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葉李

葉李

葉李(1242—1292)字太白,一字舜玉,號亦愚,杭州富陽慶護里(今環山鄉)人。少聰慧,性耿直。20歲入太學讀書,與朱清相友善。南宋末年因反對投降派被流放。終宋只為國子監生,大才不能仕。但是後出仕元朝,六年就做到了一品官職。如今史屆坊間評價不一,一方面清朝乾隆帝評價:“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為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以降元”這一句話聞於世人,另一方面也有世人提出南宋在時葉李欲為國效力反而受到冤屈貶斥報國不能,及至仕元清明廉正不可不謂是一位好官,這不應為仕元朝就刻意貶低和忽略的。► 5篇詩文

生平

葉李字太白,一字舜玉,杭州人。自幼天資不凡,拜太學博士義烏施南學為師,補京學生。世祖南伐,蒙古軍屯駐江上,宋朝命賈似道領兵抵禦。因憲宗崩,世祖班師北還,解鄂州之圍。賈似道把蒙古軍北撤作為自己功勞,欺騙宋朝皇帝,得以再任宰相,而且更加專橫跋扈,創立公田,濫發紙幣,壓榨人民,宋朝內外無人敢於指責非議。葉李與國子監的同學康棣等八十三人,向宋朝皇帝上書,攻擊賈似道。似道大怒,得知給朝廷的上書是由葉李起草的,便唆使其黨徒臨安府尹劉良貴誣告葉李,造成冤案,把李貶到漳州,直到賈似道倒台後,他才能自由行動。宋亡後,他隱居於富春山。江淮行省及宣撫司、行御史台爭相召聘,使任蘇、杭、常等郡教授。他都拒絕。

至元十四年(1277),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主持江南行御史台工作,並訪求宋朝遺臣。相威舉薦了葉李。以前葉李攻擊賈似道的奏章中,其末有“前年之用兵,適逢天幸,才有保住宋朝半壁江山之功”之語。世祖對這句話大加稱讚,現在聽說相威舉薦了葉李,十分高興,即授李為奉訓大夫、浙西道儒學提舉。李聞知又準備隱避,而使者已至,除詔書外還附有丞相安童給他的信,信中說道:“先生在宋以忠言直諫為世人所稱讚,皇帝非常關注,今授以五品官爵。有才德的人,當隱則隱,當出仕則應出仕,要盡全力以報答殊遇之恩。”李權衡下改變其隱避的打算,拜謝世祖的知遇,表示:“能為官治國,這是我的心愿,怎敢不接受皇帝的詔令。”

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文海奉命去江南訪求賢才。世祖叮囑他,這次去一定要把葉李請來。李到京師後,皇帝命集賢大學士阿魯渾撒里把他安置於集賢院中。過了幾天,在披香殿召見,慰問他遠道辛苦,對他說:“卿從前指責賈似道的書,我曾看到了。”詢問關於治國安邦之道。葉李講述了歷代帝王得失成敗的原因。世祖連連點頭稱是,規定每五天入宮議事一次。當時,各道管理儒學的官府,都認為是閒職而被撤銷。李為此而上書說“:臣懷著敬佩之心閱讀了先帝的詔書,看到朝廷在創業之時,軍務繁重的情形下,還招納儒士。今陛下已統一天下,息武重文,難道不需要培養人才,弘揚聖上的治國之道么?各道儒學提舉及各郡教授,肩負教化民眾的重任,不應廢除。請恢復提舉司,專設提調學官,以教育諸生,講明治國之道,而向太學提供培養人材,以備朝廷錄用。凡儒戶的徭役,請完全豁免。”世祖允準。

這時,乃顏在北部起兵反叛朝廷,朝廷詔令葉李領軍征討。當時軍中將校多是蒙古人,他們與乃顏本同族,不肯出戰。世祖深為憂慮。李秘密向世祖啟奏“:用兵之道在於奇而不在於人多,臨敵當以計取。將校既與乃蠻同族,誰肯盡力作戰,徒費陛下糧餉。臣請用漢軍作為前軍進行步戰,以大車斷其退後之路,以示死戰。敵人輕視我軍,必不設防,我以壓倒優勢大軍進攻,戰無不勝。”帝用這一戰略,果獲大捷,從此以後,世祖更加認為葉李是個奇才,每次罷朝之後,必另召見論事。

二十四年,特拜葉李為御史中丞兼商議中書省事。李極力辭謝道“:臣本流落之人,蒙陛下知遇,備作顧問,本當竭力盡忠。然御史台要總察朝廷內外的機務,臣愚不足擔此重任。且臣過去到過瘴癘之地,染上足疾,近年尤為厲害。”世祖笑道:“卿足艱於行走,心豈不可行嗎?”李辭意堅決,得到允許,叩首謝恩,並奏“:臣今雖不居御史中丞之職,然御史台是天子的耳目,平常事務可呈陛下省察。至於監察御史的奏疏、西南兩台的稟報,事關軍國要務,與百姓的利害息息相關,應令隨時呈奏,以廣視聽,不應什麼事都要按章進行,使奏報成為形式。臣請皇上詔令各台臣,各據實奏報。”又說“:監察官員是以糾正錯誤為其職責,若對自己不嚴格要求,又如何糾察別人。其中如有貪婪和破壞法紀的人,應交刑法機關加罪懲處,以懲戒其對朝廷的欺矇之罪。”這些都得到皇帝的肯定,從此以後,御史台的官員們都可如實奏報皇帝。

