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集素篇

作者:陳繼儒 / 陸紹珩

袁石公云:“長安風雪夜,古廟冷鋪中,乞兒丐僧,齁齁如雷吼,而白髭老貴人,擁錦下帷,求一合眼不得。嗚呼!松間明月,檻外青山,未常拒人,而人人自拒者何哉?”集素第五。

田園有真樂,不瀟灑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遊;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

居處寄吾生,但得其地,不在高廣;衣服被吾體,但順其時,不在紈綺;飲食充吾腹,但適其可,不在膏粱;宴樂修吾好,但致其誠,不在浮靡。

披卷有餘閒,留客坐殘良夜月;褰帷無別務,呼童耕破遠山雲。

琴觴自對,鹿豕為群;任彼世態之炎涼,從他人情之反覆。

家居苦事物之擾,惟田舍園亭,別是一番活計;焚香煮茗,把酒吟詩,不許胸中生冰炭。

客寓多風雨之懷,獨禪林道院,轉添幾種生機;染翰揮毫,翻經問偈,肯教眼底逐風塵。

茅齊獨坐茶頻煮,七碗後,氣爽神清;竹榻斜眠書漫拋,一枕余,心閒夢穩。

帶雨有時種竹,關門無事鋤花;拈筆閒刪舊句,汲泉幾試新茶。

余嘗淨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餉時而起,則啜苦茗,信手寫漢書幾行,隨意觀古畫數幅。心目間,覺灑灑靈空,面上俗塵,當亦撲去三寸。

但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

莫戀浮名,夢幻泡影有限;且尋樂事,風花雪月無窮。

白雲在天,明月在地;焚香煮茗,閱偈翻經;俗念都捐,塵心頓盡。

暑中嘗默坐,澄心閉目,作水觀久之,覺肌發灑灑,幾閣間似有爽氣。

胸中只擺脫一戀字,便十分爽淨,十分自在;人生最苦處,只是此心;沾泥帶水,明是知得,不能割斷耳。

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此巧於處貧矣。

三月茶筍初肥,梅風未困;九月蓴鱸正美,秫酒新香;勝友晴窗,出古人法書名畫,焚香評賞,無過此時。

高枕邱中,逃名世外,耕稼以輸王稅,采樵以奉親顏;新谷既升,田家大洽,肥羜烹以享神,枯魚燔而召友;蓑笠在戶,桔槔空懸,濁酒相命,擊缶長歌,野人之樂足矣。

為市井草莽之臣,早輸國課;作泉石煙霞之主,日遠俗情。

覆雨翻云何險也,論人情,只合杜門;吟風弄月忽頹然,全天真,且須對酒。

春初玉樹參差,冰花錯落,瓊台奇望,恍坐玄圃,羅浮若非;黃昏月下,攜琴吟賞,杯酒留連,則暗香浮動,疏影橫斜之趣,何能真實際。

性不堪虛,天淵亦受鳶魚之擾;心能會境,風塵還結煙霞之娛。

身外有身,捉麈尾矢口閒談,真如畫餅;竅中有竅,向蒲團回心究竟,方是力田。

山中有三樂。薜荔可衣,不羨繡裳;蕨薇可食,不貪粱肉;箕踞散發,可以逍遙。

終南當戶,雞峰如碧筍左簇,退食時秀色紛紛墮盤,山泉繞窗入廚,孤枕夢回,驚聞雨聲也。

世上有一種痴人,所食閒茶冷飯,何名高致。

桑林麥隴,高下競秀;風搖碧浪層層,雨過綠雲繞繞。雉雊春陽,鳩呼朝雨,竹籬茅舍,閒以紅桃白李,燕紫鶯黃,寓目色相,自多村家閒逸之想,令人便忘艷俗。

雲生滿谷,月照長空,洗足收衣,正是宴安時節。

眉公居山中,有客問山中何景最奇,曰:“雨後露前,花朝雪夜。”又問何事最奇,曰:“釣因鶴守,果遣猿收。”

