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2 / 16頁

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六十九

具,抃不下法吏,以意決之,但處孝忠以私度罪,餘皆不問。 八月,甲申,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歐陽修卒。太常初謚曰文,以配韓愈。常秩方兼太常,與修相失,乃言修有定策之功,請加以“忠”字,實抑之也。修天資剛勁,見義勇為,放逐至於再三,志氣自若。... 閱讀全文

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七十七

,安石之婿也。 壬戌,詔:“自今春秋釋奠,以鄒國公孟軻配食文宣王,設位於兗國公之次。”又追封荀況為蘭陵伯,揚雄為成都伯,韓愈為昌黎伯,以世次從祀於二十一賢之間。 詔諸路帥臣、監司等舉大使臣為將領。 遼主駐散水原。 乙丑,準布貢於遼。 六月,... 閱讀全文

續資治通鑑·元紀·元紀十六

累章乞致仕,不允。復起為集賢侍講學士,國有大政,必命與諸老議之。 前翰林學士承旨姚燧卒,謚曰文。 燧少學於許衡,其為文宗韓愈。衡賞其辭,且戒之曰:“弓矢為物,以待盜也,使盜得之,亦將待之。文章固發聞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將何以應人之... 閱讀全文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

心?世路役役,最易沒溺。凡與人相處,當方便提撕,開其迷惑。譬猶長夜大夢,而令之一覺;譬猶久陷煩惱,而拔之清涼,為惠最溥。韓愈云:「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較之與人為善,雖有形跡,然對證發藥,時有奇效,不可廢也;失言失人,當反吾智。何謂... 閱讀全文

百家姓·韓

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鹹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韓愈 (768~824)字退之,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儒闢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 閱讀全文

百家姓·侯

娶任氏女為妻,方知詩乃出自此婦之手。侯方域(公元1618-1654年)字朝宗,明末清初河南郡商邱人,擅長古文與寫詩,效法韓愈、歐陽修。與方以智、冒襄、陳貞慧合稱為四公子。侯方域曾與名妓李香君相愛,權貴田仰迷戀香君的色和藝,欲強娶香君,香君至... 閱讀全文

百家姓·黎

《湖海詩傳》)之致,能自樹一格。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稱:“其詩由山谷(黃庭堅)入杜,而取煉於大謝(靈運),取勁於昌黎(韓愈),取幽於長吉(李賀),取艷於玉溪(李商隱),取瘦於東野(孟郊),取僻於閬仙(賈島)。錘焉鑿焉,雕焉琢焉,於是成為其... 閱讀全文

百家姓·歐陽

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遷... 閱讀全文

徐霞客遊記·楚游日記十

及執儒者,三見而辨其事,不亦固哉。後其侄李恆顏宰寧遠,跋其後,引《藝文志》載蔡邕謂舜在九疑解體而升。書曰:“陟方乃死。”韓愈曰:“陟,升也,謂升天也。”《零陵郡忠》載道家書,謂帝厭治天下,修道九疑,後遂仙雲。寧遠野史《何侯記》載,負元君家九... 閱讀全文

容齋隨筆·卷六·韓退之

,譏戲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紕繆者。撰《順宗實錄》,繁簡不當,敘事拙於取捨,頗為當代所非。”裴晉公有《寄李翱書》曰:“昌黎韓愈,仆知之舊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聞諸儕類云:恃其絕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為戲。可矣乎?今之不及之者,當大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