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極樂寺紀游

袁宗道袁宗道〔明代〕

高梁橋水從西山深澗中來,道此入玉河。白練千匹,微風行水上若羅紋紙。堤在水中,兩波相夾。綠楊四行,樹古葉繁,一樹之蔭,可覆數席,垂線長丈餘。

岸北佛廬道院甚眾,朱門紺殿,亘數十里。對面遠樹,高下攢簇,間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於林水之間。

極樂寺去橋可三里,路徑亦佳。馬行綠蔭中,若張蓋。殿前剔牙松數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若大魚鱗,大可七八圍許。

暇日,曾與黃思立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錢塘蘇堤。”思立亦以為然。余因嘆西湖勝景,入夢已久,何日掛進賢冠,作六橋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韻,各賦一詩而別。

古文島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高梁橋下的河水從西山深峽谷中流淌過來,經過此地流入河裡。一千匹白色的帶子一般,微風吹過水麵就像羅紋紙(一種紙張)。河堤築在水中,被兩條河夾著。堤上有四行綠色的楊樹,樹木古老枝葉繁盛,一棵大樹的樹蔭,可以鋪好幾張蓆子,從葉子縫隙中垂下的柳條有一丈多長。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1600)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為白蘇齋。為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253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