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袁克文

袁克文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號寒雲,河南項城人,崑曲名家,民國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國時期“天津青幫幫主”之稱,民國總統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於朝鮮漢城,長兄袁克定。號稱"南有黃金榮、杜月笙,北有津北幫主袁寒雲”。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還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後因反對袁世凱稱帝,生活放浪不羈,妻妾成群,觸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幫,並在上海、天津等地開香堂廣收門徒。1931年病逝於天津。► 0篇詩文

人物生平

出身

袁克文袁世凱的次子,他的生母金氏是朝鮮人,袁世凱在清末年間曾任駐朝商務代表,在那裡娶了出身貴族的金氏,陪金氏出嫁的兩個姑娘後來也一併被袁世凱納為妾。袁克文生下不久,被過繼給袁世凱寵愛的大姨太沈氏。沈氏無子女,對袁克文溺愛有加,幾乎到了百依百順的地步,所以袁克文天性頑劣、放蕩不羈,從不正經讀書。但他十分聰明,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喜唱崑曲,好玩古錢,好結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

幼年

袁克文是袁世凱的三姨太朝鮮人金氏所生,因為大姨太未生子女,所以克文從小便被過繼給大姨太收養。大姨太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他提出任何要求都會得到滿足。

袁克文自幼聰明過人,據說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所以儘管他像呆霸王薛蟠那樣不好好讀書,可他作、填詞、寫文章卻件件皆精,寫的字也風流瀟灑。因此袁世凱對他有些偏愛,甚至一度想立他為“太子”。大姨太的驕縱,袁世凱的偏愛,造就了袁克文的揮霍、任性、驕奢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賭、抽(鴉片)樣樣都乾。他還花錢加入“青幫”,當上了“大字輩”的“老頭子”。除元配妻子劉梅真外,他還娶了5個姨太太,她們是:情韻樓、小桃紅、唐志君、於佩文、亞仙。沒有名分或“一度春風”的情婦那就更多了,據知情人講有七八十個。

青年

袁克文除擅長書法、作詩、填詞、寫文章外,還愛唱崑曲,小生,醜都扮演得很好,他的拿手好戲是《長生殿》、《遊園驚夢》。袁世凱死後,他沒了管束,開始“票戲”,即當票友。有一年,他在北京新民大戲院與陳德林合演《遊園驚夢》,他大哥袁克定(袁世凱死後袁克定成了“家長”)知道了,認為他這種當“戲子”的行為“玷辱家風”,於是便通知北京警察總監薛松坪,要薛把他抓起來。薛不便推託,可又覺得這是他們袁家的“內部矛盾”,便去找袁克文,如此這般把“令兄的意思”一談。袁克文笑著說:“明天還有一場,唱完了,我就不唱了!”票友借台唱戲是要自備費用的,袁克文唱這兩場戲,據說他花費了三四千銀元。

因為袁克文花錢如流水,所以他從他父親那裡分得的十幾萬銀元的遺產,很快就用光了,可他又放不下架子來,因此不得不靠賣字、賣文來維持生活。據說他的字寫得很好,三杯酒下肚,寫起字來縱橫馳騁,豪情奔放,大有蘇東坡之風。山東督辦“狗肉將軍”張宗昌請他寫了一幅中堂,價碼是1000元銀洋。求他寫字的人之所以這樣多,有人說這是因為他的字寫得的確好;但也有人說,這是因為他是袁皇帝兒子的緣故。

逝世

1931年袁克文死在天津,終年42歲。家裡為他辦不起喪事,還是他“幫”里的徒子徒孫湊錢幫他辦的。出殯時,“幫”里的人,以及天津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都來送葬。

軼事典故

少時神童

在《錢幣學家方地山軼聞》一文中(見今年第一期《中國錢幣》),曾涉及袁寒雲與方地山之軼聞。茲就涉獵所及,摭錄寒雲學藝方面軼聞二三事,或可稍補近世泉壇掌故。在談到正題之前,對其身世略作簡介如下:袁克文(1890—1931年),字豹岑,一字抱存,號寒雲,系袁世凱次子,河南項城人。自幼聰慧異常,六歲學識字,七歲讀經史,十歲習為文章,一十有五能賦,少有神童之稱。年十八以蔭生授法部員外郎,這是他一生中惟一任過的官職。以其早熟,富有才華,在1906至1908年隨父居津沽時,便從老輩羅癭公、吳彥復、方地山諸名士游。復以家教薰染,自少時就與古器物、詞翰結下不了緣。及至宣統即帝位,世凱被罷官歸河南鄉居,寒雲隨之棄官回洹上。其後,寒雲棄絕仕途,以貴公子蹉跎放蕩著稱,要以詩文酒會終其後半生。實則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固有消極的一面,而勤於著述乃是更為主要者,留下大量著作,內中不乏文情並茂之作,尤以對古物著錄及其研究文章,具有參考價值。摘其可為談助者介紹一二。

