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余俛而笑,仰而覺。

出自宋代蘇軾的《黠鼠賦

蘇子夜坐,有鼠方嚙。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聲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嚙也,而遽死也?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閉於橐中,橐堅而不可穴也。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吾聞有生,莫智於人。擾龍伐蛟,登龜狩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於一鼠,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於處女,烏在其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為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不一於汝而二於物,故一鼠之嚙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此不一之患也。言出於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覺。使童子執筆,記余之作。

古文島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蘇子在夜裡坐著,有隻老鼠在咬(東西)。蘇子拍擊床板,聲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響起一次。(蘇子)命令童子拿蠟燭照床下,有一個空的袋子,老鼠咬東西的聲音從裡面發出。童子說「啊,這隻老鼠被關住就不能離開了。」(童子)打開袋子來看裡面,裡面靜悄悄的什麼聲音也沒有。(童子)舉起蠟燭來搜

閱讀全文 ∨

賞析

本文是蘇軾少年時代寫的一篇詠物賦。它寓哲理於趣味之中,可以使讀者於詼諧的敘述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它就一隻老鼠在人面前施展詭計逃脫的事,說明一個道理:人做事心要專一,才不至於被突然事變所左右。《黠鼠賦》,看其表面題旨當是通過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機狡猾脫逃的日常小事,來說明人即使聰明,也須將自身

閱讀全文 ∨

簡析

《黠鼠賦》是一篇詠物賦。這篇文人意趣很濃的小故事,描寫了一隻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脫的情節。文中既有儒家「刺時刺事」的內涵,又有道家「萬物有靈,草木有本心」的氣韻。這篇文章讀後令人感慨萬千,最有智慧的人類,儘管可以「役萬物而君之」,卻難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騙,原因全在做事時是否精神專一。專一則
閱讀全文 ∨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與父蘇洵、弟蘇轍三人並稱「三蘇」。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3786篇詩文 ► 4814條名句佳句