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李頎

李頎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台)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133篇詩文

介紹

李頎祖籍趙郡(今河北趙縣),長期居住潁陽(今河南登封西)。開元二十三年(735)登進士第。一度任新鄉縣尉,不久去官。後長期隱居嵩山、少室山一帶的“東川別業”,有時來往於洛陽、長安之間。他的交遊很廣泛,與盛唐時一些著名王維高適王昌齡綦毋潛等,都有詩什往還。他還喜歡煉丹修道,王維有詩相贈說:“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贈李頎》),約在天寶末去世。

李頎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其詩內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於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趙郡(今河北趙縣)人,一說東川(今四川三台一帶)人。少時家本富有,後結識富豪輕薄子弟,傾財破產。後刻苦讀書。隱居潁陽(今河北南許昌)苦讀10年,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進士,曾任新鄉縣尉。任職多年,沒有升遷,晚年仍過隱居生活。他一生交遊很廣,當時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王維等都與他關係密切。李頎性格疏放超脫,厭薄世俗。他的詩以邊塞詩成就最大,奔放豪邁,慷慨悲涼,最著名的有《古從軍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頎還善於用詩歌來描寫音樂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長歌著名,也擅長短詩,他的七言律詩尤為後人推崇。 《全唐詩》中錄存李頎詩三卷,後人輯有《李頎詩集》 。

詩歌成就

足以表現他的歌成就的大致有這樣四個方面:

邊塞詩
如《古意》、《古從軍行》,以豪邁的語調寫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開邊黷武的罪惡,情調悲涼沉鬱。

描寫音樂的詩篇
如《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聽安萬善吹觱篥歌》,記述的是當時自西域傳入的新聲,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藝術的多方面發展。

寄贈友人之作
有《送陳章甫》、《別梁鍠》、《送康洽入京進樂府歌》、《贈張旭》等,著力描敘一些不得施展懷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詩中刻畫人物栩栩如生,發展了古典詩歌的藝術技巧。

修道生活情趣
殷璠稱之為"頎詩發調既清,修辭也繡,雜歌鹹善,玄理最長"(《河嶽英靈集》),但有濃厚的消極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李頎詩集 1卷。今存《李頎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詩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詩》編為 3卷,但仍有遺漏。如宋代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李頎詩"條提到並加以稱許的"遠客坐長夜,雨聲孤寺秋。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四句,就不見於《全唐詩》。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

李頎的詩文

古從軍行

唐代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送魏萬之京

唐代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色 一作:曙)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琴歌

唐代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淒萬樹風入衣。(萬樹 一作:萬木)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餘里,敢告雲山從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