“皇二子”

對袁寒云為人為學影響之大的,無如他的老師方地山了。地山才氣橫溢,素有江都才子之稱。舉凡詩詞書畫和鑑古諸事無所不通,晚來以善作對聯名重一時。寒雲直承師學,敏學強記,大有出藍之譽。在他出仕之前,便以文采華贍、擅長聲律見稱於父執輩。1914年,由易實甫選定其少作,刊為《寒雲詩集》三卷行世。倚聲之作不少,但不自愛惜,生前未能印出。直至歿後多年,始由張伯駒等人輯為《洹上詞》付諸油印。地山善制聯語,有聯聖之稱。寒雲亦長於此道,所作甚多,有聯賢之謂。寒雲又雅嗜京劇、崑曲,為京津名票。不但精通戲劇理論,寫過評戲文章,又能粉墨登場。曾與歐陽予倩、梅蘭芳、馬連良、俞振飛等人同台演出,論者評為字正腔圓,不讓名伶。關於他演戲的故事,新近故去的掌故學家鄭逸梅老先生在《袁寒雲的一生》一文中,有一小段生動的記述:

(寒雲)又演《慘睹》,飾建文帝,影載《遊戲新報》。范君博題詩其上雲:“有腳不踏河北塵,此身即是建文身。閒僧滿腹興亡史,自譜宮商唱與人”。他演該劇,觸及自己身世,沉鬱蒼涼,迴腸盪氣。方地山聽之,為之潸然下涕。

文中“觸及自己身世”之謂,乃指與其兄袁克定有矛盾。當袁世凱稱帝,改元洪憲,忽有疑寒雲謀建儲者。寒雲乃懇請其父依清制,授為皇二子以釋疑。當洪憲之際,寒雲肆力購求宋版書,所得書加鈐“皇二子印”,藉此自晦以避禍。他們兄弟之間有難言之隱。寒雲自比陳留王,一則認為才華足與曹子建相埒,二則煮豆相煎同於子桓之迫害。兩人不相來往。後來寒雲病歿,有黃峙青其人哀輓詩云:“風流不作帝王子,更比陳思勝一籌”。我在四十年前,買到過一厚冊石印本《友林乙稿》,書本寬大,染黃紙精印,驟視之與宋本無異,乃寒雲督造之書。記得此書有“皇二子印”印識,何種印文則不復記憶。往昔在古錢家駱澤民先生處,見到一枚“招納信寶”錢拓,鈐有“皇二子”橢圓形圓朱文印一方,當是寒雲遺物。此印寫刻甚精,與名畫家溥儒常用印“舊王孫”適相媲美。茲是此二印背景不同,但印語皆貼切印主身份,體現出名士派的氣味,與那些印文故作狂態者大不相同也。

關於寒云為人,昔時曾叩問過周叔弢丈。略謂:寒雲學識寬,多才藝,設使分予眾人,足可使多人名家。又稱他賦性質直,疏於防小人,一語投契,便信之不疑,往往受人捉弄雲。

不愛惜錢財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他一生花錢如流水,從未愛惜過錢財。1918年,袁克文到上海遊玩,據說一次花去60萬大洋。袁世凱臨死前曾經託孤給徐世昌,所以袁克文回來後,任大總統的徐世昌要拿拐杖敲斷他的腿。

賣字療飢

袁克文自小師從碩儒嚴修等人,深得他們的指教和薰陶,加之他刻苦用功,所以詩詞歌賦無一不精、琴棋書畫俱是行家。嚴修在天津被譽為近代津門四大書家之一(即華世奎、孟廣慧、嚴范孫、趙元禮),克文作為他的入室弟子,得其真傳,真、草、隸、篆全都精妙,信手揮灑,盡至臻境。

