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一枝和月香。

出自宋代蘇軾的《菩薩蠻·濕雲不動溪橋冷

濕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乾。夜深花正寒。
古文島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潮濕的雲彩凝滯不動,溪橋清冷,輕寒剛剛穿透東風的身影。橋下水發出長長的聲響,河畔的梅枝正揉和著月光發出香氣。
人愛花好似見了舊友,花與人比較起來該是俊秀清瘦。獨自一人寂寞靠著那小小的欄桿,殊不知夜深正熬受著寒冷哩!

注釋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

閱讀全文 ∨

賞析

上片寫橋下月夜船上所觀美景。開頭兩句,以仰視描繪之筆,烘託詞人此時此地的一種壓抑心境。「濕雲不動」是指空間濕氣呈現飽和狀態,人感到胸悶,暗示著詞人的抑鬱心情。而「溪橋」又是清涼的,昭示著冷天的到來。「嫩寒」剛剛穿透東風留下身影。一個「透」字,突出了詞人生活處境的嚴峻。詞人把「濕雲」、「溪橋

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冬至。是時,東坡從泗洲(今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過楚州(今江蘇省境),登蔡景繁西閣,與王元龍晤,和楚守田待問,賦此詞以嗔贈侍女。

簡析

此詞上片寫橋下月夜船上的美景,分別以仰視、俯視描繪之筆,烘託詞人此時此地的一種壓抑心境;下片寫河畔高樓與河下船里的情思,前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寫船人想像中的佳人形象。末二句側面描寫佳人的相思,實際也是詞人自己的情思。全詞運用正面與側面、比喻與通感的手法,烘托出淒清蕭瑟的意境。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與父蘇洵、弟蘇轍三人並稱「三蘇」。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3786篇詩文 ► 4814條名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