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夏日李公見訪

唐代杜甫

遠林暑氣薄,公子過我游。
貧居類村塢,僻近城南樓。
旁舍頗淳樸,所須亦易求。
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否?
牆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
清風左右至,客意已驚秋。
巢多眾鳥喧,葉密鳴蟬稠。
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水花晚色淨,庶足充淹留。
預恐樽中盡,更起為君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間暑氣輕微,於是公子前來與我交遊。
貧寒的居室像農家房舍,僻靜地靠近在城南樓。
我的鄰居十分淳樸,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們求助。
隔著牆壁呼喚西鄰:“請問你家有沒有酒?”
鄰居從牆頭遞過一壇濁酒,於是開席,俯身暢飲不休。
清風從左右吹進屋裡,客人驚訝不已以為到了初秋。
抱歉的是檐下鳥兒太多爭鬥不止,院中林葉太密蟬鳴太稠。
這繁雜的吵噪聲一定使您苦惱,唉,誰說我的茅屋寂爽清幽?
幸而池中的蓮花晚來清麗,希望憑著這點景致足以把您挽留。
唯恐壇中酒盡您還不能盡興,請允許我起身另為您尋求。

注釋
⑴李公:李炎,時為太子家令。
⑵遠林:即遠郊的林子。薄:稀少,稀薄,指遠林暑氣稀薄,可以避暑。
⑶過:拜訪,探問。
⑷村塢(wù):村莊。村外築土形成的小土堡叫做“塢”。
⑸僻近:靠近。
⑹濁醪(láo):濁酒。
⑺喧(xuān):聲音雜亂。
⑻稠:眾多。
⑼此物:指蟬。聒(guō):吵鬧。
⑽水花:蓮花。
⑾淹留:長期逗留。
⑿樽(zūn):酒杯。

賞析

這首杜甫寫景中的佳作。全詩層次鮮明,結構嚴謹,更為驚奇的是此詩部分所寫只見頓挫而不見沉鬱。此詩描寫的是農家風光,盛夏作者在農舍邀請李炎暢飲。

“遠林”與下文“僻近”相互呼應,說明此處離鬧市甚遠,幽遠深靜。並點明李公來游的原因是為了貪涼。此處雖是貧居,但“淳樸”,有“濁醪”,有美景,有樂音,杜甫極力邀請客人留下飲酒,有挽留之意。“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否。”這裡寫的比較有意思,作者居住此地,知此處有酒,實有“故弄玄虛”之感。下句“牆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酒從牆頭過,展席暢飲美酒,與上句結合,也展現了杜甫少有的浪漫之意。前句很有意思。一來顯得是貧居,牆低,故酒可以打牆頭遞過來;二來也顯得鄰家的淳樸,為了顧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讓貴客知道酒是借來的,所以不打從大門而打從牆頭偷偷地送過來。杜甫之憎富人,愛窮人,是有他的生活體驗作基礎的。

杜詩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特點,而“清風左右至,客意已驚秋。”而真正讓我們驚得恰恰是“驚”字,秋好像人一樣知道了客人的意願,颳起了習習清風,可謂頓挫到了極致。下兩句用對偶句描寫了林間鳥兒斗架、蟬鳴,為下句鋪墊。“苦道此物聒,孰謂吾廬幽。”這兩句是說:我不禁“苦惱”的埋怨道這些東西吵鬧,誰說我的草廬幽靜呢?杜甫此時的苦惱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苦惱”,而是假意的苦惱,這中“苦惱”正是作者得意之處。最後四句是說:因為村野僻遠,沒有什麼好東西可以拿來款待客人,只好將此問美好的景色充作留客之物。西家的酒,也許沒有了,不能不更想個辦法,總之委屈不了你。從這裡也顯示了杜甫的淳樸、豪爽。

創作背景

當作於天寶十三載(754年)夏,時杜甫居長安下杜城。一日有人李炎來訪便作此詩。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39篇詩文

猜您喜歡

田園樂七首·其四

唐代王維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