袁克文曾在臨帖上面花費不少工夫,尤其是《蘭亭集序》碑,更為他所鍾愛,為此他曾蒐集了許多《蘭亭集序》碑的拓片。說起《蘭亭集序》還有一段佳話。

昔日吳步蟾(字茂才)有一名貴的《落水蘭亭帖》,十分難得。因吳是虞族人,故帖後還有鮮于學士的跋,此帖乃得自海源閣楊至堂家,其中尚夾有包慎伯、丁儉卿致楊至堂論《落水蘭亭帖》信各一札。洪憲時,吳步蟾因上書勸阻帝制,被一夥熱衷帝制的爪牙所難,幾遭不測。於是,吳懷抱祖傳的《落水蘭亭帖》求售於王式通。王是識貨的行家,便留吳便飯,仔細賞玩此帖。恰好袁克文來訪,王將此事告知後,克文慨然說:“我願意送你到天津,然後乘船回南。”袁克文將《落水蘭亭帖》留下,遂陪同吳茂才一起赴前門車站。可是,到了車站袁克文才發現自己竟然是囊空如洗,一文不名,只好向僕從借了五元錢,買了一張車票送吳茂才去了天津。吳茂才感動地說:“《落水蘭亭帖》應該改名為《五元一命蘭亭帖》了。”袁克文回來,對《落水蘭亭帖》愛不釋手,日日臨摹,並按吳步蟾的一句戲言,在帖上題《五元一命蘭亭帖》。吳步蟾回家便以村塾自隱,及至段祺瑞執政時,有京兆尹某人又邀請吳茂才北上參政,吳堅辭不就,且說:“我可沒有第二個《落水蘭亭帖》,再說,世上也沒有第二個寒雲公子。五元難得,一命難全,我再也不進京了。”此帖後轉輾到了于右任的手中,足稱得上是一段文壇逸聞了。

一方面因為他的特殊身份,一方面也是因為袁克文的字的確到了火候,所以無論他走到哪裡,總是有人找他求字。袁克文的字型清俊超逸,毫無匠氣,既有雲霞意氣,又抱泉石襟懷,自然不同凡響。他興致所來,遂到處留墨,囊中羞澀了,便掛筆單,煮字療飢。他每次南遊,都是來時肥馬輕裘,回去時典當俱盡,他是公子哥的脾氣,不願開口向人告幫,便只有賣字一途。有一年他在上海時,住在大東旅館,看看過不下去,登報鬻書,由方地山、宣古愚、張丹斧、馮小隱、范君博、余大雄等代訂筆單小引雲:寒雲主人好古知書,深得三代漢魏之神髓,主人愈窮而書愈工,泛遊江海,求書者不遐應,爰為擬定書例。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夏,在北返之前,他自訂筆單,小引雲:三月南遊,羈遲海上,一樓寂處,囊橐蕭然,已笑典裘,更愁易米,拙書可鬻,阿堵儻來,用自遣懷,聊將苟活。嗜痂逐臭,或有其人,廿日為期,過茲行矣,彼來求者,立等可焉。就這樣十兩、八兩一副對聯,居然求者盈門,還有是他的弟子介紹而來。二十天之期走不成,他有了錢也不想走了。這年的冬天,他又北返天津,大概錢又用光了,便在《北洋畫報》上登出“寒雲賣字”的廣告:

連屏、直幅、橫幅整紙每尺二元,半紙每尺一元。摺扇每件六元,過大、過小別議。以上皆以行書為率,篆倍直,楷、隸加半,點品別議。先潤後書,親友減半,磨墨費加一成。

在他錢袋最緊的時候,從不向那些政壇上的過客們伸手、張嘴,“打抽豐”。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和山東督軍張宗昌都曾經聘他做高級參議或顧問之類的官員。當然,不過借重他的資格和名氣,並非要他做什麼事,但都被他一一回絕——二爺不伺候!一般人可能不相信,袁克文哪裡會窮到這個地步,需要賣字維持生活呢?說起來也是,袁世凱死後由其盟兄徐世昌主持分家,每個兒子各分十二萬元,除了現金之外,還有十根金條、若干股票、房產。袁克文因從小過繼給沈氏,所以一人分得雙份的遺產,大可優哉游哉。其實不然,袁克文的家產大部分掌握在其妻劉梅真手裡,劉怕他揮霍成性,錢財到手不花光不甘心,所以為了以後子孫的生計起見,把持著錢財,不給他花。袁克文不過有名無實而已,只好做點兒“副業”使手頭寬裕一些。

