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萬章章句上·第二節

作者:佚名

萬章問曰:“詩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

萬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則吾既得聞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

萬章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揜之。象曰:‘謨蓋都君鹹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鬱陶思君爾。’忸怩。舜曰:‘惟茲臣庶,汝其於予治。’不識舜不知象之將殺己與?”

曰:“奚而不知也?象憂亦憂,象喜亦喜。”

曰:“然則舜偽喜者與?”

曰:“否。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萬章問:“《經》上說:‘娶妻應該怎么辦?必須要稟告父母。’如果這話是真的,大舜是應該最遵守這句話。可是大舜沒有報告父母就娶妻了,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稟告了父母就娶不到妻子了。男女結合成家,是人生的重大倫常。如果稟告了,就要廢棄這個倫常,從而就會怨恨父母,所以大舜沒有報告父母。”
萬章說:“大舜不稟告父母而娶妻,我已經聽懂其中的緣故了;帝堯嫁女兒給大舜而不稟告舜的父母,這又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帝堯也知道如果告訴了舜的父母就不能把女兒嫁給舜了。”
萬章說:“父母叫舜去整修穀倉頂,然後撤掉了梯子,父親瞽瞍放火焚燒穀倉。要舜去淘井,瞽瞍一出井就堵塞蓋住了井口。舜的弟弟象說:‘謀害舜都是我的功績,牛羊分給父母,糧倉分給父母,盾和戈歸我,琴歸我,雕漆的弓歸我,兩個嫂嫂讓她們侍候我睡覺。’象走進舜的屋子,舜卻安坐在床上彈琴。象說:‘我想你想得好苦啊。’但神色慚愧。舜說:‘我心裡想的唯有臣子和百姓,你就協助我管理他們吧。’我不明白,舜難道不知道象要謀殺他嗎?”
孟子說:“怎么會不知道呢?象憂愁他也憂愁,象高興他也高興。”
萬章說:“那么,舜是假裝高興嗎?”
孟子說:“不。從前有人送條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叫管理池沼的人把魚養在池塘里,管池沼的人卻把魚煮來吃了,卻向子產匯報說:‘剛放它時,好象犯人一樣死氣沉沉的,過了一會,就歡樂起來,很快就悠然游往水深處而找不見了。’子產說:‘它得到它所在的地方了,它得到它所在的地方了。’小吏退出後,對人說:‘誰說子產很有智慧?我已經把魚煮熟吃了,他還說,它得到它所在的地方了,它得到它所在的地方了。’所以對君子可以欺騙其方正,卻難以蒙蔽他離開正道。象用敬愛兄長的辦法來欺騙舜,所以舜真誠地相信而感到高興,怎么能說是假裝的呢?”

注釋
1.懟:(dui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死誰懟。”《穀梁傳·莊公三十一年》:“力盡則懟。”《說文》:“懟,怨也。”《漢書·外戚傳》:“懟以手自搗。”《廣雅·釋詁四》:“懟,恨也。”這裡用為怨恨之意。
2.廩:(lin凜)《詩·周頌·豐年》:“亦有高廩。”《周禮·廩人》註:“盛米曰廩。”《公羊傳·桓公十四年》:“御廩者,粢盛委之所藏也。”《荀子·榮辱》:“余刀布,有囷廩。”《漢書·五行志》:“御廩,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廟也。”這裡用為米倉之意。
3.捐:《穀梁傳·宣公十八年》:“捐殯。”《說文》:“捐,棄也。”按:“糞除穢污謂之捐。故寺人謂之中涓。以涓為之。”《漢書·食貨志》:“而國無捐瘠者。”孟康曰:“捐,謂民有飢相棄捐者,或謂貧乞者謂捐。”《後漢書·列女傳》:“捐金於野。”這裡用為捨棄之意。捐階:撤掉梯子之意。
4.揜:(yan掩)《禮記·中庸》:“誠之不可揜,如此夫。”《禮記·檀弓》:“廣輪揜坎。”《禮記·王制》:“諸侯不揜群。”《荀子·富國》:“出入相揜。”這裡用為掩蓋、掩藏之意。
5.象:人名,舜的同父異母之弟。
6.謨:(mo莫)《爾雅·釋詁》:“謨,謀也。”《淮南子·脩務》:“周爰諮謨。”陸機《辯亡論下》:“遂獻宏謨。”這裡用為計謀,謀略之意。
7.弤:(di抵)《廣韻·薺韻》:“弤,《埤蒼》雲,舜弓名。”《類篇·弓部》:“弤,畫弓也。”這裡用為漆成紅色的弓之意。
8.校人:《周禮·校人》:“六廄成校。”《左傳·成公十八年》:“校正屬焉。”這裡用為管理池沼的小吏之意。
9.圉:(yu雨)《爾雅》:“圉,禁也。”《周書·寶典》:“不圉我哉!”《太玄·卷三疆》:“終莫之圉。”《管子·輕重甲》:“守圉之國,用鹽獨甚。”《莊子》:“其來不可圉。”《說文》:“圉,囹圉,所以拘罪人也。”本義為監押之意,這裡用比喻為如犯人被監押而死氣沉沉的樣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