朝廷設尚書省,授葉李為資善大夫、尚書左丞。李又堅決辭謝道:“論臣資格,不宜擔此重任。”世祖道:“商朝起用伊尹,周朝舉用太公,豈都是按資格?尚書肩負著天下重任,朕煩卿擔任,卿切不可推辭。”賜大小車各一,許乘小車入宮,扶上大殿。他開始制定至元鈔法,又請建立太學,培養人才。他向皇帝陳述歷史上歷朝對教育的重視,人才輩出,從而使聖上恩德及於人民。他舉薦周砥等十人為祭酒,制定學校規章制度,這些,世祖都一一批准。世祖計畫把江南宋朝的宗族及大姓遷到北方來,李勸諫說:“宋朝已歸順大元,其民安於農業,今無故要遷徙,必將引起疑懼,萬一有奸人乘機造亂,於國家不利。”世祖被提醒了,放棄原來的計畫。升李為尚書右丞,轉為資德大夫。淮、浙發生饑荒,谷價騰貴,李奏請減少江淮租稅的一半,運湖廣、江西糧十七萬石至鎮江,以賑濟饑民。世祖欲征伐交趾,召李商議,李認為“:這遠方小國,得之無益,大軍去征討,必耗費大量財物,且山路艱險,深入敵境,萬一受到挫折,有損對遠人的威望。”世祖聽取了他的意見,停止征討。

二十五年,升李為平章政事,李又堅決不肯,皇帝尊重他的意見,賜玉帶及平江田四千畝,升官爵一級。桑哥為尚書省丞相,政權獨攬,搜刮財利,毒害人民,事見《桑哥傳》。李雖與桑哥同事,但對他的錯誤政策不能糾正。桑哥失敗後,同朝臣僚受到牽連。而李一人因病回到江南。揚州儒學正李淦上書說“:葉李本是個受黥刑的罪犯,受皇帝知遇,可謂千載難逢。剛受到天子的恩德,就舉薦桑哥,據宮廷近侍官說,他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參政郭佑、楊居寬,迫使御史中丞劉宣自殺,囚禁治書侍御史陳天祥,罷黜御史大夫門答占、侍御史程文海,鞭打監察御史;他還改變鈔法、扣減學糧,徵收軍官俸祿,減少兵士口糧;設立司農司、木綿提舉司,增收鹽、酒、醋的稅額,官民皆受其禍。尤其痛心的是,讓要束木為患於湖廣,沙不丁為害於江淮,滅貴里為害於福建。他又大肆清理錢糧,使民怨而為盜,天怒而地震,水災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好在皇帝聖明,改變其錯誤政策。人們都知桑哥用一般小人之罪,而不知葉李舉薦桑哥之罪。葉李雖罷黜相權,但未法辦,天下人往往私下議論,認為應斬葉李以謝天下。”世祖看了這個奏章後,驚異地說:“葉李廉潔剛直,朕所素知,哪有這些事?”傳旨召李淦至京師查問。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李南還,行至臨清,帝遣使召回,使任平章政事,輔助丞相完澤管理中書省事。李上表力辭。不久去世,終年五十一歲。李死後,李淦至京,詔令淦為江陰路教授,以表彰他敢於直言。世祖曾問兵部郎中趙孟頫,葉李與留夢炎誰好,趙孟頫說“夢炎好”。帝笑道“:不然,夢炎以狀元而做了宰相,卻依附於賈似道,殃民禍國,而自己只是個‘伴食宰相’,遇事不置可否,李原為儒生,力斥似道的罪過,比夢炎要強得多。然其性剛直,人不能容他,而只有朕愛他。”

李先後受賜之物甚多,而自己生活儉樸,曾告誡其子說:“我家世代書香,甘於貧簡生活,唯以忠義奉獻君主。你們也要清白謹慎,不要給我臉上抹黑。”指著那些賞賜物說“:這些將來都要還給公家的。”死後,把這些統統交了官,絲毫不留。
至正八年(1348),贈資德大夫、江浙行中書省右丞、上護軍,追封南陽郡公,謚“公簡”。

人物評價

筆者竊以為,今世人以理學中忠貞、“忠臣不仕二主”的道德理念來看葉李的話,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出其是奸臣、漢奸的結論,而在理學當道的明清二朝學子士人所說所寫來看也的確如此。但是在當今新時代之下,我們也應該看到葉李在國子監時忠於宋朝反為所冤,宋亡後多次徵召不仕的史實。葉李有他那一顆治國平天下抱負遠大的心,卻身陷於宋亡元興的歷史時刻,在仕宦實現人生理想志願和歸隱以對舊主盡忠到底之間掙扎地選擇,而結果就在於這一句“仕而得行其言,此臣夙心也,敢不奉詔!”的大呼中,他選擇了前者,他明知道此舉必定招來天下謾罵,可是他毅然選擇了實現人生理想抱負的道路。而之後的仕途中,我們也看到了他的才華,他的清廉,他的正直,還有,他的忠誠。

葉李的詩文

失調名(贈賈似道)

宋代葉李

君來路。吾歸路。來來去去何時住。公田關子竟何如,國事當時誰汝誤。
雷州戶。厓州戶。人生會有相逢處。客中頗恨乏蒸羊,聊贈一篇長短句。

口占

宋代葉李

如今便一似麻糊,也是人間大丈夫。
筆裹無時那解有,命有有處未應無。
百千萬世傳名節,二十三年非故居。
寄語長安朱紫客,盡心好上帝王書。

紀夢

宋代葉李

宋時豪士石曼卿,帝命作主芙蓉城。
我才比石萬無一,半世虛負狂直名。
年來似有喪心疾,薦共引鯀辜蒼生。
天誅未加公論沸,日夕惟待鼎鑊烹。
何哉異夢出非想,忽遇仙老談真情。
謂予夙是文昌相,漏泄輕舉遭彈抨。
帝令謫墮飽憂患,且使兩足蹣跚行。
追思善步不可得,忽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