1922年,他的書興甚豪,登報減潤鬻書,一天寫了四十副對聯,全部售罄。乃購胡開文古墨,寫一百副對聯以酬謝友人。

賑災善舉

民國十一年,潮汕大風成災,死亡十幾萬人。面對嚴重的災情,袁克文將自己心愛的字帖賣了賑災。一幅為宋朝宣和年間的玉版《蘭亭帖》精拓本,克文親筆在上面題簽和引首跋尾。還有一摺扇,一面拓有古金銀貨幣,並親筆題識;一面是唐志君所繪的紅梅。

袁克文寫字有其獨到之處,就是可以不用桌子,把紙懸空,由人拉住兩端,他揮毫淋漓,筆筆有力,而紙無損,為一般的書家所難做到。寫小字更為奇妙,因他終日吞吐煙霞,懶於起身,他便仰臥在床上,一手拿紙,一手執筆,憑空書寫。寫完再看,字型娟秀,絕無歪斜走樣之弊。朋友們看了,無不驚嘆。當時上海的各種小報紛紛請他寫報頭,有些小說也請他題簽。一次,一個叫陶寒翠的以其《民國艷史》請他題寫封面,他一揮而就。後來小說出版送給他一冊,他一覽之餘,才大為懊悔,原來書中大罵其父袁世凱,從此他再也不敢輕易應酬了。

藝術成就

袁克文生活在從皇權政治到民權政治過渡的政治劇烈變動時期,其思想觀念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很不協調,造就了他個性鮮明的處世風格,而這種個性鮮明的處世風格,直接影響了他的書法藝術風格。人們常說“言志”“歌抒懷”,又說“書如其人”。這說明了一個規律性的東西,那就是文化產品反映創作者的性格特點,文化產品的藝術內涵往往反映創作者的思想內涵。袁克文的書法藝術也能說明這一點。

其章法取勢開張,結體則是內宮寬博,用筆恣肆,給人以豁達大度的感覺。二是為名坤伶章遏雲所書“醉醒悲樂”四字,其篆法無意雕飾,樸實無華,給人以曠達率真的樂趣。

袁克文寫字喜歡美女抬紙侍候,懸空寫字,以致於香墨淋漓,筆畫流淌串連,讓在場人開懷大笑。他寫大字,以紙鋪地大筆揮灑,寫小楷日記則床頭點劃,順勢而為,書寫方式造成的奇趣讓觀者稱妙。這些特質也是他優伶為友、青幫做大、“下九流”為伍的時代別類性格的反映,所以我們說袁克文的書法是感人的書法,是讓人開懷一笑的書法,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字,也是其性情和當時心態的寫照。

成就藝術,七分天賦三分勤奮。袁克文生於權臣官宦之家,其文化氛圍為其藝術的成長造就了難得的條件,而他天生聰穎,勤奮好學,藝術天賦很高,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詩詞書畫藝術基礎,18歲時書法已臻成熟,享譽京、津、滬。袁克文主張書法要從篆書練起,他的書如畫意,留白亦十分巧妙,求根溯源的意味很濃,頗有學者的風範。他的篆法取法於鐘鼎文字,楷法從顏體入手,不但真、草、隸、篆四種字型均能書寫,而且出手不俗,深得書法真諦。他的四體屏書法,楷書圓潤柔情的捺腳,寫成了似刀如切的直捺腳,連筆圓轉的草書,變成了寬博涌動的圖畫,隸書之柔性美,在他的筆下變成了“折金釵”型的剛性美,篆書更是金石之圓勁蒼朴。寧醜不媚,寧拙不巧是其書法的原則,也是他處世風格的體現。比較經典的書法作品,如《獨艷》紙本座屏,恰是袁克文一生特立獨行如流星般划過漆黑的夜空,閃亮而短暫的寫照。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詩詞秀

袁克文的詩文

虞美人

清代袁克文

落花微語江南路,涕淚君歸去。一年歡夢已成休,只有月明猶到舊妝樓。

將離未忍重相見,怕更添愁怨。人生知是別時多,可奈尊前日日總蹉跎。

菩薩蠻

清代袁克文

重樓悄悄燈明滅,登臨好趁新秋節。一晌月驚窺,隔簾人未知。

春遙鶯語歇,轉聽琵琶切。漫與說相思,夜來歸又遲。

菩薩蠻 題夢遊圖次瑟君韻

清代袁克文

銜聲托影淩天度,香霞入握雲吹步。鳳羽化瓊膚,五靈呈舊符。

紫華鋪玉座,月顫星流墮。丹詮泥人歸,霓裳搖麝幃。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