古今我愛陶元亮,鄉里人稱馬少游。

嗜酒好睡,往往閉門;俯仰進趨,隨意所在。

霜水澄定,凡懸崖峭壁;古木垂蘿,與片雲纖月;一山映在波中,策杖臨之,心境俱清絕。

親不抬飯,雖大賓不宰牲;匪直戒奢,侈而可久,亦將免煩勞以安身。

飢生陽火煉陰精,食飽傷神氣不升。

心苟無事,則息自調;念苟無欲,則中自守。

文章之妙:語快令人舞,語悲令人泣,語幽令人冷,語憐令人惜,語險令人危,語慎令人密;語怒令人按劍,語激令人投筆,語高令人入雲,語低令人下石。

溪響松聲,清聽自遠;竹冠蘭佩,物色俱閒。

鄙吝一銷,白雲亦可贈客;渣滓盡化,明月自來照人。

存心有意無意之間,微雲淡河漢;應世不即不離之法,疏雨滴梧桐。

肝膽相照,欲與天下共分秋月;意氣相許,欲與天下共坐春風。

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古琴一張,儒道佛書各數卷。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水,傍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和,外適內舒,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後,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偶坐蒲團,紙窗上月光漸滿,樹影參差,所見非空非色;此時雖名衲敲門,山童且勿報也。

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閒想,不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

馥噴五木之香,色冷冰蠶之錦。

築風台以思避,構仙閣而入圓。

客過草堂問:“何感慨而甘棲遯?”余倦於對,但拈古句答曰:“得閒多事外,知足少年中。”問:“是何功課?”曰:“種花春掃雪,看籙夜焚香。”問:“是何利養?”曰:“硯田無惡歲,酒國有長春。”問:“是何還往?”曰:“有客來相訪,通名是伏羲。”

山居勝於城市,蓋有八德:不責苛禮,不見生客,不混酒肉,不競田產,不聞炎涼,不鬧曲直,不微文逋,不談士籍。

採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潔。

茶見日而味奪,墨見日而色灰。

磨墨如病兒,把筆如壯夫。

園中不能辨奇花異石,惟一片樹陰,半庭蘚跡,差可會心忘形。友來或促膝劇論,或鼓掌歡笑,或彼談我聽,或彼默我喧,而賓主兩忘。

塵緣割斷,煩惱從何處安身;世慮潛消,清虛向此中立腳。

檐前綠蕉黃葵,老少葉,雞冠花,布滿階砌。移榻對之,或枕石高眠,或捉塵清話。門外車馬之塵滾滾,了不相關。

夜寒坐小室中,擁爐閒話。渴則敲冰煮茗;飢則撥火煨芋。

阿衡五就,那如莘野躬耕;諸葛七擒,爭似南陽抱膝。

飯後黑甜,日中薄醉,別是洞天;茶鐺酒臼,輕案繩床,尋常福地。

翠竹碧梧,高僧對奕;蒼苔紅葉,童子煎茶。

久坐神疲,焚香仰臥;偶得佳句,即令毛穎君就枕掌記,不則展轉失去。

和雪嚼梅花,羨道人之鐵腳;燒丹染香履,稱先生之醉吟。

燈下玩花,簾內看月,雨後觀景,醉里題詩,夢中聞書聲,皆有別趣。

王思遠掃客坐留,不若杜門;孫仲益浮白俗談,足當洗耳。

鐵笛吹殘,長嘯數聲,空山答響;胡麻飯罷,高眠一覺,茂樹屯陰。

編茅為屋,疊石為階,何處風塵可到;據梧而吟,烹茶而語,此中幽興偏長。

皂囊白簡,被人描盡半生;黃帽青鞋,任我逍遙一世。

清閒之人不可惰其四肢,又須以閒人做閒事:臨古人帖,溫昔年書;拂幾微塵,洗硯宿墨;灌園中花,掃林中葉。覺體少倦,放身匡床上,暫息半晌可也。

待客當潔不當侈,無論不能繼,亦非所以惜福。

葆真莫如少思,寡過莫如省事;善應莫如收心,解謬莫如澹志。

世味濃,不求忙而忙自至;世味淡,不偷閒而閒自來。

盤餐一菜,永絕腥膻,飯僧宴客,何煩六甲行廚;茆屋三楹,僅蔽風雨,掃地焚香,安用數童縛帚。

以儉勝貧,貧忘;以施代侈,侈化;以省去累,累消;以逆煉心,心定。

淨幾明窗,一軸畫,一囊琴,一隻鶴,一甌茶,一爐香,一部法帖;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閒雲。

