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離婁章句下·第三十一節

作者:佚名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諸?”

曰:“無寓人於我室,毀傷其薪木。”寇退,則曰:“修我牆屋,我將反。”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寇退則反,殆於不可。”

沈猶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猶有負芻之禍,從先生者七十人,未有與焉。”

子思居於衛,有齊寇。或曰:“寇至,盍去諸?”子思曰:“如急去,君誰與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師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曾子住在武城時,有越國人侵犯。有人說:“有強盜來了,何不去之呢?”
曾子說:“不要讓人住我的房子,不要毀傷了樹木。”強盜退走了,曾子就說:“修理牆屋,我將回去。”強盜確實退走了,曾子就返回。學生們就說:“人們平素對待您是何等忠誠和恭敬啊,強盜來了,您卻先行離開以至於為民立了壞榜樣;強盜退走,就返回來,好象不大妥當吧?”
沈猶行說:“這不是你們所了解的。從前我曾遭遇過負芻之禍,跟隨老師的七十個人全都躲避開了。”
子思居住在衛國,有齊國的強盜來進犯。有人說:“強盜來了,何不去之呢?”子思說:“如果我孔伋走了,衛君和誰防守呢?”
孟子說:“曾子、子思所走的道路是一致的。曾子,當時是老師,相當於父兄;子思,當時是衛君的臣,是小官。曾子、子思互換位置也會這樣做。”

注釋
1.武城:地名,在今山東費縣西南。
2.越寇:越王勾踐建都琅琊,在今山東諸城縣東南,與武城接壤,常有邊民互相鬧事。
3.沈猶行:人名,曾子的學生。
4.芻:(chu除)《周禮·地官·充人》:“芻之三月。”《左傳·昭公六年》:“禁芻牧采樵。”《左傳·僖公二十九年》:“饋之芻米。”《孟子·公孫丑下》:“今有受人之牛羊而為之牧之者,則必為之求牧與芻矣。”《越絕書·外傳本事》:“芻莝養馬。”《莊子·列禦寇》:“食以芻叔。”這裡用為餵養牲畜的草料之意。負芻:即指切柴打草。負芻之禍:指切柴打草的窮人們起來造反。
5.子思:(公元前483年~前402年)是戰國初期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孫。相傳曾授業於曾子。孟子受業於子思的門人,發揮子思的思想,形成思孟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