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黃石公

黃石公

黃石公,約前292年-前195年,秦漢時人,後得道成仙,被道教納入神譜。據傳黃石公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於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後,授與《素書》,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張良後來以黃石公所授兵書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並於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下找到了黃石,取而葆祠之。後世流傳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 0篇詩文

與天書

張良得“天書”,“天書”是黃石公所贈。這段故事在邳縣流傳最廣,大人、小孩都會講,可是要問起黃石公的姓名和身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據傳,黃石公是秦始皇父親的重臣,姓魏名轍。始皇父親莊襄王死後,輪到秦始皇坐朝當政,他獨斷專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聽不進忠臣元老的意見;魏轍便掛冠歸隱,策馬離開朝廷。秦始皇聽說魏轍走了,想想一來自己還年輕,雖已登基,但立足未穩,身邊需要人輔佐;二來魏轍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會讓天下人笑話自己無容人之量。於是就帶親信人馬追魏轍到驪山腳下,用好言好語千方百計挽留,魏轍決心已定,一個勁不願回去。後來,他就隱居在邳州西北黃山北麓的黃華洞中,因人們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就稱他為黃石公。

書寫好後,他就四處尋找合適人物,目的是委託重任,以實現他為國效力的意願。

一日,黃石公在圯上(圯,即橋)與張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書上說的納履)方式試張良,看到張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懷開闊,將來必有一番抱負,絕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書》相贈。此書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義、安禮六篇。書中語言明貴,字字精當,張良愛不釋手,秉燭細讀,大悟大徹,心領神會,要不多天,便把一本《素書》從頭到尾背得滾瓜爛熟。

後來,張良做了劉邦的謀士,佐高祖定天下、興漢邦,大部分運用《素書》中的知識。久而久之,這段故事越傳越神,《素書》也就被後來人說成了“天書”。

著述

黃石公事見《史記》,《三略》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雲下邳神人撰,成氏注。唐宋《藝文志》所載並同。

嘉錫案:《困學紀聞》卷十云:“魏李蕭遠《運命論》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言三略者,始見於此。”自注云:“漢光武詔引《黃石公記》,未有《三略》之名。”是則《三略》名之源起,《困學紀聞》已明言之,其名初不始於《隋經籍志》;《紀聞》非僻書,《提要》乃略不一考,何也?

相傳其源出於太公,圯上老人以一編書授張良者,即此。蓋自漢以來言兵法者,往往以黃石公為名。史志所載,有《黃石公記》三卷、《黃石公略注》三卷、《黃石公陰謀乘斗魁剛行軍秘》一卷、《黃石公神光輔星秘訣》一卷。又《兵法》一卷、《三鑒圖》一卷、《兵書統要》一卷。今雖多亡佚,然大抵出於附會。是書文義不古,當亦後人所依託。鄭瑗《井觀瑣言》稱其剽竊老氏遺意,迂緩支離,不適於用,其知足戒貪等語。蓋因子房之明哲而為之辭,非子房反有得於此。其非圯橋授受之書,明甚。然後漢光武帝詔書引黃石公“柔能制剛,弱能制強”之語,實出書中所載軍讖之文,其為漢詔援據此書,或為此書剽竊漢詔,雖均無可考,疑以傳疑,亦姑過而存之焉。

案史志所載之書以黃石公為名者,《隋書·經籍志·兵家》有《黃石公內記敵法》一卷、《黃石公三略》三卷、〔原注云下邳神人撰,成氏注。梁又有《黃石公記》三卷,《黃石公略注》三卷。〕《黃石公三奇法》一卷、〔原注云梁有《兵書》一卷。《張良經》與《三略》,往往同,亡。〕《黃石公五壘圖》一卷、《黃石公陰謀行軍秘法》一卷、〔原注云梁有《黃石公秘經》二卷。〕《黃石公兵書》三卷。《五行家》有《黃石公北斗三奇法》一卷。《舊》《新·唐志·兵家》除《黃石公三略》、《成氏三略訓》〔《舊志》無成氏二字〕各三卷外,有《黃石公陰謀乘斗魁剛行軍秘》一卷。〔疑即《隋志》之《陰謀行軍秘法》,而名不同。〕《宋史·藝文志·兵家》除《成氏注三略》三卷外,有《黃石公神光輔星秘訣》一卷,又《兵法》一卷、《三鑒圖》一卷、《兵書統要》三卷、《三略秘要》三卷。《五行家》有《黃石公備氣三元經》一卷、《黃石公地鏡訣》一卷、《黃石公公宅》一卷。《提要》隨手拾掇,不完不備,觀其去取,漫無義例,不知其何說也。至於其書之真偽,則《史記·留侯世家》明云:“父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旦日,觀其書,乃《太公兵法》也。”使張良果有受書之事,則其書當即在《太公兵法》八十五篇之中。蓋良既親受之於老父,知其為太公書,則其後與韓信序次兵法,定著為三十五家,〔事見《漢志·兵書略》〕自當次入太公一家之內,不應別有所謂《黃石公記》與《三略》也。使良並無其事也,則即因《太公兵法》而附會,蓋流俗人震於留侯之籌策如神,因轉相傳言,以為是嘗受太公之書於下邳神人云爾,尤不當別有此書也。此其出於偽作,可據《史記》一言而決,何必更較量其文義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