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公孫丑章句上·第四節

作者:佚名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

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閒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云:‘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

今國家閒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褔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孟子說:“愛民則榮耀,不愛民則會被埋沒;如今憎惡埋沒而又不愛民,就好象是憎惡潮濕又居住在地勢低下的地方一樣。如果憎惡埋沒,不如尊重客觀規律而且尊敬讀書人,使賢能者在位,能幹的人在職。在國家局勢穩定時,趁此時機,修明政教法典。雖然鄰有大國,也必然會畏懼。《經》上說:‘乘著天還沒有陰雨,按田稅制度定出各家的田土,做好準備引導農戶。有了這樣的民眾,誰敢來欺侮呢?’現今國家局勢穩定,趁此時機,頒布享樂,且又怠慢國政,倨傲處世,是自找災禍。無論是福是禍,無不是自己找來的。《詩經》上說:‘長久地配合天命,為自己尋找更多的幸福。’《尚書·太甲》上說:‘天降災禍,還可以躲避;自己做壞事,就逃脫不了滅亡。’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注釋
1.辱:《老子·四十一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左傳·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塗久矣。”唐韓愈《雜說四首》:“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裡用為埋沒之意。
2.惡:《易·遁·象》:“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睡地虎秦墓竹簡·為吏之道》:“毋喜富,毋惡貧。”《廣韻·暮韻》:“惡,憎惡也。”這裡用為“討厭、憎惡”之意。
3.迨:(dai代)《詩·邶風·匏有苦葉》:士如歸妻,迨冰未泮。”《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詩·小雅·伐木》:“迨我暇矣,飲此湑矣。”《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請迨其未畢隱(陣)而擊之。”《荀子·解蔽》:“妒繆於道,而人誘其所迨也。”這裡用為趁、乘之意。
4.徹:《詩·大雅·公劉》:“徹田為糧。”《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老子·七十九章》:“有德司契,無德司徹。”《論語·顏淵》:“盍徹乎!”《孟子·滕文公上》:“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貢,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這裡用為稅田十取一的周朝田稅制度之意。
5.綢繆:《詩·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說文》:“綢,繆也。”《廣雅》:“綢,纏也。”本義為緊密纏縛之意。後遂用“未雨綢繆”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之意。這裡用為做好準備工作之意。
6.牖:(you有)《詩·大雅·板》:“天之牖民,如熏如篪。”毛傳:“牖,道也。”孔穎達疏:“‘牖’與‘誘’古字通用,故以為道也。”《廣雅·釋詁三》:“牖,道也。”王念孫疏證:“道謂之牖,故道引亦謂之牖。”此通誘。這裡用為“引導”之意。
7.般:通“班”。《太玄·棿》:“建侯開國,渙爵般秩。”《墨子·尚賢中》:“古者聖王唯毋得賢人而使之,般爵以貴之,裂地以封之。”《漢書·禮樂志》:“靈之來,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這裡用為頒布之意。
8.敖:《書·益稷》:“無若丹朱敖,惟慢游是好。”《大學·九章》:“之其所敖惰而辟焉。”《禮記·曲禮上》:“敖不可畏,欲不可從。”《爾雅·釋言》:“敖,傲也。”《廣雅·釋言》:“敖,妄也。”王念孫疏證:“亦作傲。”這裡用為倨傲、驕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