花前無燭,松葉堪燃;石畔欲眠,琴囊可枕。

流年不復記,但見花開為春,花落為秋;終歲無所營,惟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脫巾露項,斑文竹籜之冠;倚枕焚香,半臂華山之服。

穀雨前後,為和凝湯社,雙井白茅,湖州紫筍,掃臼滌鐺,征泉選火。以王濛為品司,盧仝為執權,李贊皇為博士,陸鴻漸為都統。聊消渴吻,敢諱水淫,差取嬰湯,以供茗戰。

窗前落月,戶外垂蘿;石畔草根,橋頭樹影;可立可臥,可坐可吟。

褻狎易契,日流於放蕩;莊厲難親,日進於規矩。

甜苦備嘗,好丟手,世味渾如嚼蠟;生死事大,急回頭,年光疾於跳丸。

若富貴,由我力取,則造物無權;若毀譽,隨人腳根,則讒夫得志。

清事不可著跡。若衣冠必求奇古,器用必求精良,飲食必求異巧,此乃清中之濁,吾以為清事之一蠹。

吾之一身,常有少不同壯,壯不同老;吾之身後,焉有子能肖父,孫能肖祖?如此期,必屬妄想,所可盡者,惟留好樣與兒孫而已。

若想錢,而錢來,何故不想;若愁米,而米至,人固當愁。曉起依舊貧窮,夜來徒多煩惱。

半窗一幾,遠興閒思,天地何其寥闊也;清晨端起,亭午高眠,胸襟何其洗滌也。

行合道義,不卜自吉;行悖道義,縱卜亦凶。人當自卜,不必問卜。

奔走於權幸之門,自視不勝其榮,人竊以為辱;經營於利名之場,操心不勝其苦,己反以為樂。

宇宙以來有治世法,有傲世法,有維世法,有出世法,有垂世法。唐虞垂衣,商周秉鉞,是謂治世;巢父洗耳,褒公瞠目,是謂傲世;首陽輕周,桐江重漢,是謂維世;青牛度關,白鶴翔雲,是謂出世;若乃魯儒一人,鄒傳七篇,始謂垂世。

書室中修行法:心閒手懶,則觀法帖,以其可逐字放置也;手閒心懶,則治迂事,以其可作可止也;心手俱閒,則寫字作詩文,以其可以兼濟也;心手俱懶,則坐睡,以其不強役於神也;心不甚定,宜看詩及雜短故事,以其易於見意不滯於久也;心閒無事,宜看長篇文字,或經注,或史傳,或古人文集,此又甚宜於風雨之際及寒夜也。又曰:“手冗心閒則思,心冗手閒則臥,心手俱閒,則著作書字,心手俱冗,則思早畢其事,以寧吾神。”

片時清暢,即享片時;半景幽雅,即娛半景;不必更起姑待之心。

一室經行,賢於九衢奔走;六時禮佛,清於五夜朝天。

會意不求多,數幅晴光摩詰畫;知心能有幾,百篇野趣少陵詩。

醇醪百斛,不如一味太和之湯;良藥千包,不如一服清涼之散。

閒暇時,取古人快意文章,朗朗讀之,則心神超逸,鬚眉開張。

修淨土者,自淨其心,方寸居然蓮界;學禪坐者,達禪之理,大地盡作蒲團。

衡門之下,有琴有書,載彈載詠,爰得我娛;豈無他好,樂是幽居。 朝為灌園,夕偃蓬廬。

因葺舊廬,疏渠引泉,周以花木,日喔其間;故人過逢,瀹茗奕棋,杯酒淋浪,殆非塵中物也。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閒居之趣,快活有五。不與交接,免拜送之禮,一也;終日可觀書鼓琴,二也;睡起隨意,無有拘礙,三也;不聞炎涼囂雜,四也;能課子耕讀,五也。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獨臥林泉,曠然自適,無利無營,少思寡慾,修身出世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