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羊士諤

羊士諤

羊士諤(約762~819),泰山(今山東泰安)人。貞元元年禮部侍郎鮑防下進士。順宗時,累至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獎,擢為監察御史,掌制誥。後以與竇群、呂溫等誣論宰執,出為資州刺史。士諤工詩,妙造梁《選》,作皆典重。與韓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稱。著集有《墨池編》、《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114篇詩文

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對當時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有較清醒的認識。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範作用。

他在文學觀點上主張明道致用。他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容,為本質,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特別重視道統的修養,他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在對待“道”與“文”的關係上,主張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認為“文”固然要服從於“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並且列舉了許多例子說明“自、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於世”。所謂“事信言文”,就是內容要真實,語言要有文采,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籍貫考證

河南洛陽是羊氏一處世居地。曹魏、西晉及北魏均於洛陽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嘗居此。晉初羊祜更賜葬地於洛陽。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孫遂定居於此城。據《羊祉墓誌》記載:北魏羊氏居宅建於洛陽城之徽文里。隋代羊瑋、羊本等人卒後都歸葬洛陽,說明當時羊族已多視洛陽為故鄉。唐代羊士諤,雖題署鄉貫為“泰山”,但實居洛陽,他嘗作有《過三鄉望女幾山早歲有卜築之志》詩,其欲卜居之女幾山,即去洛陽不遠(今屬河南宜陽)。根據江蘇淮安《羊宗史志》的記載:洛陽羊氏的世居在“洛陽縣東安樂鄉”,淮安羊氏便系出於洛陽。除了汝、洛兩支,南陽(今河南南陽)羊姓也頗有聲名。

評價

擅長委婉含蓄地表達女子情懷,如獻衷心:見好花顏色,爭笑東風。雙臉上,晚妝同。閉小樓深閣,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滿衣猶自染檀紅。恨不如雙燕,飛舞簾櫳。春欲暮,殘絮盡,柳條空。如此間景間情,曲曲折折、層層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別的內心感受。重視歌詞的形式,也重視歌詞的內容,只是他認為,曲子詞主要是為上層社會遊樂歌唱用資羽蓋之歡的,詞是艷曲,而文人詞又不同於民間詞。這種主張有進步意義,也有局限,但它卻代表著部分詞人的看法,他們的創作實踐也與此基本一致。
羊士諤的詩文

春望

唐代羊士諤

莫問華簪發已斑,歸心滿目是青山。
獨上層城倚危檻,柳營春盡馬嘶閒。

野望二首

唐代羊士諤

萋萋麥隴杏花風,好是行春野望中。
日暮不辭停五馬,鴛鴦飛去綠江空。
忘懷不使海鷗疑,水映桃花酒滿卮。
亭上一聲歌白薴,野人歸棹亦行遲。

郡中即事三首(一作《玩荷花》)

唐代羊士諤

紅衣落盡暗香殘,葉上秋光白露寒。
越女含情已無限,莫教長袖倚闌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