漱。’今雞鳴矣,何不起?”母笑曰:“汝才讀書,便曉其義耶?”曰:“便當為之,豈徒曉焉而已?”南野為司成,因往從之,累年不歸。繼從東廓、緒山、龍溪,歸而聚徒講學。以收斂精神為切要,以對景磨瑩為實功,以萬物一體為志願,意氣眉睫之間,能轉移人心。

章時鸞號孟泉,青陽人。河南副吏。學於東廓。

程大賓字汝見,號心泉,歙人。貴州參政,受學緒山。緒山謂之曰:“古人學問,不離七情中用功,而病痛亦多由七情中作。”

程默字子木,休寧人。廣州府同知。負笈千里,從學陽明。疾革,指《六經》謂其子曰:“當從此中尋我,莫視為陳言也。”

鄭燭字景明,歙人。河間府通判。及東廓之門。人見其衣冠質樸,以為率真者,曰:“率真未易言,先須識真耳。”

姚汝循字敘卿,號鳳麓,南京人。嘉靖丙辰進士。官終嘉定知州。近溪嘗論明德之學,鳳麓舉日說云:“德猶鑑也,匪翳弗昏,匪磨弗明。”近溪笑曰:“明德無體,非喻所及。且公一人耳,為鑑為翳,復為磨者,可乎?”聞之遂有省,浸浸寤入。有妄子以陽明為詬病,鳳麓曰:“何病?”曰:“惡其良知之說也。”曰:“世以聖人為天授,不可學久矣。自良知之說出,乃知人人固有之,即庸夫小童,皆可反求以入道,此萬世功也,子曷病?”

殷邁字時訓,號秋溟,留守衛人。歷官禮部侍郎。與何善山游,與聞緒言,所著有《懲忿窒欲編》。

姜寶字廷善,丹陽人。歷官南禮部尚書。受業荊川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